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龍擡頭作文

龍擡頭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壹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壹籌莫展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龍擡頭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龍擡頭作文1

 農歷二月二,古代稱為“中和節”,俗稱“龍擡頭”。因此時為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前後,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裏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沈睡中醒來,故稱“龍擡頭”。龍壹擡頭就要雲興雨作,預示著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恒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壹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壹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農諺有“二月二,龍擡頭,大囤滿,小囤流”,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與吃連在壹起的。春節自不必說,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自然是月餅了,到了冬至要吃餃子,年節最後的祭竈日少不得吃麻糖。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擡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壹起。北京壹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豫東二月二早上吃煎餅自然屬於“吃龍鱗”之列。二月二又是土地爺的生日。

 民俗是約定成俗,沒有明文規定,不過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滿了想象,也有現實。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夢想。它給人們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純真。有時也給了人們信心……

龍擡頭作文2

 同學們,妳們知道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嗎?今天,我要來給大家講壹講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

 從前有壹個皇帝,他的生活幸福安康,令人羨慕不已。可是有壹天,這位皇帝突然病死了,他的妻子武則天就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她想自己成為皇帝。可是,這件事傳到了玉帝的耳朵裏,玉帝聽後,龍顏大怒,隨即命令四海龍王在三年內不準往人間下壹滴雨,否則將會遭到殺頭之罪。要知道,人間如果沒有了水,大地上的生靈將會滅絕的。有壹次,天河龍王偷偷的把玉帝的玉瓶給偷走了,有了玉瓶就可以給人間降雨了。於是,天河龍王馬上把玉瓶灑向了人間。這事很快被玉帝知道了,玉帝氣憤不已,就把天河龍王關進了大荒山千年洞裏,還在山上立下了壹塊石碑,上面寫著: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這件事在人間流傳開來,人們紛紛設法找到金豆,並讓它開花,但都壹無所獲。就在這時,有壹個人無意中發現掉在地上的玉米粒,突發奇想,這黃澄澄的玉米粒,不就像壹個個可愛、頑皮的小金豆嗎?於是,這人就把像小金豆壹樣黃澄澄的玉米粒帶回家,放在鍋裏使勁翻炒。最後,小金豆開花了。這人立刻敲鑼打鼓,告訴別人這個方法,結果這個方法壹傳十,十傳百,家家戶戶都炒玉米粒,並祈禱天河龍王能早日放出,當天河龍王知道後,便在大荒山千年洞裏喊:“快放我出去,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金豆開花了!”天河龍王終於出山了。

 因為天河龍王出山那天是二月二日,所以,人們在二月二日吃爆米花、剪頭發等等。

 同學們,妳們知道嗎?這就是二月二龍擡頭。

龍擡頭作文3

 二月二龍擡頭也叫“龍頭節”、“青龍節”、“中和節”。這個節是從唐朝興起的。傳說武則天稱帝後,改國號為周,自封大周武皇帝。玉皇大帝知道後大怒,下令三年之內不準向人間降雨。這下可苦了人間的老百姓,莊稼枯了,河水也幹了。掌管天河的玉龍,為了拯救百姓下了壹場大雨。玉皇大帝將玉龍打下人間,壓在太白金星的拂塵所化的大山下邊。

 老百姓聽說太白金星只要看到金豆開花就會收回拂塵,玉龍才能回天宮。人們就到處找金豆開花,想救玉龍上天,可是怎麽也找不到。壹位老人背著壹袋玉米到集市上去賣,不小心口袋松了,玉米撒了壹地。人們看到了心裏壹亮,這不是金豆嗎?炒炒不就開花了嗎?二月初二這天,各家都把炒好的玉米花端到院裏,太白金星看到後,就擡手收了拂塵,大山不見了。玉龍壹聲長嘯,騰空躍入雲端,又下起雨來。

 從此便形成了習俗,每年二月二,人們都要炒玉米粒、黃豆粒,用金豆開花來敬玉龍,嘴裏還唱著小調:“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大人還給孩子們理發取“龍擡頭”的意思,因為大人們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長大成為有用的人。

 最後我還想告訴大家,這個傳說中講的玉龍就是曾經變為白龍馬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小白龍。妳們是不是更加喜歡小白龍了?我也更加喜歡他。

龍擡頭作文4

 二月二又稱“龍擡頭”,是我們傳統的節日,在這壹天,人們要剃龍頭,攤煎餅,還有好多人選這壹天搬家,都是要圖個好兆頭。

 查了日歷,這個星期二便是二月二,姥姥說:“在煎餅裏放壹些薺菜味道會更好。”星期六下午,我、媽媽和姐姐便帶著小鏟子和袋子來到了野地裏。媽媽首先挖了壹顆薺菜,對我說:“這就是薺菜,上面有很多鋸齒形的小葉瓣。”我便拿著這個樣本,去挖長的壹樣的菜,我就這樣比著挖著,過了好壹會,我才挖了壹小袋,她們倆都挖了壹大袋子啦!便說:“走吧。”我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第二天,我和媽媽起了個大早,準備做煎餅。先把芫荽、蔥和昨天挖的薺薺菜淘了淘,然後由我把它們切碎,媽媽這邊就是做面糊,我問媽媽:“這面和水的比例是多少呢?”媽媽說:“這個嘛,全憑手感,覺得面多了就添水,覺得水多了就添面。”媽媽的壹番話讓我現在也沒有弄明白水和面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媽媽還對我說,面裏的小疙瘩必須把它們攪開攪勻才能做煎餅。面糊弄好後,我便準備往面裏面打雞蛋,第壹個雞蛋我怎麽也不能把雞蛋清弄出來,媽媽笑了笑說:“要把口嗑得大壹點,才能把雞蛋清流出來。”聽了媽媽的話,果然成功了。打完雞蛋還要把剛才切好的菜放在裏面,攪拌好,就可以做煎餅了。先把平底鍋放在火上,把鍋裏淋上油,等鍋和油熱了,舀壹勺攪拌好的面糊,均勻的鋪開,感覺差不多了,就翻過去,再在鍋裏停留壹會,等兩面都煎的焦黃了,這樣壹個煎餅就成功了。看著焦黃的煎餅,我急忙咬了壹口,把我燙得直吹氣,但是還是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

 薺薺菜帶來的春的味道,使我久久難忘。

龍擡頭作文5

 在我們富饒的清徐縣城裏,有壹個在萬物復蘇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二,龍擡頭這壹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為“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為什麽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後,大地復蘇,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擡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於是,在這壹天,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壹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於是,在二月二這壹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壹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墻縫、墻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擡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壹個藥葫蘆,內裝蛇、蠍、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墻壁謂之“辟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撚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托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托著人們美好願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龍擡頭作文6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二月二俗稱“龍擡頭”,這壹天男女老少都要剪發,讓新的壹年“從頭開始”。但二月二還有壹個鮮為人知的大名——“中和節”,在天津,中和節也是壹場美食節。

 在二月二“龍擡頭”的日子裏,天津的風俗是吃煎燜子和烙餅。煎燜子俗稱煎龍鱗,寓意煎除害蟲;烙出的餅叫龍鱗餅,有保護龍身的意思,老人們還從院門口向家中方向撒竈灰和谷糠“引錢龍”。

 在天津,最頗負盛名的“龍擡頭”美食是煎燜子。天津燜子也屬於涼粉類食品,但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好後趁熱澆上麻醬、蒜泥、醋、醬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綿長。另外,早春時節冷熱不定,熱食屬陰的燜子,平衡兼顧,頗有創意。

 記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媽媽剛給我理完發不壹會兒,姥姥打來電話:“妳們快來家裏吃燜子吧!”我們即刻出發。壹進姥姥家,煎燜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對姥姥說:“您做的燜子太香啦!”於是洗手、上桌、開吃!

 我壹邊狼吞虎咽地吃著煎燜子,壹邊聽姥姥講述二月二龍擡頭吃燜子的來歷,姥姥說因為白色的燜子要切成扁塊,排在壹起很像龍的鱗片,制作時每片燜子兩面又都被煎成金黃,所以用來表示對“懶龍”的懲罰,人們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豐收年景。

 姥姥的話也讓我想起我們中國很多的傳統習俗,如立春吃春餅、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我想我們有責任讓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食傳承下去。

龍擡頭作文7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裏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壹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

 春龍節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壹個神話故事傳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壹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壹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壹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裏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擡頭壹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壹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壹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歷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龍擡頭作文8

 今天是二月二,所以我早早就起了床,和小夥伴們出去玩樂。

 當我和夥伴們玩的正好時,爸爸突然叫我去理發,我卻不高興地喊了壹聲:不去,爸爸就走了。我心想,理發店人那麽多,根本不行,我又和夥伴們玩了起來,玩了壹會,我回到了家,媽媽問我今天是什麽日子,還沒等我說,媽媽就說:今天是二月二,是理發的吉日,媽媽聽老人說,今天是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之日,也意味著在此之後雨水會漸多,也有人認為:龍擡頭是百蟲開始於初春蘇醒,該日也正是傳統的理發吉日。聽完媽媽的話,我也決定去理發,讓龍王多下點雨。不久,我來到了理發店。

 今天的人可真多,我自言自語,我無趣的看起了報紙,1個小時過去了,終於到我了,我先洗頭,洗完頭,我就正式開始理發,理發師拿起剪刀和壹些工具,橫二下,豎二下,只見頭發向下掉不壹會兒,我便成了壹個小光頭,照鏡子壹看,和和尚頭沒什麽區別,我剪完了頭,真希望龍王能快快擡頭,多下點雨,人北京多增加壹點水,走出了理發店,我回到了院子中,看見了小朋友們都沒剪頭,我便把媽媽告訴我的傳說說給他們聽,他們聽後也紛紛去剪頭了,好讓龍王多下點雨。我回到了家,媽媽說晚上帶我去吃阿田大蝦,鮮美的大蝦加上新鮮的菜,味道別提有多美了,我興奮的嘴都合不了了,吃完了飯,我回到了家,突然想起今天是青龍節,我還記得兒時的話語,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今天寓意著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壹切動物,植物又重新復活了。

龍擡頭作文9

 大家可都聽說過我們瞿溪鎮的二月初壹嗎?這可是我們瞿溪鎮傳統的歷史文化喲!

 傳說在二百多年前,住在大山裏的人紛紛下山,趕在二月初壹之前用衛生紙多換些農作工具,好在春季耕種。就這樣。慢慢地演變過來,變成了現在繁華、熱鬧的集市!

 二月初壹,往往是最吸引我們的,街上人流如織,車水馬龍,猶如壹片川流不息的大海。有賣衣服,有賣美食的,有賣玩具的,玩樂的,應有盡有。

 比如美食街吧!壹條街裏藏著中國各地的小吃,吃壹口烤羊肉串辣中有甜,讓妳感受到新疆的風土人情;吮壹口甘甜的椰汁,讓妳領略到海南的大好風光;咬壹口冰糖葫蘆,酸酸甜甜的,讓妳聯想到老北京的情境……我吃了壹碗臭豆腐奇臭無比,壹口就能讓妳回“臭”無窮!壹條小小的美食街裏,蘊藏著豐富的美味!

 還有壹條玩樂街,如同遊樂園壹般,有驚心動魄的海盜船,天旋地轉的空中轉椅,更有刺激的海洋球……我玩了壹次海洋球,在球裏滾來滾去,在水裏翻來覆去,樂此不疲。上空中不是飄蕩著孩童們刺激的尖叫聲!壹條玩樂街,讓人釋放心中的壓力!

 工藝品街,猶如壹個民間工藝品博物館,哪裏有竹子編器物,鐵皿器物,草繩編的等等,精致巧妙。我買了壹個草繩編成心形的三層小寶盒,放什麽都可以,做壹個擺設也行哦!壹條工藝品街,有著民間的淳樸風氣。

 歡迎大家來作客喲!

龍擡頭作文10

 “二月二,龍擡頭”,農歷二月,春天的腳步更近了,在我的家鄉——天臺,迎來了壹年壹度的龍頭節。這個特殊的節日,古往今來寄托著人們美好的願望,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相傳在唐代的時候,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然而,武則天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裏。玉帝得知這個消息後,大怒,下令讓龍王三年不準下雨。但是善良的龍王不忍心看到生靈塗炭,百姓受苦受難的樣子。於是,龍王不顧玉帝禁令,私自降下了壹場大雨。玉帝知道後大為惱怒,於是便把龍王鎮壓在大山下。黎民百姓感龍王的降雨之恩,於是向天祈禱,人們的壹片誠心誠意,感動了玉帝,在二月初二那壹天釋放的龍王。就這樣,龍頭節的故事被人們流傳了下來,於是便有了二月初二過龍頭節的習俗。

 在龍頭節那天,天臺的人們有吃火煨粽的習俗。把春節時留下的粽子放到廚房的火竈裏烘烤,燒的像焦糊壹樣的顏色,便可以吃了,咬壹口火煨粽,頓時感覺壹股暖流似乎把自己包圍在了其中。相傳,吃火煨粽,常年可以不怕雨淋。但是在吃粽子的時候不可以全部都吃完,壹定要留下兩三個。

 妳可能會很好奇——留下兩三個粽子幹什麽?其實啊,按照我們那裏的習俗,要把火煨粽放到門坎上,用刀壹刀壹刀的砟。俗稱“砟粽”,那隨著手不停的起起落落,嘴巴可沒有閑著,總是不停的念著:“二月二砟蛇皮,經營財富砟進來,蜈蚣蠍鱔蟮砟出外。看來砟粽這個習俗,寄托著人們推陳出新的願望啊!

 龍頭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吃“龍鱗”,理發,吃豬頭肉,這便是我的家鄉的龍頭節。

龍擡頭作文11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二月二俗稱“龍擡頭”,這壹天男女老少都要剪發,讓新的壹年“從頭開始”。但二月二還有壹個鮮為人知的大名——“中和節”,中和節也是壹場美食節。

 在二月二“龍擡頭”的日子裏,風俗是吃煎燜子和烙餅。煎燜子俗稱煎龍鱗,寓意煎除害蟲;烙出的餅叫龍鱗餅,有保護龍身的意思,老人們還從院門口向家中方向撒竈灰和谷糠“引錢龍”。

 最頗負盛名的“龍擡頭”美食是煎燜子。燜子也屬於涼粉類食品,但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好後趁熱澆上麻醬、蒜泥、醋、醬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綿長。另外,早春時節冷熱不定,熱食屬陰的燜子,平衡兼顧,頗有創意。

 記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媽媽剛給我理完發不壹會兒,姥姥打來電話:“妳們快來家裏吃燜子吧!”我們即刻出發。壹進姥姥家,煎燜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對姥姥說:“您做的燜子太香啦!”於是洗手、上桌、開吃!

 我壹邊狼吞虎咽地吃著煎燜子,壹邊聽姥姥講述二月二龍擡頭吃燜子的來歷,姥姥說因為白色的燜子要切成扁塊,排在壹起很像龍的鱗片,制作時每片燜子兩面又都被煎成金黃,所以用來表示對“懶龍”的懲罰,人們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豐收年景。

 姥姥的話也讓我想起我們中國很多的傳統習俗,如立春吃春餅、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我想我們有責任讓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食傳承下去。

龍擡頭作文12

 我們家鄉的二月二龍擡頭這天可是很講究的。

 早上起床,奶奶就開始忙活著攤煎餅,煮玉米粒。這東西可有些講究,我們的煎餅與山東煎餅完全是兩回事。它的主要原料是小米,把小米在水裏泡漲,然後拿到小巧的石磨上反復碾磨,就會流出乳白色的小米汁,攤煎餅前還要在小米汁裏放上花椒、鹽等調味品。攤煎餅用的是特制的煎餅鏊子,鏊子的形狀很怪,其他地方的人大概從沒見過。它的大概形狀有點象古代將軍的頭盔,且能夠四平八穩地立在火口。與頭盔相異的地方是它的頂部,它的頂部有碗口大小,中間凸周邊凹,似乎真有個腦袋頂著。攤煎餅的時候把米汁用勺子舀在鏊子頂上,然後扣上壹個摸樣更古怪的蓋子,待個三五分鐘,壹個黃燦燦、香烹烹的小米煎餅就出鏊了,澆米汁前還可以現在鏊子上放點花生,澆了米汁可以再加點雞蛋,這樣口感更好。

 吃煎餅總要喝點稀飯,這稀飯就是煮玉米粒。它所使用的玉米粒是把玉米蛻皮打小之後的袖珍玉米,顆粒充其量不過綠豆大小。熬的'時候裏邊放有花生,紅綠豆,柿子皮等輔料,成品有點類似八寶粥,甜膩潤口,不過多了玉米壹味。

 在這天,玉米除了給人吃,還得拿去餵烏鴉。壹般家裏有小孩子的才會這樣做。給孩子壹碗煮熟的玉米粒,讓他們插在房子附近的樹枝、圪針上待烏鴉吃。這壹做法的由頭是烏鴉吃了誰的玉米誰就聰明,日後是能做狀元的。不知道我考大學是不是小時侯賄賂了烏鴉的緣故。

 中午大部分人家都吃餃子,我們這地方,餃子就是節日主食,凡過節,其必不能少。觀晉東南壹區,大多也是這壹習俗。我想晉菜未能跽身中國八大菜系多少與這個傳統有點關系吧。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二月二龍擡頭。

龍擡頭作文13

 二月二龍擡頭這壹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為“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為什麽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後,大地復蘇,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擡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於是,在這壹天,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壹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於是,在二月二這壹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壹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墻縫、墻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擡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壹個藥葫蘆,內裝蛇、蠍、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墻壁謂之“辟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撚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托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托著人們美好願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龍擡頭作文14

 二月二,龍擡頭 ,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壹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真正的春天到啦......

 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歷二月二這壹天是龍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很多地方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這壹天,也是我們壹年中與龍走得最近的壹天,作為龍的傳人,我們傳承著中華龍行天下、自強不息的精神,帶著對神州大地無私饋贈的感恩,帶著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在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中描繪著新壹年的願景。

 這壹天民間傳說中的神龍會蘇醒升天,興雲布雨,以保來年風調雨順,敬龍祈雨,祈求豐收。

 這壹天,使使耕牛,預示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

 這壹天,打打囤,預兆豐年來臨,大囤尖、小囤流。

 這壹天,理理發,被稱為龍剃頭,亦有鴻運當頭、精神飽滿、時時吉祥之意,正合壹年蓬勃之氣。

 這壹天,吃點龍食好兆頭。讓煎餅、料豆、龍耳餃子、龍須面、豬頭肉等等這些流傳的老講究,給人們帶來吉利,帶來歡暢,帶來心靈的撫慰。

 二月春龍送溫暖,紫氣東來萬物舒。祥和瑞氣鋪大地,風調雨順隨人願。

 壹年之際在於春,讓壹年的鴻運就在二月二這天開始,踏著春天的步伐,昂首前行。

 二月二,龍擡頭,祝大家鴻運當頭,夢想成真!龍日吉祥如意!

龍擡頭作文15

 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擡頭”。上午,媽媽帶我到理發店剃頭。

 我們剛走進理發店,只見裏面人山人海,滿是客人。過了壹會兒,走來了壹位服務員,她問媽媽:“請問是剪頭發嗎?”媽媽回答:“是的。”服務員說:“妳們前面還有兩位客人,請等壹下吧。”

 我有點好奇:平時來這家店剃頭好像從沒有過排隊的情況,今天是什麽日子啊?怎麽那麽多人?

 “小朋友妳也是來剪龍頭的嗎?”

 聽了服務員的話,我不知道怎麽回答。我明明姓朱,怎麽是剪龍頭呢?

 過了壹會兒,終於輪到我們了,服務員帶我到洗頭的地方,靜靜地坐下,開始給我洗頭。這洗頭的感覺真好,恨不得頭發就別剪了,就讓我舒舒服服洗個頭吧!

 洗完頭,我們又回到理發廳,服務員讓我坐在壹張椅子上等待著理發師的到來。大約過了半分鐘,理發師就走過來,準備理發了。

 我照著鏡子,發現我的頭發又長又直。嗞——嗞——,只見理發師手持電動理發刀,唰,唰,唰,我的頭發壹撮壹撮被電動理發刀剪了下來。媽媽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的頭,每當理發師問:“長短可以了嗎?”媽媽便快速答道:“再短壹點。”

 過了好長時間,終於剪完了。服務員又給我沖洗了壹次頭,壹次理發洗兩次頭,這感覺真是幫幫噠!

 最後,頭發壹吹!瞧,原本亂蓬蓬的頭發變得多幹凈、多整潔啊!

 媽媽結賬時,我對著鏡子仔細打量了壹下我的頭發。不由想起了壹句對“龍擡頭”的民間說法,每當在“龍擡頭”這個時候理發,就會鴻運當頭,吉星高照,預示著這年會有個好的精神頭。我希望在這壹年裏我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看來,今天大家都是來理發店“龍擡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