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玫瑰茄的特征和習性介紹

玫瑰茄的特征和習性介紹

玫瑰茄,別名洛神花、洛神魁,屬錦葵科,花萼杯狀,淡紫色,花黃色,卵圓形蒴果,疏生長柔毛。它的原產地是西非和印度。目前在我國福建、廣東、雲南等地有栽培。玫瑰茄含有大量的有機酸,胃酸過多的人盡量不要喝。以下是邊肖為大家整理的玫瑰茄的形態特征和生態習性。

玫瑰茄的形態特征;

玫瑰茄是壹種壹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2米,莖淡紫色,無毛。

葉異形,下部葉卵形,不裂,上部葉掌狀3裂,裂片披針形,長2-8cm,寬5-15mm,鋸齒狀,先端鈍或漸尖,基部圓至寬楔形,兩側無毛,主脈3-5條,背面棱具腺;葉柄長2-8厘米,疏生長柔毛;托葉線形,長約65438±0厘米,疏生長柔毛。

單花,生於葉腋,近無柄;小苞片8-12,紅色,肉質,披針形,長5-10毫米,寬2-3毫米,疏生粗毛,頂端附近有刺狀附屬物,基部與花萼合生;花萼杯狀,淡紫色,直徑約1cm,疏刺有毛,基部有5個裂片1/3,三角形漸尖,長1-2cm;花黃色,基部內表面深紅色,直徑6-7cm。

蒴果卵圓形,直徑約65438±0.5cm,密被粗毛,果肉5;種子腎形,無毛。夏秋開花。

玫瑰茄根系呈圓錐形,主根略細,埋藏較深,無毛。葉異形,下半部卵形,不裂,上半部掌狀35裂,鋸齒狀,先端鈍或漸尖,基部圓形至寬楔形,無毛,主脈35條。托葉條狀,疏生柔毛。花生葉腋呈黃色,基部內側呈深紅色。壹般每株有50100朵花,大部分近300朵。花萼杯狀,由5個內萼片和812個小苞片組成,紅色,肉質,酸。蒴果卵圓形,有2030粒種子,腎形,暗灰褐色。

形似草棉,直立,高達1米以上,枝繁葉茂。夏秋兩季開花,花期長,花冠黃色,萼片和副萼為玫瑰紅色,莖和葉柄常為淺玫瑰色。開花季節紅、綠、黃相間,非常漂亮可愛。

玫瑰茄的生態習性;

玫瑰茄是熱帶亞熱帶短日照作物,喜光、喜溫、忌早霜,在25℃~30℃生長最好。

壹般玫瑰茄在3-5月播種,9-165438+10月收獲。全生育期160-200天,有效積溫約500-550℃,對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條件有壹定要求。

土地

玫瑰茄屬直根系,側根發達,根深,耐旱耐澇,適應性廣。它在中低肥力的砂壤土和pH6-8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在肥沃的土地上,枝條多,萼片厚,產量高,但容易生長倒伏,影響產量;太薄太粘的土壤長不好,容易產生白化苗等生理性病害。生長期排水不暢容易發生根腐病,爛根死亡。如果收獲時下雨,花萼容易黴變,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

玫瑰茄對土壤適應性廣,平原、丘陵、山地均可栽培。紅黃壤、藍紫泥、礫砂、粘性土均可種植成功,以半成熟黃壤為最佳。玫瑰茄可與花生、豆類等矮化作物或未投產的果園套種。壹般最好在同壹塊土地上繼續種兩年,繼續種感病的。

溫度

隨著溫度的升高,種子發芽時間縮短,發芽率提高。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0-25℃,日平均溫度為65438±06℃,營養生長需要22℃以上,生長在65438±00℃時趨於停止。株高和莖粗的營養生長高峰在7-8月,此時高溫高濕達到玫瑰茄適宜的生長條件。

濕度

在生長期,漬水和高脂土壤易患青枯病和青枯病,發病率在40%以上。在幹旱山區,即使是新種植的荒山,也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照明

玫瑰茄是壹種強光植物,種植在密林的陰涼處。在密植密度10.5m的條件下,植株又高又瘦,分枝少,產量低。日照時數對芽接花期有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