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錦山的特色有哪些?

錦山的特色有哪些?

主要景點

仙字石

仙字石

處處留心皆學問。在山路右邊這塊巨石有著壹個天然的“仙”字,所以稱“仙字石”。據說:姑娘摸摸,心靈手巧;文人摸摸,筆下生花;老人摸摸,身強力壯;老板摸摸,財源滾滾!

避水珠

在溝澗中,那壹色彩斑斕的圓形巨石,就是傳說中的“避水神珠”。這壹丹赤,間雜褐綠,遍布“祥雲”的寶石,圍闊15米,距水面高約5米。距當地人祖輩相傳,因為此石避水歷史上數次大的水澇洪災,都沒有損壞而地處下遊的南寺掌村的壹草壹木。故此石又享有:“中流砥柱”之譽。同“中流砥柱”留個影,會使您的人生旅途更趨完美。

靈潭漱玉

靈潭漱玉

壹泓清水依山就勢,跌跳而下,猶如壹匹抖動的玉帛,清虛空靈,搖曳多姿。潺潺的流水聲,清脆的鳥鳴聲,恒久的蟬聲,組成了壹曲和諧的自然交響樂。這裏濃蔭蔽日,清風拂面,仙樂悠悠,如入仙境。“絕壁雲崖垂碧篇,玉珠萬頡瀉靈潭。甘霖露潤錦山秀,香格裏拉在此間。”問起此潭的來歷,民間有這樣壹段古老的傳說:此潭原叫白龍灘。灘畔住著壹個賣葫蘆為生的小男孩,人稱葫蘆娃。小葫蘆娃因使用潭中靈水澆灌葫蘆,因而葫蘆長的又大又美又實用,據說鐵拐李的那個寶葫蘆就是在雲遊此地時買下的。後來突然來了個蛤蟆精,楞是把白龍灘的水吸幹了。沒有水,葫蘆娃種不成葫蘆,壹下子斷了生路。俗話說:有誌不在年高。於是葫蘆娃就與蛤蟆精大戰了壹場,硬是用腳將蛤蟆精踩死在灘裏。將其肚中的水又都擠了出來,這才又有了今天的瀑布靈潭。

將軍石屋

進入眼前的是壹排普通的農家房舍,這就在戰火紛飛的歲月叱咤風雲,曾令日偽聞風喪膽的八路軍129師太行壹分區司令員兼政委、解放後晉升為***和國上將、國防部長的秦基偉將軍指揮部舊址。在那有壹尊塑像便是秦基偉先生的雕像,由於初制定的粗糙,景區準備將其雕塑成壹件藝術品,以示對將軍的緬懷。抗日戰爭期間,秦基偉司令在錦山壹代開展敵後抗日,他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指揮了解放元氏、贊皇等著名戰役,在這裏抓漢奸、鬥惡霸,並且第壹次組織了外事活動,對於此地秦基偉記憶猶新,在其回憶錄中曾多次提及。

錦山地處晉冀咽喉,雄關險峰眾多。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劉伯承、聶榮臻、薄壹波、秦基偉、楊成武等壹代名將都曾親臨錦山,運籌帷幄,指揮了百團大戰、七亙圍剿、石門伏擊、帽兒山夜襲等著名戰役,場場浴血,戰戰經典,留下許多處戰爭遺跡,除去我們看到的將軍石屋之外,景區內還有八路軍所挖的防空洞兩處,平東縣政府舊址壹處,英烈碑十幾幢。

為了新中國,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抗美援朝期間,數以千計的錦山兒女奔赴前線,其中有196位壯烈犧牲,有28位成為名將。原21集團軍副司令員、上甘嶺戰鬥連長張信元,原北海艦隊司令員王金鎖,原北京衛戍區副師長、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僑務辦副主任趙陽城等是錦山英雄群體的傑出代表。

可以說錦山不僅是壹處綠意盎然的旅遊勝地,更是壹處不可多得的紅色教育基地。此景區開發決策主要領導高慧同誌題詩贊雲:“黃花秋草滿山廬,聽得鋼搶鐵馬呼。壹曲壯歌雲中唱,遊人上下意何如。”?[3]?

丹蹬雲梯

同樣兩條山道,壹條叫青雲梯,壹條叫壯誌路。這“青雲梯”丹蹬層叠,直抵山頂,只有身體力壯,風華正茂的人才適宜攀登。“青雲梯”語出李白“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的著名詩句。以此激勵:登山莫畏難,漫步青雲天。這“壯心路”取自曹孟德“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句,以“壯心”激心勵誌,奮勇登攀。

鴛鴦林

沿路攀登,名木“鵝耳櫪”成團簇擁,猶似“群龍爭榮”。這“柴門迎賓”更有壹番意境,兩株鐵桿木,又稱橡木,成雙並肩,齊刷刷鉆天探雲。樹高30余米,兩樹間團根抱石,石磴中通,僅容壹人通行。以示夫妻,親友之間勿分前後,莫論高低,和諧互尊。有著名詩人呂鐘《興遊錦山》為記“山花爛漫辭章老,嶺樹蔥蘢畫筆虛。紫陌紅塵飛不到,入雲深處有仙居。

仙人雲弈

這是壹處天柱般佇立的危峰。它背靠刀劈峽,傲視著蒼蒼茫茫的萬重雄山。在這幾平方米大小的天臺上,不知何年何月刻有棋盤壹方,據傳有二仙翁對弈於此壹樵夫觀棋良久,待對弈仙翁,樵夫觀棋時拄著壹把斧頭,其柄早已腐爛。樵夫謂然嘆曰:“山上方幾日,世上已千年啊!”故事終歸是故事,不必細究,但遊客不妨在此壹展絕技,靠您的睿智加上仙氣,極有望成國棋大師呢!關於仙人雲弈還有壹個“金蘭臺”的傳說。相傳,金元之際天下大亂,各地農民為避戰亂,占山而居。相傳時有三夥響馬不約而同的相準了這座險峰,三方爭戰多日不見分曉。最後約定八月中秋,誰在明月當頭之前拎酒躍上這孤臺,此山就歸誰占領。結果是趙氏響馬捷足先登,據傳趙氏趙匡胤的後代,但也無人考證。另兩位只好拱手同賀。隨後三人把酒臨風,邀月***飲,並以明月為證,結為金蘭異姓兄弟。“雲治邀月,異姓金蘭”又成就壹篇佳話奇緣。

刀劈峽

這裏叫做刀劈峽,數十丈高的渾然山體,竟然被不知什麽樣的自然偉力分劈兩半,峽壁兩側凸凹相對,巔峰直插雲端,這是大自然的神奇景觀,也是留影的好所在。關於刀劈峽的由來,當地有著這樣神奇的傳說。相傳金元年間,元軍為剿滅盤踞在此的響馬義軍,隨派壹名大將驅兵直搗趙家寨。官兵勢眾,義軍邊打邊撤,直到逼到山根。前逢丹崖,後有追兵,軍情危急。眾兵將跪地祈告上蒼:若天不絕我,當賜路!說來稀奇:只見壹朵五彩祥雲,從絕壁上下這麽壹晃,飛降下壹口金光閃閃的神刀,只聽得石破天驚的壹聲巨響,但見得山崖斷裂,亂石滾滾,壹個口徑高達30余米,內徑寬2.2米,長達20米的刀口赫然出現在眾人面前。追兵看到天神相助嚇得抱頭鼠竄。義軍為感恩上蒼,就在刀劈峽下南邊臨崖上建聖母廟壹座(已毀),以報聖母顯靈搭救之恩。因此此處又有“菩薩棧”之稱。傳說虛實無考,但這“刀劈峽”卻是真的、聖母洞更是實的。談神論鬼莫真道,天地造化自然功。

“刀峽晴嵐瑞露凝”,又是壹大景觀。每當夏秋之季大雪過後,朗日晴空天如洗,幽谷雲霧勢如飛。雲霧蒸騰,朦朧中,猶如置身仙都瑤池。有詩為證:“霧海雲濤俯首看,天崩地裂膽虛寒。丹青滿目催人急,刀劈危崖壹線藍”。?[4]?

響馬奇洞

響馬洞奇就奇在洞連洞、洞套洞、洞中有洞。它由門洞、外洞、中洞、內洞和下洞組成。門洞高、寬均為3尺,外洞深深近1丈。順梯至底便來到響馬可容數十人。左前方有兩洞,底部有兩小洞,正前方有壹狹小深長的小洞,僅容壹瘦人側身通過,直通內洞,內洞又分兩洞,前行便可抵達口徑僅寬2尺有余,深不可測的下洞。古人傳言,下洞有水、有的相傳洞通後山。真也虛也,至今仍是壹個千古之謎,尚待後人有組織的探密。響馬洞,冬暖夏涼,是壹天然的“空調洞府。

響馬古寨

“響馬古寨”俗稱“趙家寨”。傳說金元之際,武仙大將趙貴等被焦德裕剿滅後,趙貴之子攜家將占據此寨以圖再起而名。響馬寨雖是峰頂,四周石崖峭壁,奇險異常;山頂端卻是闊達百畝的沃土良田,凈土層厚達近百米。綠草鋪地,秀木遮天,猶如空中草原碧野,時至今日,古代響馬的“聚義廳”舊址及四處所置的牛皮帳篷坑遺跡仍依稀可辨。

雲騰神峰秀,晴朗觀日奇。在響馬寨觀雲望日,亦是壹種令人心曠神怡的趣事。更為稱奇的是:古老傳說,響馬將其金銀財寶掘穴扣藏於壹口寶鍋之下。因寶物夜放光華。亮如白晝,引來眾多尋寶之人,據說多數所得俱為箭桿、箭頭之類居多。愈加使其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渡雲橋

此處為壹天然石峽,又是連接東、西兩寨的唯壹捷徑。相傳,古時往來惟靠壹形似吊橋式的木板通行,沒有山大王之命,任何人是不敢越雷池壹步的。為通遊便客,這裏飛架壹道長6米,寬3米的石橋,這是壹處大手筆的傑作,它橫跨於峽谷之間,亦路、亦橋、亦城、亦堡。攬雲梁之下,時而山景迷離,時而山風獵獵,您在百余米的攬雲梁的行進中,是否有壹種亦真亦幻,羽化登山之感呢?攬雲梁不但讓您壹覽天雲變幻,而且壹覽綠鎖群峰。頭頂遊雲如絮的蒼穹,下邊是綠濤翻滾的雲海,左側刀劈峰,右側斷魂崖,渡雲橋、攬雲梁,猶如壹艘造型奇特的船,浮遊於碧海雲天。

雲來客棧

眼前這壹道崢嶸絕從斷崖出突兀伸出,三面絕壁千仞,壹處險徑幽通,壹奇亭怪屋聳然其上,這就是芙蓉寨的奇絕處——雲來客棧。這是壹處天崩地裂之後,山體的超常組合。任何語言在這裏都無法表達眼前的無序中的有序。腳下是搖搖欲墜,臨淵而立的危峰,對面是似染著殷殷血跡的龐大壁群。在遊雲的升騰和攪動中,這龐大的危峰群似乎也在上下沈浮著,確實給人壹種不可名狀的動感。

此道絕獻長約5丈,寬約5尺,狹窄處僅寬2尺有余。前端為壹亂石橫縱,遍布柴草的山崖所在。內設山石桌凳,四面豁暢,是為遊客品茗冷飲纜盛之所。相傳此景奇險,是趙家芙蓉寬待貴客之處。因其地處翼然絕頂、雲巔以“雲來客棧”而名。南山腳有“壺老泉”方圓壹米有余,常年不涸,世為客棧為淳。池畔水蛇木貼山根上長高達15米之多。

雲來客棧,青山四合,綠海蕩波,蟬鳴鳥唱,聞風喚雨,是為觀丹崖池貌望四近綠海青戀絕佳處。登臨其上,令人頓感興舒嘯之想,詩興,蒙情俱生,好句相爭逆現,盡可頡取大自然的英萃,伸展與自然後壹的懷抱。

淩空飛索

兩座大山,在六七十

淩空飛索

丈的間隔下,億萬斯年地對峙著,沈默地守望著。如今在錦山景區大手筆的開發之下,壹橋飛架,使它們億萬年之後臂攬手牽,實現了“萬古相思壹線牽”的絕妙組合。大橋跨度近百米,高逾百尺,寬2.6米,因 “千梁無柱,只有橫梁”而名。人們經過時,板響索震,微有晃動。有好事者故意晃遊幾下,人橋就會左右搖擺,好似騰雲架霧壹般,但絕對是有驚無險。這是錦山人創造才能和豐富想象力和具體體現。在北方景區是絕無僅有的。有詩贊雲:“懸梁絕獻疑路窮,壹步浮雲壹步風。人到淩空須向膽,襟懷其負綠蔥蘢”。又有人遊覽了此橋,聯想到當年紅軍飛奪盧定橋的壯舉,遂賦詩壹首贊雲:呼膽收神邁步微,十分景色任風吹。雲橋咫尺悠悠遠,暗想槍林鐵索飛。

丹壁天書

相傳,有壹天張天師登雲出遊,看到錦山丹壁天成,石椅天設,書案天置,贊道:好壹方攻讀之處。遂降下雲頭,坐在石椅上打開寶匣,取出三本天書,放在左面危崖頂上,將寶匣置於丹壁之上,正要閱讀,忽然天神召喚,張天師匆忙回天聽命,遺書於此。因危崖難攀至今天書、寶匣無人能取,日久天長,成為化石。古老相傳,“兒童坐坐仙人椅,長大成人有出息、文人坐坐仙人椅,妙筆生花當第壹。”

蓮池聖水

絕壁之下的天然水池,環環相扣,碧水瑩瑩,四時不涸,狀如蓮池,故名“蓮池聖水”。在多旱乏雨的北方,在高達千米的山上,有這樣的清泉好水,可謂勝景奇觀。這也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典範之壹。有草山居士詩雲:“汙泥不染白玉身,翠蓋何計風雨勘。空心只為養正氣,壹念頓開絕妙倫”。

南寺觀音

蓮水清醇,鐘靈琉秀的仙山洞府之中供奉的觀音菩薩和協侍的金童才女,便是有求必應的南寺觀音。她們由玻璃鋼精鑄鍍金而成。它於2005年7月26日舉辦了開光大典。五臺山壹燈法師主持了儀式。請進這座觀音是因為,錦山景區的南寺村,曾有觀音廟壹座,數百年來香火鼎盛。但由於種種原因,該廟已遭破壞,錦山觀音洞的建立也可以算是民意的傳承吧!觀音在老百姓中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象征,是人們寄托心願,實現心願的神聖。

松海聽濤

錦山青松翠林,是享受天然綠色森林浴的好出處,沿路標所示方向,就踏上了綠樹如茵,高低錯落有致,長約壹公裏的森林浴健康綠色長廊。徜徉其間,陽光沐浴,輕風拂面,眼觀碧樹青山,耳聽蟬鳴鳥唱,呼吸富氧的清香氣息,使走出鋼筋泥土事和喧囂的都市人忘卻了煩惱,平息了焦躁,蕩漾了疲憊,漸入了回歸自然、融入了自然,返樸歸真的美妙境界。有情煦風送爽意,無意松柏弄濤聽。

美食:牛肉幹等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