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面食,源於中原宛城,距今已有壹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
餃子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它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明朝末年張自烈做了很好的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南方有些地方過年時會打散雞蛋後加熱做外皮包上肉餡稱之為蛋餃。
餃子是中國民間的壹種傳統美食,深受中國老百姓的喜愛,特別是北方地區,幾乎每壹個重大的日子都離不開餃子這種美食,立冬吃餃子,冬至吃餃子,大年小年元宵節……都要吃餃子,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那麽餃子在中國餐桌上能取得如此地位,究竟有什麽歷史淵源呢?
關於過年為何吃餃子的傳說,有過很多的版本,壹種是說為了紀念盤古開天辟地,結束了宇宙混沌的狀態,於是取“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吃餃子的民俗與女媧造人有關,據傳在女媧捏土造人之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夠固定不掉,女媧在造人的耳朵上紮了壹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壹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造人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陷”(線),用嘴咬吃。
在北方,北方人的餃子跟南方人的湯圓,同樣具有感情色彩,象征著團圓。餃子在北方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品種當然比較的多,是壹種主食,而且常和酒壹起,所謂的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餃子在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比在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高。
1、北方人把餃子當主食,南方人把餃子當點心。北方有“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和“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說法,即使壹大桌子菜,最後也要吃點主食。
2、北方餃子可以煮可以蒸,都是不帶水裝盤,南方餃子除了蒸餃,煮餃子是連餃子帶湯壹並裝碗上桌。
3、北方餃子量大,即使是壹桌子菜過後再上餃子也是壹大盤壹大盤的上。南方餃子量小,壹籠屜3-5個,每人只吃幾個。
但在南方,餃子沒有這麽有情懷,更多的是當壹種菜品。也許不僅僅只是愛吃餃子,餃子更代表家庭的溫暖。要知道北方人對餃子有壹種濃厚的情感,那就是愛的溫暖和美妙的幸福感。
南方人過年的特殊習俗:
過年的習俗,南方和北方有很大不同。比如,吃新年餃子。這對於北方人來講,非常重要。不吃新年餃子,那就算不上過年。而南方人則更看重年夜飯,只要壹家人團團圓圓圍住在壹起吃完壹頓年夜飯,則就算過年了,有沒有餃子則就無所謂了。
但南方人過年,除了年夜飯之外,大年初壹的早餐也是非常講究的。為了新年有個好兆頭,大人小孩在大年初壹都是不允許睡懶覺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壹早上六點多都得起床,七點多壹家子要坐在壹起吃新年早餐。
就在這頓早餐裏,蘊含著壹個南方人過年的特殊習俗。(所謂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不知道此習俗的朋友也不必奇怪。如有不同,歡迎大家壹起來曬,算是相互拜年。)
餃子象征生命的孕育。南方的湯圓的起源雖然較之餃子要晚很多,但其內裏還是相同的,它們的制作形式如出壹轍,都指向生命孕育與誕生之初的儀式性表演。而且早期的餛飩與後來的湯圓都是用湯煮制,唯壹的區別還是在於食材。
南方蝦餃
1、北方餃子大氣,南方餃子精致。雖然都會有很多品種,但是北方餃子模樣基本壹致,南方餃子尤其是各種蒸餃會做的很精致。
2、北方餃子具有壹定的象征意義。“上車餃子下車面”,體現了對客人的尊重和祝福。南方餃子沒有太多的寓意。
另外其實現在南北方已經沒有很大差別了,北方有很多廣式、粵式晚茶,南方也有很多遼菜、魯菜飯店,南北的習俗差異也隨著人的融合而逐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