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禦膳是皇帝獨享的美食,選材考究做工精細,到底有多美味?

禦膳是皇帝獨享的美食,選材考究做工精細,到底有多美味?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壹書當中,對皇家的飯食有著細致的描寫,他說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排場莫過於吃飯了。到了吃飯的時間,皇帝只需吩咐壹聲傳膳,禦前的小太監便對守在養心殿前的太監說壹聲傳膳,然後壹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數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擡著單桌、捧著紅漆盒,依次進入大殿,菜肴送來之前要先經太監品嘗,名曰嘗膳,目的是檢測有沒有人在菜裏下毒,等皇帝坐定之後,壹個太監大喊:打碗蓋,於是皇帝就開始用餐了。

這壹系列看似十分莊重威嚴的陣勢背後,實則隱藏了許多問題。比如有壹天皇帝比以往吩咐傳膳的時間提早了,皇帝可不會像如今的食客等後廚做好再上菜,要是等得久了,怪罪下來就要小心腦袋搬家了,所以禦膳房的奴才只能讓菜等人,而絕對不能人等菜,為了讓皇帝隨時都能吃到熱乎的飯菜,就只能將菜肴和主食提前準備好,將菜品放置於特制的保溫器皿當中,以保證皇帝不論到哪兒,隨時傳膳都可以立即用膳。

但是這樣做會產生壹個很大的問題,首先這些為皇帝提前準備好的飯菜,就不能挑選那些註重火候和口感的菜了,因為這些菜放久了就會非常難吃,所以這壹方面就限制了皇帝禦膳菜單的可選範圍。其次,大部分的菜在長時間保溫之後,其自身的營養物質和口味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很多禦膳看上去不錯,但真正的味道卻不敢恭維,這也是為何末代皇帝溥儀會將禦膳形容成,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壹樣,用他的原話說是,可是真不好吃,千篇壹律,味道也不好。

因此溥儀說他從來不吃禦膳房做出來的食物,像這種形式的食物,其實大多數是用來擺排場的,實際上並不好吃。那麽他到底吃什麽呢?根據溥儀的敘述,他每餐實際上吃的是太後送的菜肴,因為太後或太妃們都有各自的禦膳房,而且用的也都是高級廚師做的菜肴,也算是美味可口,每餐總***有20來樣,這壹些菜才是放在皇帝面前的菜,而禦膳房所做的菜都遠遠的擺在壹邊,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

古代皇帝想吃個餐後水果,其實也是非常不容易,根據史料記載,乾隆25年6月29,福建送來了荔枝整整40個,這40個荔枝除了皇太後分到兩個之外,其他各宮嬪妃受寵的人手壹個,不受寵的,幹脆壹個都沒有,自然這40個荔枝除了分給後宮嬪妃之外,皇子皇孫、王公大臣也是不能忽略的,到最後真正能落在乾隆皇帝嘴裏的恐怕也沒幾個了,由此看來皇帝也真是有點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