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菜的特點是鮮,鮮
相比川菜、粵菜,雲南菜粗中不細,沒那麽多變化,但為什麽嘗過的人都忘不了,雲南菜的精髓就是本地食材,最基本的特點就是鮮,不僅僅是鮮、亮,而是不加任何調料的天然鮮。雲南食材要的是最原汁原味的。所以其他地方的雲南人很難吃到正宗的家鄉菜,因為那些食材是雲南以外沒有的,比如野蘑菇,傣香料,野菜等等
烤雞
中國人非常喜歡吃雞,各地的吃法也很多,比如廣東鹽水雞、四川珍奇雞、常熟叫化雞、德州扒雞...但如果要說最獨特的吃法,那就屬雲南烤雞了,用雲南建水烤雞來煮最正宗,最好吃。
清蒸魚
除了清蒸雞,還有清蒸魚。邊肖在瀘沽湖女神灣附近的趙家溝品嘗了這種美味。這個蒸籠和建水蒸籠不壹樣。這是壹個石鍋。將活魚清洗幹凈,加入蔥、姜、蒜等輔料和水,蓋上草帽,蒸汽就開足了火,溫度高達180度。3分鐘後。
雲南菜的清淡、純正和對原汁原味的強調也體現在各種蒸菜上,昆明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特色蒸菜館。
過橋米線是雲南菜最大的招牌
為什麽說過橋米線是雲南最大的招牌,因為很多人沒去過雲南,但都吃過?過橋米線其實只是雲南米線的壹種。雲南16個地方的米粉至少有12種吃法。
過橋米線是雲南省滇南特有的小吃,起源於蒙自。主料是米線、湯料、調料、豬裏脊肉片、雞胸肉片、烏魚片、五成熟的豬裏脊肉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是豌豆尖、韭菜、香菜、蔥絲、草芽絲等。
過橋米線在外地很受歡迎,但是很多雲南本地人覺得過橋米線沒有小鍋、小鍋、脆面、鱔魚、豆腐腦、紅燒米線等各種特色米線好吃。
美食豆腐
雲南的餐桌上壹定有豆腐的壹席之地。
雲南的美食豆腐算壹個。壹種帶有毛毛的臭豆腐讓昆明人著迷,昆明人叫它臭豆腐。
說起豆腐,雲南最有名的豆腐是建水豆腐。
建水豆腐又名臨安豆腐,自《舌尖上的中國》出版以來,名聲大噪。水城街、菜場、夜市的豆腐攤,成了古城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臨安城裏的豆腐早在清朝就很有名了。它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精心加工的。它是用又大又圓的白大豆和城外大板井的井水做成的。豆腐又白又嫩,燒後沒有變黑。
燒的時候,把點燃的木炭放在火盆裏,上面放壹個鐵條焊成的炕,上面抹上香油,上面放上豆腐烤。豆腐膨脹後,蘸上甜鹹醬油、花椒粉、蒜泥、味精、小米辣等調料,就可以吃了。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很好吃。
野蘑菇
海鮮太遠,美食就在眼前。雲南人就算死也要吃蘑菇!
說起雲南菜,應該會想到野生蘑菇。雲南野生菌種類繁多,有雞肝菌、幹菌、牛肝菌、雞油菌、青皮菌、紅皮菌、雜菌等。有句話叫雲南人吃東西有恃無恐。每年七八月份,雨後,野生蘑菇很多,很多人開始尋找蘑菇,嘗試吃美味。
每年這個時候,手機都會收到短信提醒,謹防野生蘑菇中毒。雖然昆明每年都有很多人吃野蘑菇中毒,但是也有很多小人跳舞的假象。但是,這仍然不能阻止雲南人對這種美味的野生菌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嘗試。
雲南菜的特點是它的跌宕起伏
雖然雲南菜不在中國八大菜系之列,但雲南絕對是飲食文化最獨特的地方,所以它不是壹個獨特的菜系,因為雲南菜非常多樣,少數民族很多,口味也不壹樣。雲南菜的起伏都是特色,沒有壹道菜能真正代表雲南。
玉溪市江川的鹹水魚,銅鍋魚等美食都是玉溪市的特色美食。江川鹹水魚
沾益辣子雞
雲南菜的代表作,曲靖、沾益的宣傳名片,已有百年歷史,以其選料精美、制作程序復雜、味道麻辣爽口而聞名於世。
《蒸餌絲》是曲靖的原創。曲靖蒸餌絲配料豐富,制作精美。煮熟的曲靖蒸餌絲軟糯有嚼勁,稱得上是涼的那種。
香茅烤魚是西雙版納最有名的美食,每個去版納的人都應該嘗嘗。先把魚收拾幹凈,把調料放入魚肚,把魚肚折起來,用兩三片香茅葉綁好,用竹片夾好,抹上豬油,放在炭火上烤。這種烤魚具有香、脆、脆的特點。
菠蘿紫米也是版納有名的糯食。將紫糯米泡好,洗幹凈,去菠蘿心,將紫糯米和剁碎的豬肉攪拌均勻,放入甑中蒸至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即可食用。
德宏傣族撇子是深受當地人喜愛的傳統食品。主要原料是牛肚,撇油的味道很特別。有壹種雜草混合著泥土的芳香。很多外國遊客吃了之後覺得很獨特。
巴夯雞是文山州廣南縣特有的傳統菜肴,被稱為“雲南壹絕”
鄧川乳扇是壹種扇形的乳制品,分為乳白色和乳黃色。營養價值高,醇香可口,是鄧川當地白族招待客人的絕佳菜肴。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特有的風味食品。它是用麗江產的優質小麥粉,與玉龍雪山流下的泉水混合,裹上芝麻、核桃仁等調料,然後放入鍋中用文火煮熟、油炸而成。其特點之壹是色、香、味俱佳。
雲南人喜歡吃蟲子嗎?
雲南人喜歡吃蟲子,其實是壹種傳承。在古代,雲南到處都是森林和山脈,食物很珍貴。昆蟲是雲南人的重要食物來源和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途徑。這份記憶早已銘刻在基因裏,所以雲南人直到今天都不忘品嘗這份美味。
其實在中國的版圖上,雲南並不是唯壹壹個吃各種昆蟲的省份。華北周圍人吃蟬,東北人吃蚱蜢。西雙版納最有名的是炸竹蟲和炸蜂蛹。蚱蜢、蟬、飛蟻可以炒著吃,蟋蟀就拌醬吃。烤蜘蛛是外國人很難想象的壹道菜,在雲南南部等地屬於民族特色飲食。
魚餌是雲南的傳統風味食品。
大米被精細加工成餌絲、餌片,至少有3500年了。雲南的餌有很多種,昆明鍋鹵餌,巍山肉餌絲,火腿雞混合餌絲,最有名的是“救”。
“救”,壹個很奇怪的名字,本以為和皇帝有關,其實和皇帝有關。清初,吳三桂率清軍入昆,明太祖李詠逃往滇西。農民起義軍首領李定國護送李詠到騰沖後,找了個地方休息,主人煎了壹盤魚餌片送給他。李詠吃了之後,贊不絕口地說:“油炸魚餌救了我的手。"從此,保山騰沖地區的炸餌街區改名為"搶救"。做法是將魚餌切成小塊,加入火腿、雞蛋、肉、蘿蔔、西紅柿等。,壹起放鍋裏翻炒。
巍山紅燒肉魚餌絲在大理巍山古城,最吸引人的小吃是魚餌絲。乍壹看湯又白又濃,肉肥而不膩。上桌時,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宣威火腿形似琵琶,皮薄肉厚,肥膩適中,香氣濃郁。其品質之好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所以常被稱為“雲腿”。宣威火腿其實從配料到最後成型都有最嚴格的要求,必須用當地特產武進豬制作,因為這種豬脂肪多,瘦肉緊,是洞內蛤蟆中最適合的豬種。壹根好的宣威火腿要經過定型、腌制、揉撚、洗烘、風幹、發酵六道工序。制作它需要兩年時間。有人說,雲南菜這麽好吃,為什麽全國各地的雲南餐館這麽少?就算有,也不是雲南味,因為成分問題。其他地方的雲南餐館都離不開雲南食材,即使是同樣的手法也很難做出同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