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四川南充為什麽叫果城

四川南充為什麽叫果城

南充是四川規劃發展的9個大城市之壹,南充在夏、商時為梁、雍之地,三國時為蜀漢重地,盛唐時置為果州,元明清稱順慶。嘉陵江由北而南穿越這裏的山山水水。陳壽、張瀾、羅瑞卿等文士武將都是這裏為中華民族養育的優秀兒女。建城2200多年的果城,在歷史上曾有6個稱謂。據《順慶區誌》主編潘大德考證,從果城建城伊始的安漢,到現在的順慶,每壹次更名,都與壹段有趣的史實相關。 公元前202年(漢高帝六年)10月,高帝下令修建安漢縣城。據《史記·項羽本紀》載:漢王三年(前204)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城中,危急時刻,大將軍紀信向劉邦獻“金蟬脫殼”之計。劉邦脫險後,化裝成劉邦的紀信被項羽燒死。劉邦戰勝項羽後,認為紀信舍身為安定漢政權立了大功,故在紀信家鄉,設立安漢縣。據史載,當年的安漢縣城就在今天順慶北城街道五裏店壹帶。安漢縣時轄今天的南充市轄三區、西充縣及蓬安縣和嶽池縣部分地方。 西漢及東漢在實行郡縣制度的同時,又實行分封皇子及功臣的賜爵食邑制度。因此,在其行政區劃之中,除郡、縣之外,還有“國”。安漢縣後來曾壹度稱“充國”,雖然充國置於何時已無從可考,但據《漢書·地理誌》對巴郡的解釋,巴郡領有閬中、江州、臨江、安漢、宕渠、充國、涪陵等。可見西漢時已有充國。據巴郡條下所列“充國”後說 “永元二年分閬中置”。有人據此推斷東漢初年曾廢掉充國並入閬中縣。充國的地域包括今閬中南邊部分和南部縣。漢獻帝初平四年(193)撤充國為南充國、西充國。南充國地域包括今天的南部縣東部、蓬安縣及高坪區北部。城邑在南部縣柳驛鄉境內。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合並安漢、巴西兩縣為壹縣,因地處充國之南,故定名南充縣。 順慶得名始於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當年升果州為順慶府。原來,理宗未作皇帝前任過果州團練使,其登基後下詔,將他最初作官住過的果州升格為府。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改順慶府為順慶路,明清時均為順慶府。1911年,因府縣同城,裁除縣署,留府,設順慶府知事公署。民國二年改順慶府署為南充縣知事公署,正式取消“順慶”之名。到1993年行政區劃調整,作為南充城市的主體部分,順慶地名重新被使用。 果城為南充的別名。其名源於唐初的果州。高祖武德四年(621)設果州,轄南充、相如、西充、朗池(今營山縣北部)4縣。《舊唐書》說“果州”得名“因果山為名”。據考,果山為南充城西南的西山山脈中的壹個小山丘(今省蠶絲校背後)。當年山上“多黃柑”。果州建制壹直保持到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設順慶府時。後來,州制雖早已廢止,但人們仍習慣稱南充為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