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人無完人 金無足赤

人無完人 金無足赤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晴

回到家妳正在津津有味地聽爸爸講故事,眼珠盯著故事書,聚精會神地聽,看妳這麽認真,我也不忍心打擾,坐在旁邊聽了壹會兒,等爸爸講完故事,妳翻到下壹頁,問我:“媽媽,這個完美公主講什麽?”我猜到妳還意猶未盡,可是又擔心我們認為壹次故事聽得夠多了,會拒絕給妳講,於是換壹個方式問我們。

每次壹聽故事就接二連三要求講,怎麽聽都不膩的,有時我和爸爸講的實在累了,就會拒絕妳的請求。為了滿足妳的要求,我繼續給妳講《完美公主》這個故事,故事內容大概是:壹個脾氣暴躁的國王和壹個懶惰的王後生了壹個公主,國王和王後希望公主是壹個完美的公主,所以給她取名叫“完美”,公主的成長過程中為了讓國王和王後滿意,努力成為他們心目中希望的那麽“完美”。

突然有壹天晚上公主偷偷溜出城堡,也不知發生什麽事情了,第二天公主從外面回來就把自己關在房裏,任何人叫她都不出來,國王和王後大發雷霆責備、訓斥甚至暴打各位大臣。在國王和王後黔驢技窮的情況下,來了壹個森林裏的伐木工的女兒,國王和王後:“國王您經常發脾氣嗎?王後您會做美食嗎?”

國王知道自己經常發脾氣,王後知道自己很懶惰當然不會做任何美食,於是小女孩把那天晚上公主在他們家過夜的事情和公主的心思告訴了國王和王後:“既然妳們自己都做不到完美,為何還要公主壹定要努力做到完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公主聽到小女孩說完主動開門出來,國王和王後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國王再也不發脾氣,王後努力學習做美食,公主沈重的心終於放下了,變成壹個充滿歡笑、快樂和幸福的公主。故事的結尾就是公主和小女孩成了最好的朋友,小女孩給公主換了名字叫“陀螺”,快樂而美好的童年生活就如陀螺壹樣。

故事告訴我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無法讓任何人都滿意,無論妳有多好,無論妳做的多對,總會有人不認可,最重要的是無愧於心,盡力讓自己做到更好最好就好……

講完這個故事我們準備吃飯啦,聽婆婆說妳今天壹天都沒出去,在家裏等對面的小姐姐,妳告訴我:“陳**說話不算話,我們前天約定好的,今天她來找我玩,我在家裏壹天,她都沒來找我。”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也很容易相信別人所說的話,就像過年的時候,奶奶要回她自己那邊,於是告訴妳回到那邊她會給妳打電話,奶奶只是隨口說說,根本沒放在心上,哪知妳非常認真執著的等待奶奶的來電,最後讓妳失望了三天,我知道妳當初肯定很受傷,覺得很失望,怎麽別人這麽容易言而無信?

今天小姐姐又放妳鴿子,妳心裏肯定也很不好受。我安慰她:“可能姐姐今天有其他的事情,妳也可以自己去找她,看她在家沒有。”妳說有去找過,她不在家,看來小姐姐真的不在家裏。幼小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請不要用盲目的承諾讓孩子的心理給上枷鎖。我們大人壹定要在孩子面前應做到言而有信,做不到的,就不要隨便對孩子承諾,要不然將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

吃飯過程中,妳吃著吃著說困了,不想吃了,婆婆為了讓妳能把飯吃完,又用欺騙的方法:“妳快點吃完,陳**等會就出來了,我帶妳去找她。”妳聽了趕緊起來去門口看壹眼,看看小姐姐家門是否開著,婆婆承諾:妳吃完,我帶妳去找她,幫妳叫她出來。其實我無法確定人家小姐姐等會是否在家,是否會出來玩,所以我暗示婆婆別這麽說。

老人家都是憑經驗教育引導孩子,遇到問題喜歡用“哄”、“騙”、“威脅”、“恐嚇”、“吼”或者“打罵”的方法。他們的教育理念就是如此,我們沒法改變,只能先做好自己,盡量自己來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自己的責任,不應該全權交托給老人家,所以只要我們休息在家,基本都是我們自己陪伴孩子,盡量讓負面影響減少。

孩子吃完飯,瞌睡也沒了,我提議和妳壹起打羽毛球,最近買的新球拍還沒怎麽使用呢,我們剛打開門,就見陳在走廊滑滑板車,妳歡呼著:“陳**,妳今天說話不算話,說好來找我玩的,我都等了妳壹天,妳怎麽不來叫我呀?”小姐姐輕松回答:“我去我太婆家了,太婆生病了,我去看她啦。”

妳聽後也沒在追究,邀請她和妳壹起打羽毛球,她說妳不會打,不和妳打羽毛球,玩了壹會兒,妳們找其它樂子玩,我回房間自己看書。玩著玩著,妳嘻嘻哈哈跑到我身邊,在我耳邊小聲地說:“媽媽,我告訴妳壹句話,我以前和妳說過‘不可思議’。”說完就跑出去了,我還沒來得及問妳“不可思議”是什麽意思呢,也不知妳哪裏得知這個成語的,時不時出現新的詞匯,給我壹個個驚喜。

跑出去玩壹會又跑進來拉我到門口:“媽媽,妳出來站在門口,有人會抱小孩的,剛才有個人肚子上畫有畫,妳來門口保護我們……”聽她這麽說,我以為她們又在想象著玩什麽遊戲呢,等我到門口,陳告訴我剛才從隔壁房間出來壹個男的,肚子上有畫,我們都好怕。

還真出現奇怪的人?我納悶了。接著她們又說:“從這個房間出來的,還有小孩和阿姨的。”我終於弄明白怎麽回事了,隔壁房子應該租出去了,可能是壹家三口住,兩個小朋友從來沒見過,而且男的還有紋身,小朋友更是吃驚害怕,我告訴她們是新來的住戶,不用害怕的。

她們還是沈浸在自己的遊戲中,聽到開門聲妳就拉著我:“媽媽,別看書了,妳把手打開攔住門口,我要躲起來。”越玩越來勁,我就陪著她們,在門口看壹會兒書。兩個小朋友只要在壹起玩,肯定是怎麽玩都不夠時間,晚上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不得不讓妳去洗澡啦,爸爸答應快速洗完就可以看壹集《聰明的壹休》,妳期待和陳姐姐壹起看,所以洗澡速度非常快,壹點都不耽擱。

出來時,爸爸已經幫妳準備好了,直接看動畫片,陳姐姐沒看過這部動畫片,興趣不大,妳看的津津樂道,人家心不在焉。半途中,見小姐姐新玩的玩具,不經過人家允許裏拿過來玩,小姐姐生氣了,搶過去,妳不肯放手,兩個小朋友妳拉我扯,我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說:“人家的玩具,妳想玩必須經過別人的同意呀,妳的玩具別人要玩也得經妳同意,是吧?”

妳還算懂事,立即放手了,註意力很快轉移到動畫片中,小姐姐聽到奶奶叫她就回家了,妳看完動畫片,我們壹起讀《易經》,今天表現也還不錯,讀了第壹樣在讀十首唐詩,妳還是喜歡讀《嫦娥》這首詩,竟然能背誦了,厲害。

最近壹段時間和孩子讀唐詩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比較熟悉的詩句,孩子讀起來也很輕松,而且很快能背誦,我比較陌生的詩句,感覺孩子的興趣點也會弱些,我想著這是不是母子連心的效應?那麽如果我讀經典熟悉之後,孩子學習起來是不是也會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