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宋代·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 沁園春·孤館燈青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議論 , 抒懷人生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孤零零旅舍燈光青冷,厭聽這荒野雞鳴,收拾起旅枕殘夢。曉月漸漸淡去了白絹似的皎潔,微亮的晨霜壹片晶瑩;山上雲白如展開的錦緞,朝露點點與晨光輝映。人世間的行程沒個盡頭,有限的是這勞頓的人生。似這般無足稱道的平庸,難得有歡愉的心境。我這裏獨自低吟罷,征鞍上,悄無聲,許多往事湧心中。
當年我們風華正茂,同時客居在汴京,如同陸機、陸雲兄弟,初到京城還年輕。幸有妙筆在手文思敏捷,詩書萬卷在胸,自以為輔佐聖上使其成為堯舜,該是星月同輝,事業必成。其實重用與否在於時勢,入世出世須由自己權衡。不妨閑處袖手看風雲,少不得那分明哲與淡定。好在妳我身體康健,只須終年悠閑遊樂,姑且杯中尋醉慰平生。
賞析這首詞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壯誌難酬的苦悶。
上闋壹開篇,作者便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以及“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朝露漙漙”數句,繪聲繪色地畫出了壹幅旅途早行圖。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別具壹番景象,但行人為了早日與弟弟聯床夜話,暢敘別情,他對於眼前壹切,已無心觀賞。此時,作者“憑征鞍無語”,進入沈思,感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為此,便引出了壹大通議論來。作者追憶:他們兄弟倆,“當時***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詞裏的“二陸”用來比自己和弟弟蘇轍。當年,他們兄弟倆俱有遠大抱負,決心象伊尹那樣,“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孟子》中語);像杜甫那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以實現其“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上神宗皇帝書》)的政治理想。而且,他們兄弟倆“筆頭千字,胸中萬卷”,對於“致君堯舜”這壹偉大功業,充滿著信心和希望。撫今追昔,作者深感他們兄弟倆現實社會中都碰了壁。為了相互寬慰,作者將《論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孔子家語》“優哉遊哉,可以卒歲”,以及牛僧孺“休論世上升沈事,且鬥尊前見在身”詩句,化入詞中,並加以改造、發揮,以自開解。結尾數句,作者表示自己懷才不遇的境況下,要避開政治鬥爭的漩渦,以從容不迫的態度,姑且保全身體,飲酒作樂,悠閑度日。整首詞,除了開頭幾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議論、成為壹篇直抒胸臆的言誌抒情之作。
這首詞的議論、抒懷部分,遣詞命意無拘無束,經史子集信拈來,汪洋恣肆,顯示出作者橫放傑出的才華。詞中多處用典:“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四句,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詩句。”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三句,”優遊卒歲“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壹年》中魯國大夫叔向被囚後”優哉遊哉,聊以卒歲“的話:”且鬥尊前“,化用杜甫《漫興》中”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的詩句。作者將上述典故靈活運用,推陳出新,生動地傳達出自已的誌向與情懷。
這首詞的脈絡清晰,層次井然,回環往復,波瀾起伏,上片的早行圖與下片的議論渾然壹體,貫穿壹氣,構成壹個統壹、和諧的整體:頭幾句寫景,以“孤”、“青”、“野”、“殘”等字眼傳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淒清的環境和心境。“世路無窮,勞生有限”壹句,由自然景色轉入現實人生。其後,詞作由景物描寫而轉入追憶往事。“用舍由時,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現實。結拍數句表明作者已從壯誌難酬的苦悶中擺脫出來,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和慰安。全詞集寫景、抒情、議論為壹體,融詩、文、經、史於壹爐,有形象的景象描寫,有抽象地論說政治,又在議論中發表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人生態度,抒寫了沈郁惆悵的心境,文思連貫,壹氣呵成,體現了卓絕的才情。
這壹詞調,上片十壹個四言句,下片八個四言句,多處用對仗,句法比較工整,而且,在許多整齊的句子之間,還穿插了幾個長短句,如三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和八言句,長短相間,參差錯落。這個詞調適合於以賦體入詞,但又最忌板滯,它不同於短篇令詞,也不同於壹般長調,是個較難駕馭的詞調。兩宋詞人當中,辛棄疾填了九首,劉克莊填了二十五首,陳人傑填了三十壹首,這算是較為罕見的。許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彥、姜夔、史達祖、張炎等,都不見填制。但是,此調格局開張,掌握得好,卻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勢,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蘇軾這首《沁園春》詞,上片寫景,壹下子羅列了七個四言句。前三個四言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句式相同,三腳並立。後四個四言句,“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組成“扇面對”,由“漸”字構成領頭格,貫穿到底。七個四言句組織綿密,構成了壹幅整體的畫面。緊接著,“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仍用四言對句,“征鞍無語,往事千端”,也是四言句。這十壹個整齊的四言句,除了靠“漸”、“憑”兩個領格字提攜,還由兩個長短句“似此區區長鮮歡”及“微吟罷”,在當中輾轉運氣。於是,十壹個四言句,就不至於像是拆開來的七寶樓臺,不成片段。下片八個四言句略有變化。前四個四言句,不再用“扇面對”,其中,“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自成對仗,“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二句不對。其余與上片大致相同。這段議論,先由換頭“當時***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兩個長短句敘事,承接上結所提“往事”,然後鋪排議論。領格字“有”,從字面上看,僅管領“筆頭”“胸中”二句,但“有”字下面的六個四言句,詞意還是相貫通的,六個四言句之下,直接“袖手何妨閑處看”,還是具有壹定氣勢的。最後,由壹個三言短句“身長健”停頓蓄勢,“但”字提攜、轉折,帶上兩個四言句“優遊卒歲,且鬥尊前”,為全詞作結。
創作背景 蘇軾與其弟蘇轍兄弟情深,任杭州通判期間,其弟在濟南為官,相思甚切,為接近親人,向朝廷請求到密州任職,得準改任密州知州,熙寧七年(1074)起程赴密州。這首詞便作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蘇軾
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跡猶龍騰。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嶧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吳興太守真好古,購買斷缺揮縑繒。龜趺入座螭隱壁,空齋晝靜聞登登。奇蹤散出走吳越,勝事傳說誇友朋。書來訖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後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年如風燈。他年劉郎憶賀監,還道同時須服膺。——宋代·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宋代 : 蘇軾
展開閱讀全文∨ 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跡猶龍騰。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
嶧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
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吳興太守真好古,購買斷缺揮縑繒。
龜趺入座螭隱壁,空齋晝靜聞登登。
奇蹤散出走吳越,勝事傳說誇友朋。
書來訖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後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年如風燈。
他年劉郎憶賀監,還道同時須服膺。 ▲ 議論 , 書法贊美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清代·袁枚《馬嵬》
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古詩三百首 , 詠史懷古 , 抒情議論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裏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兩漢·司馬遷《貨殖列傳序》
貨殖列傳序
兩漢 : 司馬遷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使
展開閱讀全文∨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裏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
古文觀止 , 序文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