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河池大學簡介及詳細信息

河池大學簡介及詳細信息

歷史演變?河池大學校門河池大學前身為宜山師範學校,創建於1951。

1952更名為廣西宜山師範學校;

1958年2月宜山區改為柳州區,學校名稱也改為柳州區宜山師範學校。同年秋,學校升格為師範專科學校,為龍城區宜山師範專科學校。

1959年秋,師專遷至柳州,在宜山師範學校舊址恢復師範學校,為廣西柳州地區宜山師範學校。

1965,廣西河池區新建,學校更名為河池區宜山師範學校。

1978 65438+2月,河池師專在河池地區宜山師範學校的基礎上成立;

學生食堂1994 2月,河池師專更名為河池師專;

2003年4月至7月,經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批準,由河池師範學院和宜州民族師範學校合並組建河池大學。

20111 2月,河池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

科研成果科研項目2003-2013年,學校教師承擔科研項目60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4項、地市級項目235項、院級項目256項。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336篇,其中國家中文核心期刊745篇,SCI、EI、ISTP、CA收錄論文124篇。出版專著和教材60部。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項,省部級科研優秀成果獎7項。

截至2013年7月,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資源研究基地)1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文創人才培養基地、桂西北特色資源研發實驗室),廣西高校校企共建科技創新平臺2個(桑蠶研究中心、桂西北地方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中心)。

學術資源學術期刊《河池學院學報》是綜合性學術期刊,是河池學院對外學術交流的主要載體。其前身是河池師範學院,創建於1981。1982更名為《河池師範學院學報》(季刊),2004年6月更名為《河池學院學報》(雙月刊)。2000年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核心期刊(精選)數據庫。

學術樓1998《文科學報》獲廣西高校學報評選三等獎。2008年被評為“第六屆廣西優秀社科學報”,獲“廣西高校優秀學報”壹等獎。2010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學報,2012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優秀學報。

截至2013,河池學院圖書館擁有印刷圖書218萬冊,中外文期刊1742種,報紙150種。訂購13種中外數據庫。轉換為電子書的電子資源總數為542,500。收集了大量具有桂西北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獻,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大叢書》等古籍善本,也有《申報》《民國日報》等近代報刊的影印本。自主開發了9個自建數據庫,包括劉三姐研究文獻數據庫、黃庭堅研究文獻數據庫、桂西北作家研究文獻數據庫、韋拔群研究文獻數據庫、仫佬族文獻數據庫、蠶文獻數據庫和網絡資源導航系統,收錄各類資料11000余種。

截至2013年7月,學校設有文學與傳媒學院、政治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系、圖書館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12個教學單位。

學科建設截至2013年7月,學校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有廣西高校重點學科2個(文學與應用化學)、廣西高校重點學科2個(民族學與生物化學工程)、廣西高校優勢特色重點學科1(中國現當代文學)。

校園風貌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學位委員會審定,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教育等6個壹級學科被確定為自治區2011-2015年重點支持的碩士學位授權點建設學科。

截至2013年7月,學校現有教職工65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450余人,具有副高中以上職稱的專任教師150余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260余人。

教學建設質量工程截至2013年7月,學校擁有3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高素質復合型寫作人才培養教學團隊、電子技術實踐教學團隊和教育學科教學團隊)、3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力學、文學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和4所廣西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全國第六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10 6月,10學院被確定為廣西重點培養教師教育基地。2012年,學院獲得廣西區級壹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

截至2013年7月,辦公樓的學生在中國和自治區的各種比賽中獲得了450多個獎項。其中,在全國大學生美術作品展、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軟件專業人才設計創業大賽、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等活動中成績斐然。在廣西大學生第四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65438+項壹等獎0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6項,綜合成績排名全區第四。

榮譽學校先後獲評“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自治區級文明單位”“自治區級“綠色大學”“廣西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先進集體”“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廣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園”等。“廣西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廣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自治區“和諧學校”、自治區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自治區“衛生先進單位”。

學校運動場的傳統校徽為1。河池大學的標誌由基本骨架和第壹個識別元素組成,其中“河池”壹詞的第壹個字母為“H”,“池”壹詞的第壹個字母為“C”。

校徽2。字母“H”的第壹個筆畫被處理成箭頭的形狀,這象征著學校在新世紀的快速發展和勇氣。同時,這壹筆畫象征著“1”二字,體現了學校創建壹流學府的信心。

3.標誌的字母“H”和“C”共同組成了漢字“大”中的“大”字,體現了大學的含義。

4.河池學院位於銅鼓之鄉,整個logo的形狀加工成圓形,與銅鼓的鼓面形狀壹致,體現了銅鼓文化的特色。

5.標誌顏色由紅色、黃綠色、深藍色和黑色組合而成。紅色象征學校地處革命老區,展現團結進取、熱情向上的時代精神;黃綠色是銅鼓的固有色,體現了河池學院銅鼓的文化底蘊。深藍色象征著知識的海洋和無限的希望;黑色體現了學校作為教育機構穩重、嚴肅的形象,整個標誌的視覺效果清新自然,表達了學校在新世紀的新形象?。

學院精神1。忠誠與堅持:忠於事業、精誠團結;毅力和恒心。

2.堅強而沈重:不怕困難,堅強而堅定;腳踏實地,註重結果。

3.樸實無華:紮根山區,服務地方;誠實樸實,樂於奉獻。

4.完美和諧: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當老師,做最好的?。

截至2013年7月,學校共有60多個學生社團,涵蓋理論、文學、科技、藝術、體育、公益六大類。其中,劉三姐大學生藝術團和“綠色原子”環保協會是廣西高校“十佳社團”,南樓丹霞文學社、青年誌願者協會、武術協會和家庭教育協會是廣西高校優秀社團。

每年5月推出“社區風景”優秀學生社團系列展覽,為學生社團提供了互動交流的平臺。社團每年都會舉辦文化節,展示社區建設成果。

學校有學生會,學生會在學院團委的具體指導下開展工作。聯合會現有文學與傳媒學院、政治與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學生會。聯合會下設辦公室、學習部、外聯部、文藝部、宣傳部、生活部、體育部、紀檢部、女生部、網絡部等十個部門。

文化建設?學校定期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女生節、宿舍文化節等活動;定期組織大學生運動會、足球、籃球等體育賽事。

在第壹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美術作品展中,他分別連續三年獲得舞蹈壹等獎、書法作品壹等獎;在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合唱比賽中獲“成人組金獎”;獲首屆中國民間合唱表演金獎;姚曼用壹個籃子贏得了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比賽和第壹屆青年舞蹈節的“優秀表演獎”。

獲得第十三屆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廣西賽區選拔賽三等獎;話劇《養蠶姐妹招家長》獲全區大學生戲劇表演壹等獎;在中國—東盟“紅銅鼓”藝術教育成果展中榮獲“優秀成果獎”。2010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現任領導職務學校領導姓名學校校長魏春北,學校黨委副書記郎耀秀,紀委書記秦,學校黨委副書記魏世珍,副校長羅誌勇、周紅、崔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