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路邊攤文化可能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壹方面,國人壹直註重環保和養生,另壹方面,他們喜歡街頭小吃,這有點自相矛盾。的確,當我們經過路邊攤時,這種香味可不是壹般飯店能比的,許多人幾乎無法抗拒這種“美食”的誘惑。不過,雖然有些小吃已經加入了路邊攤的行列,但有個小吃老百姓“談虎色變”,見了必避,即切糕。曾經“風靡全國”的切糕似乎成了“暴利”和“暴力”的代名詞,因為壹刀下去價格讓人無法承受,不買還不會被攤主追打,怎麽能讓人喜歡呢?
事實上,這種情況的發生與“切糕”這種食物關系不大。作為新疆的壹種特殊食品,“瑪仁糖”是由各種幹果和堅果混合而成的,被我們稱為切糕。它是經過特殊壓縮處理後才形成的。別看整塊切糕很小,但價格卻很貴。據說未經切割的切糕價值數萬。當切糕很流行的時候,可以說在全國所有的城市都可以看到人們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賣切糕。但是現在,切糕的攤位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地方都已經看不到了,這是為什麽?
首先,從價格的角度來看,雖然為妳切下來的那塊很小,但是價格很貴。即使賣主報價,每個人都會感到驚訝。攤主說,因為切糕的過程非常復雜,因為壓縮大量幹果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不要看它。壹小塊下來了,但裏面可能已經有很值錢的幹果了,而且分量很重,隨便壹小塊都有幾百塊。這樣的價格讓人覺得不劃算,可能就不買了。
攤主切完切糕後,最大的矛盾來了。以前,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當普通老百姓以為這塊切糕最多可以切幾十元的時候,攤主卻要了幾百元,所以買家不想買。攤主立馬急了,不買不放人。如果買方不支付,然後會有壹個“強買強賣”的情況,如果買家火氣也大,那攤主可能會糾集周邊幾個攤主壹起追打買家,這架勢很多買家都有苦說不出,只能乖乖掏錢。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騙的人數越來越多,切糕的名聲自然越來越差。看到那麽多強買強賣的新聞,哪還有人有勇氣上去購買切糕,很多人都會繞道而行。雖然現在很多商家都會標價,但總體趨勢已經過去,切糕也逐漸在沒落。
隨著“打黑”的明確態度,如切糕這種買賣方式首次被列入考察名單。當然,通過“強買強賣”來賺錢的切糕生意無法繼續下去。網友們表示,心裏好受多了。那麽對於切糕妳有什麽看法?妳有買過切糕嗎?大概花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