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大同導遊詞400~500字急

大同導遊詞400~500字急

大同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來大同旅遊!

大同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大同位於山西北端,地處內外長城之間,北、西兩邊隔長城與內蒙相鄰,東邊跨太行與河北、京畿相望,南邊倚桑幹河與雁塞雄關相接,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市區是壹個三面環山的盆地,西部有雷公山、武周山作障,西南部有七峰山為屏,東北部有采涼山鎖鎮,禦河縱貫南北,是天然的設防建城之地。 

古城大同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夏、商、周三代曾屬冀州。戰國時期屬趙國雁門郡。公元前3世紀大同已建城池,趙國名將李牧曾在此築烽火臺及部分長城。秦統壹後沿襲舊制。西漢取代秦朝後在大同置平城縣,仍隸屬雁門郡。東漢後期,祖居大興安嶺地區的鮮卑族拓跋部自東北向西南遷徒,並在內蒙中部建都立朝。但道武帝拓跋跬很快就在公元398年從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境內)遷都平城,從此大同作為北魏王朝的帝都歷時近百年(即“壹朝帝都”),直到公元494年孝文帝才又遷都洛陽。在此期間,北魏統治者在大同大興土木,修建城池、宮室、宗廟上百座,馳名中外的雲崗石窟就是此時開鑿。這段歷史是大同古代最輝煌的時代。 

北魏之後的北齊改平城為恒安鎮。北周又置雲中縣。隋代再改為雲內縣屬冀州郡。唐代為雲中郡轄地。東北另壹少數民族契丹倔起後建立遼朝,將大同作為其“西京”。女真族滅遼建金朝後大同仍為其陪都西京。這就是大同歷史上的所謂兩代京華。大同的發展又進入壹個新的繁榮時期,著名的華嚴寺、善化寺就是此時留下的寶貴遺產。元代置大同縣。明清兩代為大同府治,是北方重鎮。民國初年再置大同縣。1949年解放後,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管轄,1952年劃歸山西省,為省轄市。1993年,駐大同的雁北行署撤銷後,大同市現轄城區、礦區、新榮、南郊4區和左雲、大同、天鎮、陽高、渾源、靈丘、廣靈7縣,總人口270多萬,其中城區、礦區人口約80萬。 

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大同已成為山西第二大工業基地,機械制造、建材、煤炭、電力等工業發達,有山西柴油機廠、大同機車廠、大同水泥廠、大同熱電廠等多家國有大型企業,更有全國產量最大的大同礦務局,所屬十幾個煤礦年產優質動力煤在3700萬噸以上,產量居全國之首,因此這座塞外名城又被譽為“煤都”。 

大同交通發達,是晉、冀、蒙三地的交通樞紐,是京包鐵路和同蒲鐵路的交匯點,是大秦鐵路的起點,也是北京經烏蘭巴托至莫斯科及東、中、西歐國際聯運線的重要壹站。大同有7條公路與北京、呼市、太原、五臺山、保定等地相通,構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隨著京大高速公路及大運高速公路的興建,大同的公路交通將更加方便。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文物古跡眾多,而且價值頗高。不僅有城墻、鼓樓、九龍壁、風臨閣、曹夫樓、琵琶老店、平城遺址、北魏皇陵、火山群等名勝,更有雲崗石窟、上下華嚴寺、善化寺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所轄揮源縣境還有北嶽恒山及巧奪天工的勝景懸空寺。這些聞名海內外的旅遊景點正期待著我們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