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川菜趣談:樟茶鴨 煙熏鴨 香酥鴨 冒烤鴨

川菜趣談:樟茶鴨 煙熏鴨 香酥鴨 冒烤鴨

成都平原,又稱川西壩子,受都江堰之恩澤而水美土肥、四季豐碩。人們生活充裕而悠閑,連豬牛羊、鴨鵝雞也都在田間地頭、溝渠河塘閑庭信步,怡然自得地享受著不知饑饉、無憂無慮的閑適生活。

成都平原的麻鴨多在河壩、池塘、溝渠、稻田中放養,以昆蟲、魚蝦、谷物為食,秋季成熟上市。麻鴨因天然習性自然生長而肉質細美,自來就是川人口中 美食 、桌上佳肴。百多年前流行於成都市井坊間的各式鴨肴就有:板鴨、燒鴨、烤鴨、鹵鴨、油燙鴨、醬鴨、桶鴨、糟鴨、鹽水鴨、甜皮鴨等數十個品種。而餐館酒樓的菜譜中,各式鴨菜更是超逾百款。

在成都西禦街,七十年代中期遷至少城半邊橋街的王胖鴨,其掛爐烤鴨已有百余年 歷史 ,是當時成都唯壹的清真鴨店。創始人王福興人肥體胖、精明能幹,其軟燒鴨子選料講究、配料繁多、制作精細、具有色澤紅亮、鴨皮酥香、肉質細嫩、鮮香滋潤的風味特色,深得食眾喜愛,人們贈以”王胖鴨”之趣稱。有趣的是,成都人把經過煙熏火燎處理加工的鴨子統稱為“燒鴨子”,最有名的就是掛爐烤鴨、樟茶鴨、青石橋張烤鴨、青龍場溫鴨子的煙熏鴨等。

溫鴨子歷經百多年,三代承傳,工藝精益求精,風味獨特精道,其精選生長六七個月的麻鴨,經處理、腌漬、風幹、煙熏、香鹵***12道工序上桌。成品色澤金紅油亮,形態完美豐滿、味道鹹鮮多滋、腌熏香鹵濃厚,入口細嫩化渣,最宜佐酒閑吃,故而成為百年來深受成都人喜愛的美味鴨肴。再是青石橋張烤鴨的冒烤鴨,想起都會口水滴答。青石橋還有以“填鴨”出名的溫鴨子、青龍場溫鴨子,以及榮華寺的莊鴨子、郫縣唐昌板鴨、彭州九尺板鴨、邛崍油燙鴨等。然而最具聲望的還要數久負盛名、享譽國內外的成都耗子洞樟茶鴨。

在四川各地城鎮,尤為在成都大街小巷,從早到晚空氣中無不飄悠著鴨肴的香味。推車叫賣的、臨時擺攤的、開專賣店的以及其它壹些綜合腌鹵店,遍及街頭巷裏隨處可買、舉手可得。各式鴨肴及鴨的小零件,像鴨翅、鴨腳、鴨脖、鴨舌、鴨君幹、鴨腦殼等,向來就是成都男人的下酒好菜,美女好吃嘴裏的休閑零食。近些年,成都的先鹵後炒的鴨腦殼硬是滿地飛,空氣中都彌漫著嗆人咽喉的股股麻辣風味。然而其間最為寵辱不驚的還是樟茶鴨、煙熏鴨、香酥鴨和冒烤鴨。

近百年來,樟茶鴨名揚華夏、享譽海外,既流香尋常百姓家,成為川人佐酒佳品、吃香喝辣的休閑 美食 ;亦大氣典雅味醉高堂賓客、香美四方友朋。樟茶鴨形態完美、色澤紅艷,輔以荷葉餅、蔥醬碟而成為頭菜之後的筵席大菜。其鴨皮酥脆、肉香美、肥而不悶人、綿而不頂牙、細嫩化渣;風味是七滋八味、香鮮甘美、醇濃綿長;荷葉餅潔白素雅、綿軟柔綿,令人感官、口感格外舒爽。品食樟茶鴨講究現炸現上、熱嘗熱品,方能充分感受到其雅香醇味。若美酒壹杯悠悠吮之、徐徐啖之,那是鴨美酒香、味濃酒醇、口舌溢香、和腸娛胃。1930年代,壹代川菜名師黃紹清就以樟茶鴨香醉十裏洋場而名噪上海灘。

1950年代未及60年代初,川菜名師孔道生、陳誌剛先後被派赴捷克斯洛克首都布拉格“中國飯店”,向捷克廚師傳授川菜烹飪技術,其中樟茶鴨倍受捷克政要和 社會 名流贊賞。1979年,川菜名師獻藝香港,樟茶鴨成為轟動香江的金牌名菜。1983年11月,首次全國名廚烹飪技術表演,川菜大師曾其昌以樟茶鴨等川菜名肴榮獲全國優秀廚師稱號。

川菜經典鴨肴還有款與樟茶鴨異曲同工的香酥鴨。此鴨是先用五香粉、紹酒、川鹽把鴨身裏外抹勻,放入瓦缽腌漬40分鐘;取出盛於大蒸碗內,拍破的姜塊,挽成結的大蔥、花椒粒放在鴨身上,入籠大火蒸耙軟;取出搌幹水,晾冷後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皮酥呈金黃色撈出;然後分部位砍成條塊,按鴨形擺盤,刷芝麻油肴,與蔥醬味碟上桌。香酥鴨的制作沒有煙熏這道程序,也就是腌漬入味、蒸耙軟,炸酥香三道程序。此鴨肴的特色,妙在於香、酥獨特,其香味濃郁,香氣撲鼻,酥而不柴、酥而不油。1954年,原北京飯店川菜名廚範俊康,隨同周恩來總理赴瑞士日內參加世界和平大會。會後周恩來宴請瑞士各界名流,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幽默大師卓別林品吃了香酥鴨後贊不絕口,感嘆為“終生難忘的美味”,並請求周恩來壹定要送他壹只帶回去與家人分享。席間卓別林還特意會見了範俊康,幽默地說:“我將來要到北京專門向妳學習制作香酥鴨”。引來賓主開懷大笑,可見卓別林對香酥鴨喜愛之深。

不過現今有不少食客,尤其是川菜粉絲們,依然對壹些老字號川菜名店情有愚忠,殊不知這些名聲在外的“老字號”確也老態龍鐘,風味特色早已成昨日黃花。其實成都壹些傳統川菜館像寬巷子軒軒小院的樟茶鴨,青石橋的張烤鴨、青龍場溫鴨子、榮華寺莊鴨子、江漢路的葉鴨子等就做得很地道。值得壹提的青石橋的張鴨子,從80年代於今穩穩當當的飄香了差不多30年了吧,壹直堅持傳統土法烤制,不僅算得上是本土烤鴨的老前輩,其巨大的土爐青岡木炭烤法,是成都當下僅此壹家的燒鴨子。

還有那些個散落在小街小巷和菜市場裏的個體戶做的香酥鴨、油燙鴨、燒鴨、鹵鴨、煙熏鴨、醬鴨、糟鴨、冒烤鴨等也十分可口。成都周邊鄉鎮美味鴨子自然也舉目可見,張嘴可品。且用料真概,制作講究,手法傳統,風味地道。像郫縣唐昌板鴨、彭州九尺板鴨、大邑新場古鎮麻油土鴨、崇州土板鴨、柳江油燙鴨、樂山甜皮鴨等不壹枚舉。

川人歷來對本地特產麻鴨情有獨鐘,除了鴨毛不吃用來做羽絨服、枕頭外,壹只鴨那是從頭吃到腳,從裏吃到外,連鴨血都不放過,在川人眼裏,鴨血比豬血要高出壹個檔次,如果店家告訴妳他的毛血旺是鴨血而不是豬血,妳就不要驚訝賣得貴了。再說當下,鴨腦殼、鴨脖子、鴨腳板、鴨翅膀,絕對是麻辣幹鍋、麻辣香鍋、冷淡杯、夜啤酒不可和缺的美味。尤其是那香辣鴨頭、鴨脖、鴨翅和鴨腳,是川妹子的最愛,川漢子的下酒好菜。

成都人吃鴨子還有壹大嗜好,喜吃冒烤鴨、冒鴨腸和冒鴨血。“冒”這個詞為川人川話所獨創,也就是把各式葷素菜品裝進壹個竹簍裏,再放入麻辣香濃的鹵水湯鍋中兩三分鐘便燙熱或燙熟,然後倒入放了簡單幾樣調味料的碗裏即可吃。其中冒烤鴨、鴨腸、鴨血獨樹壹幟。冒菜冒烤鴨之類可以說是成都特有的平民飲食文化亮點之壹,甚而成了飯館酒樓裏的壹款特色風味大菜。青石橋張烤鴨和江漢路葉鴨子的冒烤鴨、冒鴨腸、鴨血就已經是家喻戶嘵的品牌了。

不僅這般,在川菜傳統名菜中更有幾十款鴨肴名菜,老食客熟知的就有蟲草鴨子、蟲草鴨舌、神仙鴨、太白鴨、葫蘆鴨、白汁鴨卷、水晶鴨方、豆沙鴨脯等,壹般吃貨知道的有帶絲全鴨、酸蘿蔔老鴨湯、青椒醬爆鴨舌、魔芋燒鴨、青豆燒鴨、子姜爆炒鴨、魔芋肥腸燒鴨等。而在諸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經典川菜中,‘神仙鴨子’那是吃了壹不小心就成真成‘神仙’。 川菜神仙鴨子又叫南邊鴨子,為傳統經典名菜,成菜大氣凜然、形態優雅、色澤紅亮、肉質柔軟,細嫩化渣,味美鮮香,滋味豐厚,滋汁濃稠,老少皆喜,因年長高壽,牙齒脫落的‘活神仙’也能嚼能咽,故名‘神仙鴨子’。

各位客官,妳看這小小壹只麻鴨,看不起眼、無足輕重,但經川人壹張尚滋味的好吃嘴,壹雙妙手和烹調絕技,便成為舉世無雙的人間佳肴,無論是色香味形,還是吃情食趣都不由人拍案稱奇、鼓掌叫絕,回味無盡。而其味外有味的這款生於耗子洞的名鴨之有趣經歷,以及川西壩子的風情風俗,更讓食者余味悠長,流連忘返。由此亦可斷定,即便是地球上令人趨之若鶩的天府之國,唐老鴨和大黃鴨們是斷然不敢貿然前往的。

《四川省誌?川菜誌》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文化人 川菜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