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湖南地處長江中遊,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屬中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境內的地貌特征是東部、南部和西部被山地和丘陵包圍,有雪峰-武陵山脈和幕府-羅曉山脈。中部丘陵起伏,山巒疊翠,南嶽七十二峰蜿蜒曲折;北部有平原湖泊,包括湖濱平原和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八百裏洞庭湖”之稱。有5000多條河流,其中大部分通過湘、黔、沅、澧四水流入洞庭湖。
3.夏商時期,湖南屬於荊州,天下九州;春秋戰國時期,這裏是楚國的領土。自秦朝建立以來,有獨立的長沙縣和黔中縣(戰國時楚國建立,秦朝獨立,位於今天的常德,當時是林園縣,漢代改為武陵縣);此後頻繁變更,但始終是壹個獨立的地理行政區劃。
4.該領土的民族構成很復雜。除了後來的漢族外,還有許多少數民族被稱為“苗族人”和“武陵人”。這種獨特的地理、歷史、民族、風俗等文化因素共同構成了湘菜形成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5.首先看氣候、地理、物產條件與湖湘飲酒文化的關系。
6.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湖南物產極其豐富。山區盛產竹筍、蘑菇、蕨類植物和其他美味佳肴及野生動物。江河湖泊盛產魚、蝦、龜、螺、蚌等水產品和野鴨等水禽(這裏只說產品和傳統飲食文化,與野鴨等野生動物保護無關)。平原上有豐富的可食用植物,如水稻、高粱和蔬菜,這些植物遍布各地。
7.經過1993年和1995年兩次考古發掘,在湖南永州道縣玉蟾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經北京大學第十四實驗室和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用質譜加速器測定,確定這些大米距今約1.2萬年至1.4萬年。同時,在洞庭湖平原的其他地區,如蓬頭山和城頭山,發現了大量八千年前和六千年前的水稻。
8.這些古代水稻遺存分布廣泛,各具特色,表明它們不是線性的起源-發展,而是多源的,顯示了湖南產品資源的廣泛性、多樣性和豐富的組成,也證明了湖南是世界水稻文明的發祥地之壹。
9.湖南的畜牧業歷史悠久,非常發達。著名的傳統畜牧業牲畜有武陵馬頭羊、武雪山羊、瀏陽黑山羊、漣源黑山羊、湘潭沙子嶺豬、宜章豬、桃源黑豬、濮院坪豬、前邵華豬、長沙大圍子豬、寧鄉流沙河花豬(兩頭黑豬)、漵浦龍潭豬和東安豬。
也許是因為新事物太多,舊事物總會被我們遺忘。社會太浮躁了,我們需要壹些甜蜜的回憶來喚起我們心中安靜的天使,緩解我們的心情。
相信很多人和我壹樣,喜歡從照片中尋找回憶。每次打開照片,我總是會想起心中的場景,這些場景似乎仍然歷歷在目。
在滕州步行街就有這麽壹家主題餐廳,店主在當年的鋁制飯盒上玩了花樣!把回憶搬到現實生活中,打造了壹家80年代滕州-1981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