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景芝鎮的經濟發展

景芝鎮的經濟發展

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發展農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民增收步伐。目前,全鎮發展起福克斯、振祥、魯源、吉遠、聖洲、酶制劑6家農業龍頭企業,年加工各類農產品10萬噸,帶動發展起各類種植基地8萬多畝。2006年,完成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

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用區域化建設提高土地產出效益。目前,***發展起農業龍頭企業7家,蔥、蒜、姜、椒等各類種植基地2.2萬畝,規模養殖小區59處,年出欄肉食雞80萬只,大豬5萬頭。今年,新規劃了郭崗方、前屯方、東莊子方、後院方、東營方、萬家莊方、芝泮方、苑家莊方、班崗方9個出口農產品種植基地,總面積8萬畝。按照“龍頭企業+基地+協會+農戶”建設模式,鎮上成立了區域化建設管理工作委員會,各基地成立了建設管理辦公室,農戶按方片成立了農產品協會,進壹步完善了農業化學投入品測控體系,在物資供應、技術指導、化學投入品發放與使用方面實行全過程封閉式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依托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理位置優勢,建成了郭崗芹菜基地、“萬家嬌瓏”西瓜基地、“景豐”小麥基地、埠口大櫻桃基地、萬家莊黃煙基地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12萬畝,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80多家,註冊各類農產品商標13個,培育起福克斯食品有限公司、濰坊振祥食品公司等濰坊市農業龍頭企業2家,進壹步增強了農產品深加工能力。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地位進壹步鞏固。初步形成了以糧食、蔬菜、黃煙、林果為主的4大種植基地;肉雞、蛋雞、黃牛為主的3大養殖業基地。形成了小麥、玉米、棉花、瓜菜、花生、黃煙、蘋果、生豬、肉雞等10大主導產業。1991-1994年, 糧食年產量均在5000萬公斤以上,其中上交國家糧食任務連續18年保持在650萬公斤以上, 在全省鄉鎮中位居第壹。1994年全鎮糧食總產6300萬公斤,其中小麥總產2800萬公斤。全鎮出欄生豬5萬頭;肉雞240萬只;雞蛋產量900萬公斤。農業總產值3.3億元,比1991年增長104%。 鄉鎮企業的支柱地位進壹步加強。1994年,鎮、村、個體、私營企業達2800多家,從業人員2.3萬人。其中國家二級企業1家;省級先進企業2家;市(地) 級先進企業2家;市(縣)級先進企業6家。形成了以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三豐機械、山東景建集團、濰坊恒信輕化有限公司、福克斯(中國)食品公司等企業為骨幹,以機械、化工、食品、工藝品、建築等8大產業為支柱, 以立德粉、碳酸鋇、糖化酶、鋼模板等十幾個產品為主導的第二產業發展格局。 全鎮企業完成產值13億元,利稅1.4億元,分別是1991年的8.7倍和8倍。 其中鎮辦企業完成產值3.9億元,利稅4000萬元,分別是1991年的9倍和7.8倍。外貿出口交貨值達1.5億元,增長5倍。按照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的原則, 將全鎮的皮鞋加工、藤木制造、汽車配件3大行業集中到鎮區。投資4000萬元建成了占地300畝、容納200家個體私營企業的景芝工貿城。建成後年總收入可達2億元,利稅2000萬元。全鎮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1.5萬人,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5億元,分別是1991年的3倍和4倍。 小城鎮建設躍上新臺階,城鎮服務功能進壹步加強。鼓勵國家、集體、個體壹齊上,先後投資1.75億元,用於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投資5000多萬元,柏油硬化道路3.5公裏,修建排水溝4.5公裏,架設高壓線路20公裏,建設沿街花壇4.5公裏; 投資250萬元,新上容量1000門的程控電話;投資160萬元,建成供水站3處,埋設地下自來水管道14公裏;投資360萬元,建成綜合、專業批發市場5處; 投資6500萬元,完成沿街開發面積12萬平方米,建成景港商業街、景芝商城和匯泉路名吃壹條街。 其中沿煙汕路(淮安路)西側興建了長達3公裏的景芝商城全部為二層以上樓房, 總建築面積達3.5萬平方米,總投資1800萬元,是壹條規模宏大的“三產” 走廊。1994年底時,鎮區規模已達5.8平方公裏,人口達4.85萬人。壹個道路暢通,樓廈成群,市場繁榮,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比較齊全的現代化小城鎮早已初步形成。

其中,2003年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實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億元, 比上年增長26%; 實現鎮級財政收入 2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全鎮民營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1.6億元,實現利稅2 億元, 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34%;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 到4303元,經濟強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 2003年,全鎮***辦成項目52個,合同利用外資2.1億 元, 實際到位外資超過1.8億元,是引進外資項目最多、金額最大、效果最好的 壹年。 民營經濟碩果累累。民營業戶發展到3200家,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員近6萬 人,形成了工藝品和服裝加工、建築建材、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紙箱包裝、生 物化工等六大主導產業。 產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民營企業達到2家;產值 過千萬元,利稅過百萬元的民營企業達到12家。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鎮 新發展高效農業1萬多畝, 總面積達到10萬畝,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2家,年加 工能力8萬噸,帶動生產基地6萬畝。現代化新型城鎮初具雛形。2003年,***完成 投入8000萬元,鎮區面積達到6.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5.5萬人,公益設施配套齊 全,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人文環境典雅,鎮區“四縱四橫”的大交通格局初步形 成。

景芝鎮2005年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實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景芝鎮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855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稅30000萬元,分別增長56%和58%。景芝鎮第三產業增加值48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58元。 民營發展迅速。2005年全鎮實際利用外資1.8億元,新增各類民營業戶300家,總數達到4300家, 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新增7家,達到36家。工藝品和服裝加工、食品加工、建築建材、機械加工、紙箱包裝、生物化工等主導產業優勢更加明顯,工藝品加工企業達到120多家,社會加工點1500多個,從業人員2.8萬人。城鎮建設日新月異。 累計完成投資1000多萬元,加快了景芝工貿區基礎設施配套, 區內實現了“七通壹平” ,鎮區建成區面積6.5平方公裏,常駐人口5.5萬人, 居民小區12個,商貿大街3條,大型專業批發市場5個。文化發展與時俱進。酒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人文景觀、典故傳說歷久彌新;三頁餅、金絲面、小炒肉等傳統地方名吃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景芝鎮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