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夢想是壹場孤獨的旅行,但我就喜歡用這樣的旅行來豐富自己的詩意人生,而後,不斷充實那些煙火歲月。
前些日子,為了夢想,我就來了壹場孤獨的旅行,其實,不應該說是孤獨,因為我們這些天南地北追夢的人相聚壹堂,至少也是文壇的壹次盛會,是壹件讓人感到無比喜悅的事情。
這次去參加在貴陽市隆重舉行的“跟著散文去旅行,壹夢醒來是貴州”第三屆華夏散文獎頒獎典禮,可以說是壹次盛大的學習機會,更是壹次心靈的旅行。
喜歡文學,從而也使自己走上了壹條文學創作的道路。寫作時,我往往會去追求那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因為我深知那是我文學的生命依托,所以,我壹直信奉“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
書讀得多了,對於書中描述的那方天地自然就有壹種神往,尤其是那些名勝古跡,就會在心裏想,某壹天,我的足跡或許也會抵達那片風景。存了這份念想,就有了去旅行的沖動,每當面對著書中那方令我魂牽夢繞的濃縮了的天地時,我便在心裏由衷地感嘆: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當走過的路成為背後的風景時,我得出了壹個結論:原來,旅行與讀書有壹種奇妙的聯系,我可以在旅行中閱讀世界,又可以在閱讀中體驗到旅行的喜悅。從而,對於“靈魂和身體,必須有壹個在路上”這句話有了壹種新的認知,因為,關於閱讀與旅行,我的心可以壹直在路上。
曾經,喜歡跟著散文去旅行,在旅行中追隨著別人的足跡,壹次又壹次循著書中的線索走進壹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去感受,去了解,去經歷,而後,讓美景在我的眼睛裏變成文字。
在旅行中讓心靈去閱讀,如同在閱讀中讓心靈去旅行壹樣,我都能夠在未知的路上重新發現自己,就像這次去貴陽壹樣,我就是在旅行中閱讀。從而發現壹切美。
前些年,因為工作,我的足跡遍布貴州很多地方。很多時候,我就喜歡踏上那些重巒疊嶂的山,望著遠處的河流,在心裏構築著壹幅幅水木清華。而對於涼都貴陽,這個如同我的第二故鄉壹樣的城市,可以說是我人生的壹個支點。我曾經盡情地穿梭在南明河兩岸,在亨特國際,在凱賓斯基,在街頭小巷,在繁華街市,體驗貴陽的味道。夕陽西下的時候,曾幻想著,在翠微園、甲秀樓這些沈澱了400余年時光的聖地,讓壹縷金色的陽光帶我穿越時光。
這次跟著散文去旅行,因為多了壹份夢想,讓我的心暈染了壹幅多彩又美麗的散文畫卷。在頒獎典禮後的華夏散文高峰論壇上,聽了梁長峨的《境界高,筆下散文的境界才高》與丁壹的《讓閱讀成為壹種信仰》的講座之後,我似乎明白了生命果然是壹場遠行,原來,最美的散文,都是從旅行開始到心靈的沈澱。
二
無論去任何壹個地方,夜幕降臨以後,我就喜歡出去走走,融入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感知壹個城市的特色,去觸摸壹個地方的脈搏。再壹次來到貴陽,不得不說貴陽的馬路難過完全可以申報世界吉尼斯之最了。在貴陽這個城市行走,妳完全不能悶頭直走,到了十字路口,妳會突然發現這裏怎麽沒有斑馬線哦,這個時候,妳必須得看看附近有沒有隱藏的地下通道。很多地方,就那麽看得見的壹截距離,但就需要繞很遠的路從橋下的人行通道才能過去,這種把簡單搞成復雜的事情,我想,也只有貴陽這個城市吧。在貴陽,有的地下通道不僅僅是純粹的過馬路通道,而且還有壹種特色,就是附帶著壹個地下商場或者壹些店鋪。
貴陽是壹個吃的城市,就像民生路這條街上,匯聚著貴州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安順的破酥包、貴陽的碗兒糕、遵義的米皮、凱裏的酸湯飯……每壹次來這裏,在融入到色香味中去的同時,我還想讀懂壹種煙火生活的本真,也想知道形形色色的人們渴求著壹種怎麽樣的生活。
繁華的夜市和熙來攘往的人群,彰顯出了貴陽這個城市的忙碌程度,而那些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卻把夜色渲染得異常熱烈,壹靜壹動,相得益彰。我始終認為,城市越顯得忙碌,人們生活的節奏就越需要寧靜,就像眼前,這份煙熏火燎的夜色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在街邊找尋壹份屬於自己的寧靜生活。
貴陽,毫無疑問是壹個美食聚集地。走在夜幕下的青雲路上,我總是能夠聞香發現壹種美食的特性,這份貴陽人舌尖上的煙火,能夠讓我瞬間就享受到壹縷寧靜的生活時光。我認為貴陽的夜市很好,生活就需要這樣接地氣,在體驗壹份美食回味無窮的同時,妳可以旁若無人地安靜地吃到天老地荒。我喜歡走過貴陽的夜市,聞聞那種市井的味道,然後,用心體驗壹種獨特的地域與美食文化。
就像自己喜歡的散文,不僅是壹種性情,更多的還是壹份來自於生活的感動,也只有接地氣,帶著煙火的氣息,那些跳躍的心靈文字才可能變成壹篇好的散文。
三
從熱鬧的夜市回來,已經很晚了,站在紹興大酒店門口,回頭望去,我不由得吟詠起“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二天早上,組委會安排我們去青巖古鎮采風。壹聽說青巖古鎮,我的眼前就浮現出“豬腳”兩個字。也不知道怎麽了,壹到貴陽,潛意識裏,我的腦子裏首先想到的就是美食。
古鎮的明清古建築錯落有致,壹些樓閣更是雕梁畫棟,哪怕經過歲月的變遷,有的建築物上面還是飛角重檐相間。隨處可見的石墻、石瓦、石板路,沈澱了“青巖”兩個字所有的歲月。走在石板路上,兩旁的古式建築充滿了商業的氣息,琳瑯滿目的商品與古鎮的`格局顯得格格不入。擡頭望著深藍色的天空,我不禁在心裏為這些古鎮感到悲哀,為什麽烏鎮、西塘、青巖這些古鎮都會變得如此的不倫不類呢?
如果拋開了采風,那麽,我會說我去青巖古鎮就是為了去吃豬腳的。我相信,很多人去青巖古鎮也是為了吃這個豬腳。這個與傳說中的金榜題名相關的青巖美食,入口肥而不膩,怎麽能錯過呢?
青巖古鎮上,那些石頭築成的房子,斑駁的墻面,泛著壹種被歲月浸染的色澤,陽光下,拂過的風兒終究還原不了百年屯堡的歷史痕跡。而作為青巖的特色小吃,這份聞名遐邇的鹵豬腳,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琴鶴譜誌,論語傳家”的貴州第壹位狀元趙以炯。
青巖,有壹種歷史的味道。
其實,我還是喜歡在傍晚時分走進青巖。
前些年,我第壹次去青巖古鎮的時候就發現了那種錯時空的美。夕陽西下的時候,披著薄薄的陽光,踏著光溜溜的石板路,我能夠感知壹絲繁華中的淡然與那種喧囂過後的靜謐。不得不說,感受著這種超脫的氛圍,尤其是眼前處處滲透著古樸氣息的韻味,心中自然平添了壹縷禪意。這壹刻,遠處山巒起伏,近處樹木蒼翠,我怎麽看都是壹幅清新雅致的畫。夕陽西沈,過壹會兒,兩邊的店鋪紛紛裝上了門板,將屋子裏暖融融的燈光與街道隔開,入夜後的青巖古鎮果然別有壹番韻味,我每走壹步,在每壹個角落,都能發現那種不同的美。
青灰色的石板路、古樸的青磚,構築著壹幅詩意畫卷,讓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位散文作家遲遲不想歸去,大家就那樣坐在車裏,壹邊聽導遊講述著動人的歷史往事,壹邊等待著二位為了打銀飾品而掉了隊的女作家。
這時候,我突然在心裏想,如若下壹次再來青巖古鎮,我要提著壹盞馬燈走上城墻,去登高欣賞古鎮的夜景。或者,在朦朧的煙雨中,聆聽著瓦片上被雨點輕輕敲打的聲音。可以想象,雨天的青巖古鎮,有壹種別樣的美。
或許,只有在那樣寧靜的夜晚,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青巖古鎮沈澱的那份歲月韻味。
四
等到那兩位女作家歸隊,車子就向孔學堂出發,而後又去了有“黔南第壹山”美譽的黔靈山公園。
在貴陽這個宜居城市,黔靈山公園就是壹個地標景區,來了貴陽幾次,我卻還是第壹次來這裏呢。這次跟著散文去旅行,面對這個“涼都”之美,我又多了壹種感悟,壹切的美,變得那麽的觸手可及。
滿目皆綠的貴陽,處處散發著清新的空氣。在“天無三日晴”的貴陽,這幾天的天氣破天荒的好,那種天高雲淡、空氣清爽的程度,簡直讓我迷醉。
從公園入口到麒麟洞這段路上,遊人如織,我無法想象壹個公園會有如此多的遊人。路旁的樹木郁郁蔥蔥,時不時還能看到壹些獼猴出沒,在這裏,人和動物都顯得十分的愜意。
我不由得仔細觀察著這些猴子,只見不遠處壹只未斷奶的小猴子,用四肢吊在母猴的腹下,任憑母猴在地面行走進食,它卻依然如故。過了壹會兒,母猴帶著小猴子躍上了樹,在樹枝上自由地行走著,還時不時從這根樹枝跳到另壹根樹枝上面。那壹刻,我仿佛聽到了小猴子歡快的叫聲。
不得不說,這些猴子使得黔靈山公園增添了壹份獨特的魅力,那些路邊“嘰嘰嘰嘰”叫著的猴子,彰顯了生態環境的美。但我想,如果遊人不去逗弄它們打擾它們,該有多好啊!
爬上黔靈山,俯瞰著貴陽的城區,盡管沒有那份壹覽眾山小的氣勢,但也讓我有壹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往回走,走過長廊水榭,我仿佛有壹種身在江南的錯覺。
五
跟著散文去旅行,這樣的旅行,哪怕只有壹天也是令人羨慕的,這樣的旅行,即使再累,我也願意。
習慣了晚飯後散步,從紹興大酒店出發,不知不覺間,我又走到了南明河畔。
站在河邊,擡頭望去,夜幕下的甲秀樓,仿佛有那種舊時光的味道,我突然感覺這壹刻的時間似乎是停滯不前了。思想裏,仿佛瞬間就穿越回壹個遠古的年代,燈光下那種靜美的意境,盡管離繁華僅壹步之遙,但是,南明河畔流轉的依然是那亙古不變的優雅歲月。
漫步南明河畔,涼風習習,時光悠悠,這樣的夜晚,我能夠品味到風中傳來的貴陽這座城市骨子裏的那種滋味。
走上橋,在涵碧亭裏坐下,望著眼前史詩般的建築,我的心中不由得感嘆:這座甲秀樓果然名不虛傳。
風兒輕輕,這時候,如若能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讓優雅的生活綻放在南明河畔,我想,我寧願捧壹杯清茶,沐浴著涼風,來壹場慢生活,那樣壹定是壹件很愜意的事吧。
轉過頭,望著南明河的夜景,我感受到壹種時空穿梭的錯覺,我不想站起身,害怕舉手投足之間就會打擾這份靜美。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去觸碰城市生活的脈搏,就像去感受壹個城市靈魂的律動壹樣,總是詩意交融。
走出涵碧亭,望著被璀璨的霓虹照亮了的城市夜空,我在想,如若下壹次再跟著散文來貴陽,我得去壹趟南江大峽谷,看看氣勢宏大的峽谷風光和姿態萬千的瀑布群落;或者,在三四月的花期裏去走壹趟織金洞,感受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