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胡椒是什麽時候傳入中國的?

胡椒是什麽時候傳入中國的?

胡椒是明朝末年從美洲傳入中國的,最初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用。到清代,辣椒已在貴州、湖南、四川、陜西等地廣泛種植和食用。如今,辣椒是人們餐桌上的常見食物。

■辣椒的維生素C含量居蔬菜之首。

辣椒雖然很普通,但是營養價值很高。例如,小紅辣椒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鈣、鐵、鋅和硒。因此,辣椒是維生素A、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的極好來源。特別值得壹提的是,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居各類蔬菜之首。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二氫辣椒素等辛辣成分,還有隱黃質、辣椒素和檸檬酸,所以食用後能刺激唾液腺,增加唾液分泌,從而加強消化。辛辣能刺激心臟跳動,加速血液循環,起到活血溫補的作用。辣椒中的辣椒素對人更有益:可以殺菌保鮮;能抑制脂肪堆積,防止肥胖;可以防癌,因為食用後被轉運到肝臟會轉化成壹種特殊的化合物,促進對人體組織細胞有致癌作用的“自由基”的吸收;臺灣省立大學醫學院的實驗也證明辣椒素對凝血酶膠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釋放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辣椒也有藥用功能。

辣椒被稱為“紅色藥材”,因為它有很好的藥用功能。《本草綱目》記載了壹個關於辣椒治瘧的故事:“某仆夏月食涼水,臥於低陰,秋季發瘧,各種藥至初冬失效。他偶爾吃點辣醬,挺適口的,用來炒粥。過了壹段時間,瘧疾自愈了。”辣椒有壹種獨特的辣味,能刺激人的味覺和食欲,所以“壹口吃個痛快”的人很多,不吃也很難戒掉。

■北京人壹定要適量吃辣椒。

在我國的四川、湖南、雲南、貴州等省,由於氣候潮濕,冬季更是陰冷潮濕,吃辛辣食物有利於抵禦風濕病等疾病。營養學家指出,辣椒素具有防癌、抗基因突變、殺菌、防腐、驅寒、祛風濕的作用。但是北京地處溫帶,氣候幹燥,辣椒辛辣刺激,不太適合北京人。所以要嗜辣,不能吃辣。患有熱病、潰瘍、慢性胃腸疾病、皮炎、肺結核、腎炎、甲亢、高血壓等疾病的人不宜大量食用辣椒。眼睛有炎癥的人應避免食用。

■相關鏈接

據北京市農業局統計,新發地、大洋路、嶽各莊是北京三大蔬菜批發市場,這三個市場的辣椒總銷量已經超過2.3億斤。另據了解,近年來,新發地市場辣椒銷量幾乎以15%的速度增長。照此計算,兩年後該市場辣椒年銷量將超過1億公斤。大洋路的辣椒銷量前年是4500萬斤,去年猛增到71萬斤。據此粗略估算2005年北京市辣椒銷量為23624萬公斤。按此計算,北京人每天消耗65萬斤辣椒,相當於每人每天吃三四個小紅辣椒。說到中國的飲食,有句老話叫“南甜北鹹”。北京因為地理位置接近,受山東魯菜影響最大,口味偏鹹。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川菜早已在北京站穩了腳跟。不用說,湖南、湖北、雲南、貴州也都來北京創業了。麻辣燙、小龍蝦、鴨脖大行其道,連麥當勞、肯德基的本土化都以麻辣味為主旋律。面對這些所謂的“不怕辣”“不怕辣”的地方特色,北京人壹點也不含糊,守著壹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