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鎮歷史悠久,始建於西漢初年,稱溫湯;東漢為皇帝遊獵地,隋設溫泉頓及馬牧,唐改稱溫塘,亦稱湯王街。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為溫泉街。清末民初屬仁義裏,解放後先後屬十區、二區管轄,後歸廟下鄉。1975年9月,設立溫泉鎮公社,1984年元月改公社為溫泉鎮鄉,1988年撤鄉建鎮,1993年被汝州市政府確定為汝州市改革開放特別試驗區。2005年行政區劃調整,從臨汝鎮劃12個行政村歸溫泉鎮管轄,全鎮行政村達到25個,在汝州市屬中等鄉鎮。
溫泉鎮土壤肥沃,水利資源豐富,有中型水庫(澗山水庫)壹座,控制流域面積171.3平方公裏,可灌溉耕地2萬畝。陸渾灌區東二幹大渠自西向東流經四個行政村,可灌溉耕地1.2萬畝。自南向北依次有北汝河、牛澗河二條河流,還有部分機井可灌溉土地,全鎮90%以上的土地可以得到有效的灌溉,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等,為發展“壹優雙高”農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溫泉古鎮,南依外方山,西掖廣成澤,襟崆峒而帶汝水,枕伏牛以望嵩嶽,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東距平頂山市68公裏,西去九朝古都洛陽市55公裏,距省會鄭州市150公裏。焦枝鐵路橫貫東西,寧(南京)洛(陽)高速公路、省道洛界路、侯飯路及兩條縣道二級路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寧(南京)洛(洛陽)高速公路設有溫泉站口,距鎮區不到2公裏,交通十分便捷。
汝州溫泉2009年被確定為河南省旅遊產業集聚區,2011年被市政府(汝政文[2011]15號)確定為汝州市唯壹壹個省級中心鎮建設試點。汝州市“十二五”規劃和市六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八大特色集群”,搭建“四三二壹0”經濟承載平臺,其中明確提出建設溫泉國際旅遊休閑度假村,把溫泉培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品牌。市委、市政府的科學決策和規劃,為我們溫泉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特別是經過市委、市政府的努力,臺商投資的汝州溫泉觀光醫療主題園區和閩商投資的汝州溫泉國際旅遊度假城兩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順利落戶溫泉並開工建設。兩個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後,預計可提供2萬多個就業機會,到那時,隨著大量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度假,將會帶動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以此為依托,規劃占地面積340畝,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可安置鎮區及周邊的溫泉、駱莊、翟樓、付嶺、均田等村1630戶7000口人的溫泉社區項目也將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