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底,廈門市有6個市轄區,分別是:
思明區:是廈門市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位於廈門市南部(含鼓浪嶼全島)。
截至2016年,思明區轄10個街道,分別是:廈港街道、中華街道、梧村街道、濱海街道、鷺江街道、開元街道、__街道、蓮前街道、嘉蓮街道、鼓浪嶼街道,***98個社區。
湖裏區: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是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的中心,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六位,是中國十大港口之壹,是廈門島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
集美區:是西出廈門本島的重要門戶,地理上稱為集美半島,位居廈門市的幾何中心和廈漳泉三角地帶中心位置。
海滄區:地處廈門市西部,東以海滄大橋連廈門島湖裏區,東南隔廈門港與思明區相望,南臨九龍江口以廈漳大橋接漳州龍海市,西南、西與漳州龍海市交界,西北與漳州市長泰縣相鄰,北與集美區灌口鎮接壤,東北隔馬鑾灣以新陽大橋連接集美區杏林街道。
同安區 :又稱“同安縣”,別稱“銀城”、“銀同”,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北靠安溪、南安,東連南安,西接長泰,西南與廈門郊區毗鄰,東南隔海與金門島相望,是“閩南金三角”的核心地帶。
翔安區: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前沿,位於閩南廈門、漳州、泉州“金三角”的核心地區,是廈門的東大門,北毗安溪縣,東鄰泉州市,南望金門島。
擴展資料:
廈門的發展歷史: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並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州駐地在晉江縣 。
唐朝,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元朝,屬泉州路。
明朝,實行裏都圖制,廈門為嘉禾裏,下設四個都,每個都下轄兩個圖。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寧衛的中、左兩個千戶所移駐嘉禾嶼,並築廈門城,此後遂以中左所作為廈門島的代稱。
百度百科-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