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不停,是因為老底子過年,吃是最講究的,“團圓飯是壹條繩,牢牢拴住壹家人”、 “拜歲拜嘴巴,花生瓜子自己拿”,人們吞咽美食,咀嚼幸福,由此也形成豐富的年節食俗;
腳不停,是因為老底子過年,人們總是被回家、祭竈、備年貨、看舞龍、鬧花燈等快樂的俗事牽引著匆匆的腳步,它們似爆竹的引線,少不了將潛藏內心的幸福引爆。
2月2日,記者應邀參加了由市群藝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壹次特殊的座談會,就座的是寧波各縣 (市)區的民俗研究者。 “年兮,歸來”,這是他們的***同心聲。
毋庸諱言,流傳千百年的年俗正在漸行漸遠,對於壹些傳統的年俗,老壹輩已力不從心,父輩又模糊不清,年青壹代更無從知曉。近年來,無論專家學者還是壹些普通百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發出 “保護年俗”的呼聲。
奉化新年舞龍有哪些套路?余姚舞犴為了啥?慈城墮民 “貼金送銀”有何說法?鎮海的丫頭羹、象山的發財羹各含什麽意思?寧海的正月十四都有哪些特別的講究……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寧波各地在歷史上形成了壹些與眾不同的年俗,且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寓意。民俗專家說,無論在今天還是明天,它們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讓我們在 “甬城年俗總動員”的名義下,開始尋找,尋找我們身邊那些帶著鮮明地域特征的原生態的年俗。
祈福年年歲歲。
奉化:新年龍燈遊萬家
講述者:應長裕
龍舞,在我們奉化民間叫做盤龍燈,春節期間流行。奉化的龍燈以布龍為主,也有紡綢龍、紗布龍。夜間盤遊的龍燈,在龍節上裝有燈籠罩 (又叫龍眼),裏面點上蠟燭。龍燈舞動起來,交關壯觀。
“新年到,龍燈鑼鼓敲打敲”,這是流傳在奉化的壹句俗語,新年盤龍燈,從明代至今,就是奉化民間的壹大傳統習俗。 “新年見著龍,八十老翁耳不聾。年年見龍燈,九十婆婆還能穿針孔……”古老的民謠,說明在奉化,舞龍不僅是壹種民間藝術欣賞,還包含著對龍的信仰和對新年的祈福。
奉化布龍有哪幾種顏色呢?壹般是青龍、黃龍和青黃相間的龍,因為民間有 “青龍盤水缸,黃龍盤谷倉”的說法,因此,青黃相間顏色的布龍又被老百姓稱作豐收龍,據說這種豐收龍是民國辰光才出現的,也比喻莊稼葉青果黃。
老底子新年盤龍燈有各種盤法和規矩,大概有入村、盤舊院住房、盤新屋、上漁船等幾種。如盤新屋時,龍頭總是以 “快遊龍”式在鑼鼓、長號聲中躍入新屋門口,先盤屋柱,再盤竈間門、臥室門……主人家則會拿出壹盤盤的水果、煙糖、糕點,招呼龍燈班坐下來吃。
新年正月,漁船都停泊在港口、埠頭裏,漁民最希望龍燈上去,認為這是吉祥事。當龍燈班敲著鑼鼓、吹著長號走到海灘邊時,就會有漁船主、船老大迎上前去。這時要放6個頓地炮仗,取落水順利、魚多頓地的意思。然後船戶會搭起跳板,讓龍燈上船。龍燈上船後先繞著桅桿盤旋,隨後龍頭的引舞龍燈沿著漁船兩邊的玉勒盤遊壹番,接著是船頭,讓龍頭在船眼上左旋右盤,之後,到船尾後舵……遊到各處都有不同的舞龍套路,這可是壹點都錯不得的。
“新年龍燈遊萬家”,歲時龍俗在奉化十分盛行也很獨特,有人將奉化稱為 “龍鄉”,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