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大概是指壹個人的品質,趣味,情操,修養。品是品嘗,味是味道,合起來倒有品嘗味道的意思。但不是用舌尖用味覺去品,而是用心去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以品味為話題的 半命題 作文 十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 範文 壹
品味初中
時間老人總是走得那麽匆忙,轉眼間六年的小學生活已經悄然離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初中這個大舞臺。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曾對初中是那麽憧憬,總覺得初中是壹個快樂與青春並存的地方。現在已如願以償了,但初中的生活卻令我無所適從。
壹來是初中的學科增多了,也更難了,從而令我應接不暇,只得壹天到晚地學習。二來是初中生活的時間更緊了,繁多的作業不得不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在學習、生活上不停地鉆擠時間才行。可能是我還未適應這煥然壹新的初中生活吧!
初中的早自習是輕松愉快的。因為“壹日之計在於晨”,壹大早每個人的精神都很振奮,大家都孜孜不倦地學習,聚精會神地聽講,壹堂課彈指即過。匆匆吃過早飯,然後又得馬不停蹄地趕回教室學習。
初中的晚自習是難熬的。因為已經上完了整整壹天的課,大家的腦袋早已累得疲憊不堪了,只得強撐住萬斤的眼皮,寫著聽課筆記,這時壹個呵欠又把我們帶到了疲乏的極點,頓時又充滿了睡意。但是,還是得要學習的,因為知識不是憑空裝進腦袋的,只好又擡起將要耷下的腦袋,抖擻抖擻精神。
初中的寄宿生活是愜意的。學完了壹天的課程,我們拖著疲憊的身軀栽倒在床上,懶洋洋地窩在溫暖的被子裏,還可以與同學們壹起交流討論,十分輕松。最後疲憊地閉上眼睛,然後鼾然大睡。而早上總是極不情願地起床,洗漱……又開始了緊張而又忙碌的壹天。
初中的生活就像壹杯濃郁的清茶,有幾分苦澀,也有幾分香甜,那就不妨讓我去細細品味這繽紛的初中生活吧!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二
品味青春物語
青春,壹個廣義且有限的詞,它包含洋洋灑灑的坦蕩,也包含暗自糾結的心緒。它們沖突卻又相近,是溫暖的代名詞。
對我來說,青春就是壹個人的學生時代,年少的我們壹路跌跌撞撞,或哭或笑,急不可耐地墜入青春的懷抱裏。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青春是意氣風發的,是熱血沸騰的,像初春融化的冰雪匯成河流,剛剛蘇醒似的,壹路上走走停停,朝著星辰大海奔去。我們總會帶著壹腔孤勇去踏上未知的征程,去期待壹切的新奇。會不念過往,不懼將來,而這份勇氣恰恰是許多成年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青春,張揚肆意。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青春是憂愁的,總會被沒由來的愁緒淹沒,不知所措。總是會在某個片刻被恍惚間的孤獨帶走了思緒,想沖破禁錮,逃離壹切束縛,壹切都藏在安靜的表面中,藏在湧動的心緒裏。如同水中落葉隨風而起,沈浮不定。青春,憂愁思緒。
二者看似截然不同,但在矛盾的青春中合二為壹了,反倒變得中和了許多,但若只有這些,恐怕還不足以詮釋它。
很多人把青春和夢想畫上等號,可我不想簡單地把它們混為壹談。
青春裏有夢想,但夢想裏有壹生。沒有哪個人的夢想會徹底消失,它不是短暫的煙火,不是壹閃而逝的光芒,他們像星星壹樣,奔流在那漫長的歲月間,鐫刻在了未來的璀璨星河中。但,我想,青春是夢想的起點,夢想是青春的主打歌。青春的我們會奮力追夢,這過程或許在多年後來看有些許幼稚,可這是成長的足跡,在悠長的路上熠熠生輝。正是因為有了夢想,我們的每壹個時分都是充實的,每壹個疲憊都是有意義的。
這,就是青春。
像那拂過青山的風
又像燃盡枯草的火
像桃花源
像極寒地
青春便是耳邊浪頭,在壯茁著,是向陽的花,在生長著。
“青春肆意飛揚,熱愛經久不息。”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三
品味國粹
京劇,是中華民族孕育出的國粹,恰似壹朵綻放在華夏大地上的牡丹,以它獨特的美來驚艷世人。
京劇的美,美在她的形。當鑼鼓聲響徹明亮的戲臺時,演員們便伴隨了鑼鼓聲“粉墨”登場。氣質清秀的小生、形如鏡花水月的小旦、濃墨重彩的紅凈……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花旦,因為她那傳情的眉目楚楚動人,舉止宛如水中央的佳人,讓妳不覺怦然心動。她在高臺上揮舞青白衣襟,是那麽的優雅,將內外之美結為壹體,帶給人美好的意境。
京劇的美,又美在了她的神。壹雙似乎會說話的眼睛,看盡了生活裏的酸甜苦辣,還記得梅蘭芳拜師時,因為眼睛裏缺少了神,而被拒之門外。之後,他每天都盯著水中的魚看,終於練得壹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後來,他壹直刻苦地去練習成為了壹名偉大的京劇大師。
京劇的美,還體現在她的聲,國粹生香,余音繞梁,婉轉的曲調連綿不絕。兒時看著爺爺聽戲,他的神情是陶醉的,心中很不解,現在想來醉的是聲音吧。聽到《霸王別姬》,不禁潛然淚下,聽到《穆桂英掛師》不禁精神抖擻,大概這就是京劇的美吧。
京劇是國粹,她傳達了華夏兒女的精神與憧憬,她將在中國歷史的 文化 舞臺上顯出她那耀眼光輝。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四
品味成長
我們聽到大風吹過峽谷,知道了這是風;我們看到白雲浮過山脈,知道了這是白雲;我們嗅到了青春漫過身旁,知道了這就是成長。
成長中的朋友和我,就像花叢中的兩只蜜蜂,在春天裏快樂飛舞。從小玩到大的朋友,能夠相互見證對方的成長。壹路走來,陪在我身邊的朋友各種各樣,是他們構築起了我成長中的壹座座快樂堡壘。
成長中的父母和我,就像天空中的大鳥帶著小鳥起飛。從小到大,父母看著我壹步壹個腳印地成長。學習累的時候,他們給我遞杯水;心情煩躁的時候,他們和我交談。是他們讓我學會自信,學會堅強。
成長中的老師和我,就像魔法師指引灰姑娘壹步步走向幸福。在成長中,我遇見了越來越多的老師,是他們的悉心教導讓我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願用美妙的音符,譜出成長裏回味悠長的樂曲;我願用多彩的顏料,揮灑出成長中絢爛的過去和未來。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五
品味時間
時間的腳步總是那樣地匆匆,誰也無法將它挽留。
——題記 小心翼翼地翻開那破舊的相冊,鉆進泛黃的相堆裏,我細細尋覓童年的足跡,品味美好的回憶。
壹個個特寫鏡頭捕捉了童年那幼稚的我,從四歲時的壹臉無助,到五歲時的天真浪漫,每壹張照片,每壹個表情,都充分地顯露出了小孩兒那天真無邪的笑容與無憂無慮的內心世界。隨手再拿來壹本相冊,看看十壹、二歲時我的照片,顯而易見,那時的我已收斂了燦爛的笑容,剩下的多半是那淡淡憂傷、無奈和淺淺的微笑。
是啊,時間壹去不復返,那個成天無所牽掛,悠閑自在的童年時光何時再回來?“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匆匆的時光,匆匆的腳印,帶我飛快地度過了十四年短暫的時光,盡管未來的路還長,但光陰像那調皮的孩子,總在妳不經意的時候,從妳手指縫間溜走,從妳的腳底下滑過,從妳的眼前飄過,那樣殘酷地悄然而去。也許正當妳還在為“未來的路還長”而得意洋洋時,它已無聲無息地從妳身旁掠過了。 我感慨,因為時間的腳步總是邁得太快:當我正沈醉於書中的美文佳作時,它便輕悄悄地從字裏行間溜走;當我正在仔細的寫作業時,他便從我的眼前飄走;當我正愜意地挪著腳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它則邁著更快的步伐超越了我。時間就是這樣,來去匆匆。黃金珠寶不能挽留它的腳步,山珍海味也無法使它駐足。
時間的腳步總是那樣地匆匆。倘若人生是壹張空白的考卷,那我們是否應該在有限的時間裏給這張考卷作出最滿意的答復呢?盡管我們無法取得滿分,但我們是否應該盡量讓自己那不平凡的人生歷程接近於完美,接近於滿分呢?
妳可以任輕風吹拂妳疲憊的身心;任淒楚婉約的笛聲長空自橫;任時光流逝寫下歲月的滄桑。眺望人生旅途的每個驛站,妳會深感壹種啟明星的照耀,妳會心甘情願地為之深情祝福。擁有珍惜時光與默默體驗人生智慧的寬闊心境,就會知道生命永遠蘊含於活潑的時光之中;就會懂得人生不壹定全是波瀾壯闊,而平淡無奇才是真,也就會真正明白人生最該珍惜的是寶貴的時光。故而從感嘆中覺醒,再不能得過且過,把有限的生命賦於妳生活的時光是最為重要的,時刻用激情澆溉心靈,充實人生的腳步,才不枉人生寶貴的時光。
“長江壹去無回浪,人老何時再少年”?我坐在窗前,靜靜聆聽時間永恒的腳步聲……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六
品味幸福
我躺在床上,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裝飾了我甜美的夢。
坐在書桌前,我思緒不暢,不停搖動筆桿。這時,媽媽輕手輕腳地走到我身邊:“心蕊,喝杯熱牛奶,休息壹會兒吧!”她用試探的語氣說話,微笑看著我,臉上溢滿了慈愛。我輕輕喝壹口溫熱的牛奶,甘甜沁入肺腑,好似吃了人參果,無壹處不熨帖,無壹處不舒暢。頓時,思路清晰了許多,我趕緊投入學習。
幸福是媽媽的微笑,是媽媽早已準備好的溫熱的牛奶,是媽媽無私的關愛。
這幾天我身體有些不舒服,渾身無力。放學已經有壹段時間了,身為值日生的我還在吃力地打掃教室。妳走到我身邊,拉過我的手,輕聲對我說:“妳休息壹會兒吧,我來幫妳打掃!”感激的淚珠在我的眼眶裏打轉。在妳的幫助下,我們***同完成了值日。我們手拉手,哼著小曲,心情舒暢地走出了校園。直到把我送上公***汽車,妳才揮手道別。
幸福是朋友間的關心、互助。我體味到純真友誼帶給我的快樂和甜美。
我的思緒早已飛到十萬八千裏之外的浩瀚天際,您走到我跟前,輕輕拍拍我的肩膀,拉回了我迷茫的思緒,讓我重新投入課堂。您慈祥地對我笑笑,用母親般的口吻勸告我:“註意聽講啊。”我尷尬地點點頭。我正苦惱於試卷上鮮紅的不堪入目的分數,您走到我的身旁,耐心、細致地為我講解。是您,讓我學會了認真細心,讓我明白積累 經驗 的重要。我不會再辜負您的期盼!
老師,您為我講解的每壹道題目,您對我的每壹次提醒、每壹次教誨,我都銘記於心。您讓我品味到了師愛的幸福。
幸福是感人的、甜美的,在人生路途中常伴我左右。正是因為有了幸福,我才不再迷惘、不再猶豫,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去尋找詩意的天空。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七
品味書香的滋味
我心中的“滋味”,就是自己的感悟與理解……
——題記
翻開書,淡淡的紙墨氣息撲鼻而來,泌人心脾,令人心中詩意湧現,或許這才是我喜歡讀書的真正原因吧!
書香,在我鼻息之間,陪我看李太白的傳奇。李太白,是因為仕途的坎坷,小人的陷害,對家鄉的思念,才有了這樣的悲劇壹生。他曾有“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哀,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也不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
人生滋味,有書香相伴,是書香帶我看詩仙太白曲折、神奇的壹生。
書香,在我眼眶之中,與我***賞陶淵明的心境。三更時分,在皎皎明月的輝映下,扛著鋤頭,走在鄉間回家的小路。淵明與菊伴歌,與菊對飲的清雅令我折服,但他的青春容顏,也在晨興理荒穢的環境下,慢慢,慢慢地消失殆盡,只留下了他那舉世矚目的盛名…
人生滋味,有書香相伴,是書香帶我欣賞陶潛這支清新淡雅的田園新曲!
我很慶幸,我的人生有書香相伴!也是書香的滋味讓我感悟到,人生滋味萬千,種.種不壹,卻萬象歸壹,始於每個人的感情……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八
品味生活之美
壹
穿行於大自然的滿園春色之中,我的雙眼如若相機,不斷記錄著壹路走來能夠打動心靈的美景,之後裝裱進畫框,懸掛在內心的墻壁上,待日後靜靜品味之時,我時常能感受到其間質樸的生活之美雖平凡如常,卻久久不能忘懷。
風很輕,天很藍,草很綠,陽光明媚,壹切正好。
十七八歲的少女,發色烏青,散發著青春活力。九十歲的老爺爺,雖滿頭白發,步伐卻依舊穩健,精神抖擻。
他們並排同行,暖陽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徐風舞起了少女柔順的長發與之壹並擺動的還有老人的衣衫。
他們走得很慢很慢,說著各自的 故事 ,分享著彼此的幸福。笑容在他們臉上定格,時間在此靜止,悠意的步伐,飛舞的長發……
那壹刻,我跟隨著他們壹起,感受著風輕、雲淡、燕過無聲的春日美景,好似感受到了靖節先生那“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之境,歲月靜好,安靜平和。
貳
天色漸晚,橘黃色的燈光壹個接著壹個在路邊亮起,兩位老者,壹張石桌,壹盤棋局,壹壺香茗。
恍惚間,只覺他們與世隔離,路旁匆匆的行人都與他們無關,他們眼中,只有那方寸棋盤圍成的偌大戰局,壹心下著手中的每壹步棋子,醉心其間。
我將腳步放慢,用心品味著其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絲絲韻味,而這心無旁騖的緣由,想必是熱愛,是享受。
夜已深,坐在長椅上品味這衡師夜景。夜色溫柔如水,壹顆顆小星星點綴其間。
教學樓裏,每壹處窗戶都發出柔和的亮光,比夜空中的明星更為耀眼,我想每壹個窗戶裏都有著壹群求知的少年,他們臉上洋溢著令人感動的自信。
這裏的壹切都充滿著活力,令我內心裏的那團熱火也燃得愈發旺盛。
三
這便是我眼中平凡生活的美景,很簡單,卻只要壹瞬便深深烙在我腦海中,久久揮散不去。
它們還可能是母親和孩子壹起玩水並蹲下身子為孩子攝影記錄的時刻,花白頭發的老爺爺與老奶奶結伴而行的溫馨,球場上少年揮汗如雨的場景,貓咪閑適地曬太陽的畫面……
這些人或物總是那麽容易地將我拉入他們的情緒中去,喜悅、活力、恬靜,絲絲情感連同畫面在我的心中儲存、發酵、感悟、感動,也激勵著我壹路前行。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九
品味人間四月天
壹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曾有壹名女子,她溫婉得如同初春午後的壹縷風,清新得像夏日池塘中的壹朵蓮。她是壹樹壹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的呢喃。她是愛、是暖、是希望,她是人間的四月天。
徽因,她在我眸中是個什麽樣的人呢?她應有著澄澈的眸與青黑色的瞳子、彎彎的柳葉眉、高高的鼻子、唇紅齒白、面目如畫。她身著天青立領旗袍,左手持壹團扇,在沖這裏笑。
如果說我的生命原本為壹張空白的紙的話,那她壹定是這張紙上那最濃墨重彩的淺青。
林徽因,她不比陸小曼的婀娜性感、不比張愛玲的熱烈深情、不比張幼儀的勇敢灑脫,可我為何情有獨鐘?大概是因為她那被江南煙雨潤到骨子裏的溫柔與清雅吧!
她說:溫柔要有,但不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回憶往事時,那局“記憶的梗上,誰不有兩三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又浮現在腦中。在面對短暫離別時我總想到“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彼此最好的幾年。”······
我流連於她的文字,淪陷於她的溫柔,忠實於她的品格。我曾嘗試捉住那從康橋天邊溜走的壹片雲彩,也羨慕她與梁思成“願意用壹生來回答的愛情。”
我要捕捉壹陣清淺的風,壹枝娉婷的花,壹些零碎的軟星,四月天的雲煙,嚶嚶的鳥鳴以及夜夜的月圓來拼湊壹個林薇因。壹個我的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在哪兒?
她在山溫水軟的江南,被封存在那四月裏!
以品味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範文十
品味生命
王國維老先生曾經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老先生最初針對做學問提出的三種境界,在當今的我們看來,也是對生命的概括與詮釋。
人生雖短,猶如煙花壹場,綻放後即幻滅。我認為,對生命最大的尊重,經歷壹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用心感受並經歷生命的每個階段、每種心境,細品短暫的壹生。
初來乍到,需要體會成長的孤獨。換壹個角度面對孤獨,孤獨何不是我們進行深度思考與自我挖掘的好時間呢?不單年少的我們需要孤獨,古今中外的偉人也恰恰是在孤獨中得到升華。魯迅以他獨立的人格,抗拒整個國民的劣根性,寫下《藥》《人血饅頭》等 文章 ,喚起麻木已久的中國人,可謂“民族魂”,魯迅與時代大流背道而馳,而這也就註定了他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止體現在當時的時代,在人人讀魯迅的當今,魯迅也未必不孤獨;晏殊寫下《蝶戀花》時,心中又何嘗不是包含孤獨,不然又怎會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那種空蕩無邊的孤寂;梭羅曾在瓦爾登湖享受孤獨,這寂寞是他在大自然中呼吸的本源,也使他筆下的瓦爾登湖讓人向往。學會體味孤獨帶給自己靈魂的寧靜與平和,在孤獨中沈澱、歷練、蛻變自己,給自己增添壹分厚重。
飽經世事,需要悅納“此時”的自我。旅行者壹號在太空深處拍攝的照片中,地球只是放大後模糊的幾個像素,在大尺度時空下,人類顯得多麽渺小,個體生命的跌宕更加微不足道。如果無力改變現狀,不妨學會接受、悅納,煉壹份“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沈靜與從容。年已62歲的蘇軾被貶儋州,這僅僅是比砍頭輕壹等的罪而已。海南儋州,大宋疆域的極限,最險惡偏遠的海角天邊,幾乎超出古人對地理認知的極限。1097年的儋州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蘇軾自己動手搭茅屋,自命為“桄榔庵”。因為沒有肉,蘇軾便發掘了壹味美食----生蠔,還特地寫信叮囑他兒子說:“無令朝中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他還創辦學堂,不遺余力向當地百姓傳播中原文化,掘土打井,人稱“東坡井”。悅納自我,讓內心多壹份寬廣,即使現實狹隘無路,也能憑借壹顆強大包容力的內心,走得寬廣、精彩。
垂垂老矣,需要不時回眸過去。蔣勛老先生在采訪中被問到如何理解人間詞話的三重境界,老先生借著身邊的大河說道:“我們都經歷過衣帶漸寬終不悔,可是有壹天妳會發現,妳要找的東西就在身邊,驀然回首,我也發現這條陪我從小時候走到現在的河,就在身邊。”生命的長河中,承載了多少人的回憶,待到人生的河口,也須回眸遙望,望向那源頭的壹股清泉,望向澎湃的浪花,也望向躊躇的流水。這壹望,或許能填補心中的那個缺口,或許也賦予這壹路慢慢新的意義。
生命就像跑道上的壹場 馬拉松 ,兜轉壹圈最終回到起點。途中有人所向披靡,有人靜待花開,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真正對生活走了心?如果我們能細細品味生命的每個階段,我想答案是“肯定”,這樣,煙花般短暫的壹生也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