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上海復旦大學外人能進去參觀嗎

上海復旦大學外人能進去參觀嗎

妳好 ,復旦大學是對外開放的 ,可以隨意進入校園參觀,因為現在復旦有多個分校,建議選擇楊浦區的老校區,即邯鄲路校區參觀最為方便,校園環境良好,交通出行也方便。

路線:半日遊

中央大草坪—林蔭道—理科圖書館—燕園—數學樓—相輝堂—校史館—復旦大學博物館—逸夫樓—光華樓

1.由於各區之間都有交通幹道相隔,來往車流交織,行走需格外註意安全。

2.校園內各主要路口都有詳細地圖說明,路標指示齊全。

推薦方式:自行車/步行

自行車是大多數復旦學子校園內出行首選,但校內壹些景點蘊江南園林之諧趣,非步行不能領略其“移步換景”之妙。

中央大草坪--毛主席塑像

到了中央大草坪,迎面而來的就是毛主席塑像。在毛主席的目光裏,壹批批年輕人懷著憧憬匯聚到復旦,又抱著理想奔赴祖國和世界各地。主席像在校園內迎著風雨矗立了幾十年,已不僅僅是時代的表征、精神的召喚,而融為了復旦生活的壹部分。在壹代代復旦學子的回憶中,它儼然是這個學校最鮮明的象征,成為了最令人魂牽夢縈的"復旦印象"之壹。

林蔭道

復旦校園裏的林陰道在上海高校中久負盛名。香樟、水杉、銀杏、法國梧桐……隨時為行走其間的每壹個人補充著氧氣,無論身體還是心靈。春夏之交,各種樹木蔥蘢茂盛、蒼翠欲滴,為校園撐起了壹個綠色的傘棚;秋風起時,滿地金黃的落葉,踩踏上去沙沙作響,引起人無限遐思;暮冬時節,鉛華褪盡的枝幹依然千姿百態,也頗具壹份肅殺沈靜之美;綠蔭掩映中,更有夾竹桃、櫻花、薔薇、月季等植物,渲染出壹幅絢麗繽紛的圖畫,當然,其中也少不了上海的市花——白玉蘭。

從前,這些道路都沒有名字,同學們就頗有創意地把兩條東西向的主幹道分別叫作淮海路和南京路,因為這裏總是人來人往,熱鬧異常,好似學校裏的"上海第壹街"。如今,這樣的名字在復旦學子中已經越來越陌生了,因為在2000年,復旦利用學校歷史資源為校園裏的主要道路正式命名、豎牌,曾經的淮海路、南京路現在分別叫作望道路和光華大路

理科圖書館

中央草坪西側的望道路上,坐落著簡單質樸的復旦大學理科圖書館,它與壹街之隔的文科圖書館壹起,構成了復旦最豐饒的精神源泉。復旦大學圖書館前身為戊午閱覽室,由戊午級(1918年)學生集資購置圖書建立,1922年正式建館。而今的圖書館擁有館藏圖書超過370萬冊,館舍達2萬平方米。

透過理科圖書館大大的玻璃窗,總能看見同學們埋頭苦讀的身影,朝霞的霓彩與華燈的流溢,陪伴著他們度過每壹個與書香為伴的晨昏。"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在這樣的情境中,可感受到壹個大學最質樸、堅實的壹面。

燕園

從邊門進去,就是壹個公園的樣子,這就是燕園。關於燕園的由來,還牽涉到上海灘青幫大頭目,當時的復旦校董杜月笙。燕園是建校時毗鄰的為壹家私人別墅花園,園約五畝地,其內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奇石假山、茂林修竹……參落有序,曲徑通幽,實乃雅致、理想的課余休閑之處。1934年,為迎接復旦大學建校30周年和擴展校區,老校長幾次派人與園主商求收購,皆因要價太高而未能如願。於是老校長只好將收購燕園便推到了杜月笙的身上。當時,杜月笙先是委派幹員,派幹員與園主多次接觸、磋商,無果後杜又只好親自出馬,壹波三折後宣告成功。

奠基石

1920年首任校長李登輝先生遷址江灣今址的奠基石,嵌在這裏留著紀念。

老校門

復旦大學老校門,復旦歷史的見證,校門牌匾上的"敬業樂群"是復旦精神的象征。

老校門--南側

老校門--北側

老校門前,停放著壹架飛機,原來這裏的力學和工程系有飛行器設計專業。

蘇步青塑像

再往前走就是蘇步青,蘇老的塑像了。"微分顯萬象,平生問幾何",蘇老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數學、獻給了復旦,而他更是復旦人的精神支柱,他壹生嚴謹治學、敬業育人的態度都將使後人終生受益。

子彬院--"小白宮"

這裏是有名的數學樓,這座羅馬建築風格的樓宇總***有四層,門前有四根石柱撐起二樓的圓形陽臺,顯得雍容不凡。這裏也是數學英才的搖籃,蘇步青、谷超豪、李大潛……這些名字都與這座典雅的建築緊緊相連,使得她的氣質由內而外地散發。盡管如今的復旦園裏已是高樓林立,數學樓的異國魅力仍吸引著壹代又壹代復旦人,是大家心目中最美麗的建築。

相輝堂

登輝環路邊的的廣場後,是相輝堂,原名登輝堂。初見它的人,或許會驚訝於它的樸實無華———紅瓦白墻,既不雄偉,也不雍容,更有著幾分歷史的風霜感,似乎與它傳揚甚遠的美名不相符。然而,每壹個復旦學子都會驕傲地告訴妳:相輝堂,是我們對復旦過往歲月最真誠的紀念。在這裏,曾上演了多少社團的演出、精彩的講座,更有不少名人在這裏與復旦學子零距離接觸。說來也怪,復旦不是沒有設施更先進的禮堂、不是沒有環境更開闊的場地,但重大活動都會保留在這個充滿奇特魅力的地方。這是復旦大學校園內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是復旦人***同的精神家園。其命名來源於馬相伯和李登輝兩位先生的名字。馬相伯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李登輝是復旦的重要建設者,相輝堂是對他倆永恒的紀念。相輝堂見證了復旦近壹個世紀的風雨滄桑。

校史館

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0-300人參觀。這是復旦大學首次立館講述其成長的百年歷史。校史館面積為七百多平方米,分十壹個部分展示了復旦百年的滄桑歷史和歷年來的發展成就。其間很多文物十分有價值,有中國最"老"的畢業文憑,有孫中山先後題下的"天下為公"的條幅等等。

博物館

相輝堂西側壹棟不甚起眼的灰色兩層小樓,是復旦大學文博系所在地。來往人群很少知道,別具壹格的復旦大學博物館就坐落於此。想要深入了解和感受復旦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參觀這裏的博物館,是壹個上佳選擇。

博物館陳列室總面積約800平方米,分為兩個固定展廳——高山族民俗文物展覽和文物教學標本展覽,以及兩個臨時展廳。其中爭奇鬥妍、多姿多彩的中國少數民族的民俗文物是館藏的主要特色,其中尤以高山族民俗文物為重。這壹系列文物由已故生物學系教授、著名人類學家劉鹹先生所捐贈,為大陸地區同類藏品之最。

博物館是免費參觀的,開放時間:每周二、四、五14∶00-16∶00,節假日除外

逸夫樓

逸夫樓是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損贈1000萬港元和國家教委撥款256萬元人民幣合資興建的科技樓,這是壹幢中等規模的多功能現代高校科技樓。壹層有門廳、休息廳、200座國際會議報告廳、展廳、校長會議室和接待室。二層為計算機房、接待、辦公用房。三至六層為可供出租使用的單元式科研用房,其中126平方米的12間,154平方米的4間,每層兩間準備室。 設計結合環境與功能特點,突破國內高校科研樓常用條形體塊的模式,追求總體環境協調,使用功能高效率與靈活性。

復旦詩魂

復旦詩魂是壹座銅雕,它的主體是兩本疊起的書,長寬兩米多,高70公分,是壹件很有藝術性的雕塑作品。這是復旦大學百年校慶時歷屆復旦詩社校友捐贈的。它本身也是壹件獨立的藝術品,詩意的寧靜中蘊藏著雄渾和力量,含蓄的緘默中體現出激情和氣度,給復旦大學這座著名的高等學府帶來了更多的人文氣息和盎然詩意。

雕塑上的銘文,精辟雅致,短短百來字,復旦詩社的歷史、淵源,復旦詩派的形成和詩友們對母校的情懷與期許,已盡現其內。銘文曰:旦復旦,日月光,復旦詩社成立於壹九八壹年五月二十七日,有詩刊《詩耕地》,《語聲》,詩集《海星星》、《太陽河》,源接上世紀四十年代《詩墾地》,形成復旦詩派。百年校慶,詩友重聚,感恩母校,給我們博學,感恩詩神,讓我們篤誌,特贈銅雕"復旦詩魂",願母校詩魂永在。

光華樓

從相伯路壹直向東,就看到這座高樓:光華樓。作為復旦跨入新世紀標誌的復旦百年第壹樓———光華樓,被列為上海市重大工程,是堪稱國際壹流的教學綜合樓。整幢樓高達142米,被譽為"中國高校第壹樓",造價約5.5億人民幣,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地上30層(除設備層),地下2層。其名稱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校名典出:"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望道路

望道路,為紀念陳望道而命名。

復旦附近交通

公交

邯鄲校區位於中國上海市楊浦區邯鄲路220號。公交139、59、942、866、133、854、118、大橋五線等可到。

楓林校區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醫學院路138號,護理學院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路305號。

張江校區位於中國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825號。

江灣校區位於中國上海市楊浦區淞滬路2005號。

地鐵

地鐵10號線江灣體育場、五角場均可到達。

復旦附近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