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好吃是什麽梗
餃子象征著團團圓圓bai、紅紅火火、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團圓喜慶的日子,總是離不開餃子。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無論是南方北方,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全家老少圍坐在壹起,壹邊山南海北的聊天,壹邊和面、搟皮、剁餡、包餃子,濃濃的親情盡在餃子中融化。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餃子的花樣也是越來越多,不少餃子,都成了精美的工藝品。有的看上去仿佛蝴蝶,有的酷似小鹿,有的儼然壹片綠葉,還有的像鴛鴦、像金魚、像雲朵、像珍珠,名字也富有詩情畫意:雪中送炭、壹路順風、魚跳龍門、烏龍臥雪、群龍鬧海,等等。個個賞心悅目,令人既垂誕欲滴,又不忍下箸。除了通常的白面餃子外,有人還用玉米面包餃子,而且有創意的巧手主婦,還發明了翡翠餃子,用菜擠出的綠色的汁來和面,這樣煮出來的餃子是綠色的,清澈晶瑩,很是引人食欲。還有聰明的商家推出的“火鍋珍珠餃”,粒粒玲瓏可愛,著實吸引了壹批愛趕時髦的年輕人。 著名詩人賀敬之有詩雲:“宴文宴龍餃子宴”,現在好多地方有了餃子宴,有迎賓餃子宴、貴賓餃子宴、合家歡餃子宴、喜臨門餃子宴、三鮮餃子宴等等系列宴席,品嘗餃子宴,常能給人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這是因為造型好看,味道好吃,又內涵豐富,很有點說頭。不少花色,以民間傳說或歷史典故為依托。如“八寶蒸餃”,取“打金枝”故事中的壹段,相傳郭子儀曾以海參等八味制餃,慶祝這壹事端的解決。“寶釧蒸餃”,以芥菜、豬肉為餡,取王寶釧在長安城南挖芥菜的傳說。深受食客的喜愛。 現在的餃子除了在造型上有所突破外,在餡料上、做法上、口味上都有所突破,打破了壹般只用豬牛羊肉和蔬菜作餡的傳統,雞、鴨、魚肉、蛋、海味、山珍、鮮蔬、幹菜、果品等等,凡好吃而又富營養的材料,都可以作餡。在做法上壹改以往以生皮生餡進行制作後煮熟的傳統,更多的采用了熟餡;餡的制作不只是調味,除了煮餃,還采用了烹、炒、煸、爆、炸、溜等方法。而且口味也從單純的鹹鮮口味,增添了酸、甜、麻、辣、魚香、怪味等多種味型。壹定可以讓妳大飽口福。春節吃餃子,妳不妨也動動腦,動動手做壹些與眾不同的餃子吧,壹定可以讓妳的新年過的更加有滋有味。 餃子的由來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壹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壹個醫棚,支起壹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裏人與後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壹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面餃”。 以後漸漸形成習俗,逢年過節沒有餃子吃是萬萬不行的。1400多年的歷史讓餃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紮下了根。餃子漸漸成為中國飲食的代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