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師帶領孩子壹起閱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剛上小學壹年級的孩子來說,由於識字率低,大部分孩子很難獨立閱讀。每天我都會利用早上自習的時間,有時候會給孩子讀壹個繪本故事。當我把這本書讀給孩子聽的時候,我也會把我對閱讀的熱愛和熱情展現給我的學生,我會在無形中鼓勵和期待我的孩子像我壹樣去閱讀。讀完後,他們會把書放在教室的書架上。有些孩子會在課後尋找剛剛講過的故事。因為繪本裏的圖片插圖精美,孩子們很快就會被裏面的圖片吸引,壹些不熟悉的單詞會根據漂亮的圖片猜出來,讀出來。有時,在閱讀時,鼓勵他們猜測背後的故事內容,想出壹個與作者不同的故事或繼續這個故事。比如,孩子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小女孩,感受故事,思考我在gruffalo讀小女孩的時候會做什麽。這不僅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在無形中滲透了閱讀方法。時間長了,我會逐漸讓壹個孩子讀給同學聽。展示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不斷鼓勵,讓每壹個學生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老師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收獲,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剛開始聽故事的時候,有時候會要求他們分享妳聽完故事後的收獲。分享收獲前,大聲說:“請認真聽!”也會讓他們思考妳作為讀者有什麽收獲。然後思考如何在分享的時候讓自己的收獲感覺最好。這是鍛煉孩子口語能力的機會。不管孩子說什麽,都沒關系。我們的目的是鼓勵孩子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享受閱讀體驗的樂趣。在這樣的要求下,很多孩子聽得很認真。隨著孩子識字量的增加,鼓勵孩子獨立閱讀。妳可以利用每堂語文課的前幾分鐘。如果哪個孩子有了新的閱讀內容,妳可以把書放在桌面上,讓他介紹自己的閱讀內容。通過分享閱讀內容,讓孩子有閱讀成就感,也激發其他孩子的閱讀興趣。
3.閱讀方法的適時指導
(1)大聲朗讀
根據6、7歲孩子的特點,以朗讀為起點,把句子讀透,直到讀到自己的感受。給孩子壹些表揚和鼓勵,他們會有興趣繼續下去。
(2)閱讀中多認識漢字。
在朗讀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短文中圈出生詞,把音節讀幾遍達到直呼,然後練習讀全文。這樣既鞏固了漢語拼音,又為孩子朗讀掃除了障礙。不知不覺中,他們會認識很多課本上沒有要求的單詞。
(3)帶著問題閱讀,交流自己理解的內容。
堅持以上閱讀方法壹段時間後,我以《小熊過橋》壹文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閱讀要求。學生熟悉後會問這樣的問題:熊過橋時遇到了什麽困難?同學們快速回答後,繼續問:熊是怎麽過橋的?那麽妳喜歡誰呢?為什麽?同學們回答後總結道:“不要害怕困難,勇敢面對困難,學會自立;在生活中,懂得幫助有困難的伴侶,不要嘲笑他。“然後,和同學們總結壹下,閱讀這段話用的是什麽方法:帶著問題閱讀,也可以發現問題,也可以和夥伴、家長交流自己所讀的內容。
以上幾個階段引導學生讀書,多讀課外書,逐步引導學生默默讀書思考,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第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形成夥伴式的閱讀氛圍。
1.為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閱讀空間
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欲望。我們可以把關於讀書的警句和名言貼在教室的墻上。還可以設立閱讀角,提供給孩子可以自由選擇的書籍。壹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的形象為基礎,學生的註意時間短。在選書上,可以選擇圖片精美的短繪本。繪本很容易讓孩子以其幼稚的畫面和思維方式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繪本中的圖片大多是國內外知名插畫師的作品,讓孩子在閱讀中享受語言之美,獲得藝術作品的審美情趣。好的繪本可以把孩子帶入到美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情感,發展孩子的藝術審美能力,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上學期高壹推薦了《瑪蒂娜的故事》《莊樂與蘇菲》《法布爾昆蟲學》等貼近孩子生活的拼音繪本。這些故事短小精悍,主題突出,有助於學生描述故事內容。而貼近生活的精致畫面,有助於閱讀時理解故事。除了繪本,還可以選擇有漢語拼音的故事書,讓孩子借助音節進行閱讀。還可以按性別推薦不同的書目,讓孩子選擇壹本喜歡的書閱讀,這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保障。
2.為孩子創造閱讀時間。
開學前的家長會上,會要求家長在書包裏放壹到兩本孩子喜歡的課外書。
只要孩子完成了學習任務,就鼓勵他們用壹點點時間看書,告訴他們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妳懂得抓緊時間,壹點點的時間也能讓妳看完自己喜歡的故事。慢慢的,有些孩子壹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就會拿出書本認真閱讀。在這種讀書氛圍下,也會帶動壹些同學拿出書來翻。
這樣壹來,壹些愛讀書的孩子會自己發現更多的閱讀時間。比如午飯後玩壹會兒,累了就回教室學習;霧天,如果沒有晨練,也可以把書架上的書拿過來看看...久而久之,學習的孩子多了,能擠出時間學習的孩子也多了。
第三,動員家庭的力量,開展“親子閱讀”
其實主要的閱讀陣地在家裏。家裏有充足的閱讀時間,家裏的閱讀環境也比較溫暖。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家庭的力量來鞏固和延續。因此,動員家長陪伴孩子閱讀,既能促進孩子閱讀習慣的形成,又能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家長交流,分享閱讀的興奮和樂趣,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1.結合課本開展“親子閱讀”。
新編寫的義務教育教材,每個單元後面都有“與成人壹起閱讀”壹欄,教師要抓住教材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比如第五單元的“和大人壹起讀書”是童話《拔蘿蔔》,可以用來“給父母講故事”。第六單元《誰會飛》通過讓孩子與父母競爭,與父母合作,可以調動孩子學習和閱讀的積極性。
2.通過家庭作業指導家庭閱讀。
教師對家庭閱讀的系統指導和鼓勵是孩子形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每天至少15-20分鐘的課外閱讀作業是引導家庭閱讀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徑。家長的語文素養參差不齊,對家庭閱讀理念的理解也不壹樣。所以,老師要引導家長以作業的形式參與到孩子的閱讀和評價中來。根據孩子的識字量,提供壹定量的閱讀文章。並且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逐步提高要求,從而提高家庭的閱讀質量。
3.課外拓展,親子互動
為了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熱情,可以和同學壹起舉辦“讀書會”。高壹的孩子年齡小,家長帶他們去圖書館參觀閱讀。在那種讀書氛圍中,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找書讀書的隊伍中。在同學們的相互撫摸下,讀書成為壹件快樂的事情。父母也會因為環境的影響和孩子的要求,拿起書本,成為其中壹員。我們的閱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促成了“全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