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追憶青春的味道

追憶青春的味道

首先必須檢討壹件事:很久沒更文了。倒也確實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麽,但不管怎樣,希望可以壹直保留壹份對夢想的堅持。

最近總是喜歡追憶大學的日子,可能思念的不是四年的時光,而是那時遇到的人和事兒。

讀大學去了楊淩,感覺很多事情早已冥冥中註定。至今仍然思念國貿083,至今仍然懷念604。我們宿舍雖是兩個班級的混合宿舍,但六個臭味相投的姐妹至今仍然保持著非常好的關系,聽說過不少大學女生宿舍的紛爭、後宮鬥和八卦,但這些與我無關,因為與我們無關。六個傻乎乎的妹子壹起逛街,從晨起到天黑;壹起去吃各種美食,從路邊攤到高檔飯店;壹起唱K,從對唱到群嗨。

之所以稱壹群妹子為兄弟,是因為她們都叫我“哥!”緣由已經不記得了,只知道至今我還是她們的大哥。

有個旅程,計劃明年畢業5周年回母校看看,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回當年的感覺,能不能吃出當年的味道:街邊的麻辣燙、老孟面皮、東門的餃子館、美食街的小火鍋、華萊士的漢堡、老八米線還有坑裏拉面。希望還能有機會跟那些花兒吃個遍。

街邊的麻辣燙

跟宿舍的姐妹們曾經創下逛街12個小時的記錄,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其實那個時候特意等到天黑再回來,就是等著街邊的夜市擺出的麻辣燙。記得最愛的壹家是個夫妻鋪,就在街邊,臨街擺幾張小板凳和桌子。女的負責賣、端盤和收錢,男的就煮麻辣燙。辣椒和芝麻醬是自己根據需求來放的,現在想想這家的麻辣燙還真沒什麽特別的,不知道是當時比較餓還是比較窮,5毛壹串的麻辣燙竟花十幾塊也吃不夠。而且每次都喜歡放超級多的芝麻醬,可能味蕾就是那個時候形成了,所以至今吃火鍋我還保留著麻醬蘸料的喜好。

老孟面皮

老孟面皮是個很有年代感的地方。店主是壹個年過七旬的老爺爺,用最古老的蜂窩煤和竹子編制的蒸爐來制作面皮,3塊錢壹碗,店內就擺著幾張凳子,沒什麽就餐環境而言,就是老爺子的私人竈房。每次去吃,老爺子就不慌不忙地切面皮,再慢悠悠地很準確地舀每個調味料的分量進行調拌。沒客人的時候,老爺子就坐在門口抽著旱煙。之前在北校的時候總忍不住想去吃壹碗古香古味兒地老孟面皮,後來到了南校路不順了,就吃得少了。

東門的餃子館

想起東門的餃子館就忍不住“噗嗤”地想笑,有個趣事兒至今難忘:宿舍的6個姐妹經常壹起聚餐,每次都壹路歡聲笑語地去,到了飯店呢,在沒上菜之前又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壹旦上菜了,立馬寂靜!因為如果妳忙著說話,可能下壹秒菜就沒了。所以依稀記得宿舍有個姑娘因接了個電話,所以完美錯過了第壹盤美味的餃子。

每年冬至我們都保留著去東門吃餃子的習俗,至今除了我媽媽做的餃子之外,最懷念的就是這裏的餃子味道。每年冬至來這裏吃餃子的人真是格外多,來晚了就要等很久。門店不大,餃子都是現包的,餃陷調味很不錯,肉的素的,多種蔬菜調配的都有,每次我們都每人點壹盤不壹樣的,然後大家壹起吃。還有那熱騰騰的餃子湯,再配個尖椒皮蛋、夫妻肺片什麽的涼菜,哈,簡直堪稱完美。

那時的聚餐總能做到碟碟光盤。畢業後的各種聚餐就很難做到這點了,也不如那時候吃得香,時過境遷,食物變得越來越美味了,但我們對食物的滿足卻愈發挑剔了。

美食街的小火鍋

記得讀大壹是08年,物價尚沒那麽高,加之楊淩這個小鎮消費水平低,離開楊淩再也沒有吃過16元壹位的自助小火鍋,沒有吃過老阿婆自己種的論斤賣的獼猴桃,也沒有唱過68元6小時候的KTV。

大約是09年楊淩突然興起了自助小火鍋,而且頗受歡迎。根據個人口味喜好挑選鍋底,然後涮鍋的菜品自己挑,時令蔬菜和成本低廉的菜品比較多,肉品類是限量的。每人壹瓶冰峰或者可樂。記得大壹年底那年班級的跨年聚餐就是包場了壹家自助小火鍋,至今依然清晰記得當年31個小鍋整齊擺放的壯觀的場面。

華萊士的漢堡

楊淩這個小鎮,很多東西都是後來慢慢興起的,KFC麥當勞這種自然是沒有的,只有幾家山寨的漢堡炸雞店。後來開了家華萊士,算得上是有點名氣的漢堡快餐店了。之所以至今還能特別記得華萊士,是因為壹個姑娘,我閨蜜。她在之前沒有吃過漢堡,沒吃過炸雞。記得我請她去華萊士吃飯,她吃著漢堡傻乎乎地看著我說:“妳知道麽?我第壹次吃漢堡是跟妳壹起,真好!”而今每每路過珠海的華萊士,都會不由想起她。但現在即使是KFC麥當勞也比不上那頓的漢堡薯條好吃。

老八米線

記得第壹次吃老八米線是舍友幫帶回來的,我是連最後壹滴湯汁兒都喝得幹凈,就剩下添碗底了。現在除了老八米線的油潑辣子之外似乎已經不記得什麽味道了,但我依然記得宿舍那個帶飯雷鋒,最多的時候她壹個人帶了5份老八米線回來,手都勒紅了。然後宿舍裏的人壹起邊吃米線變煲劇,看到渣男賤人什麽情節的就壹起忿忿不平地討論。突然恍悟為什麽我在宿舍吃的老八米線總是比店裏的香,因為姐吃的不是米線,是氛圍。

坑裏拉面

其實這家拉面叫什麽名兒我真不記得了,因為這家店的位置是南校對門的下坡道的坑裏,又是我們常聚的地方,所以就有了坑裏拉面這個形象的昵稱。因為專業招生區域定向的原因,我們宿舍倆新疆倆內蒙,所以就帶得周圍的人也都開始愛上西北味兒。坑裏拉面是新疆拌面類似的飯店,味道雖不很正宗,但已很知足了。在這家夏天我們喜吃涼面,冬天喜吃拉面。壹次我們十幾個人跑去拉面館聚餐,兩排整齊坐著,壹人摟壹碗面也是個奇葩事件,不過那個回民小老板倒是很開心!每次從這裏吃完飯總是半天身上還留著西北味兒。

記得《十二道鋒味》第壹季中謝霆鋒幫張家輝找尋十二年前在澳洲向太太關詠荷求婚的時,壹起吃過的壹道美味。但無論是謝霆鋒下海抓捕的最新鮮的食材,還是高超的烹飪手法,都沒能幫張家輝找回當年的味道。其實找不回的不是美食的味道,而是十二年前的人和心境。

那年我19歲,

那年遇到妳,還有妳,

那年我們壹起吃過的街邊麻辣燙,

那年我們壹起唱過的《那片海》,

那年我們壹起演過的“天龍八部”

那年我們壹起走過的櫻花路。

如今,已天南地北,

但我依然記得妳,還有妳,

再次相遇無法預告,

我依然眷戀著青春的味道。

=》鳴謝:本文,感謝那麽多熱愛手繪的小夥伴。美食手繪真是棒極了!

微信掃壹掃

關註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