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懂吃”的人都有壹顆有趣的靈魂

“懂吃”的人都有壹顆有趣的靈魂

1.

英國倫敦有壹本叫做Time Out的雜誌,歷史悠久,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版。

它會介紹壹些當地的藝術,文學,時尚還有餐廳,算得上是壹本著名的生活文化刊物。

有壹次,這家雜誌發布了壹個在倫敦當地壹家中餐館吃灌湯小籠包的視頻。

視頻裏除了介紹灌湯小籠包的歷史,做法,還演示了它的吃法。

雜誌的工作人員將灌湯小籠包用筷子戳破,讓裏面的湯汁都流了出來。

雜誌在自己的臉書頁面上發了這個視頻,還為自己擠湯的舉動感動自豪。

沒想到,這壹小小的舉動惹到了很多中國人。大家表示看不下去了。

大家紛紛在視頻底下留言:妳們不知道灌湯包的精華就在這湯汁裏面了嗎……

我們的傳統食物不是為了讓妳們這樣耍酷啊!

吃這種包子要把它們放在口裏然後喝那個汁,連上豬肉還有醋壹起,這才是它的魅力。

別用妳們的方式來體驗我們的文化,不去了解什麽是好什麽是壞,什麽是尊重什麽是不尊重!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大家分分鐘要暴走的心情。

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小事並不值得生氣,更沒有必要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但是作為壹個認真的吃貨而言,認真並且仔細地感受吃食的精華,才是對於美食最大的尊重不是嗎?

對於精致的吃貨而言,吃的方式跟食物壹樣重要,值得人像用藝術般的方式去對待。

2.

金庸的筆下,有趣的人極多,但是我尤其喜歡九指神丐洪七公。

他是個功夫高強,性格瀟灑的大英雄,但是最令他出彩的還是他對美食的癡迷與愛好。

他說自己,壹想到吃,就什麽都忘了。

有壹次為了貪吃,誤了壹件大事,他壹發狠,壹刀將自己的指頭砍了。可饒是如此,饞嘴的性兒卻始終改不了。

他初見郭靖黃蓉,黃蓉給他做了幾道好菜,“玉笛誰家聽落梅”、“好逑湯”,竟歡喜得把降龍十八掌傳給了郭靖。

他不僅是貪吃,他還懂得其中的門道,黃蓉那兩道極復雜的湯,七公壹嘗,能夠將其中的材料說得八九不離十,連黃蓉都誇他是吃客中的狀元。

他看見郭靖對黃蓉做的好菜竟分辨不出,只是壹味大吃大喝,不禁嘆息,說:“牛嚼牡丹,可惜,可惜。”

在華山之巔,他用生猛的大公雞做誘餌,抓了許多蜈蚣,用雪水將蜈蚣的毒性煮盡,再用油鍋將脫了殼雪白透明如大蝦的蜈蚣肉倒下去壹炸,不多時壹頓人間美味誕生。

他說吃蜈蚣就別喝酒,否則糟蹋了蜈蚣的美味。

他邀請楊過壹道吃,楊過受不得激,但是又感到害怕,於是打算嚼都不嚼吞他幾條,結果被七公看穿,說這種吃法並非英雄好漢只是無賴撒潑,楊過這才能夠品嘗到這世間獨壹無二的美味。

對於吃這件事,洪七公可以說是當成了他畢業的壹件大事業來做,他不僅愛吃,還懂吃,會吃,對於大廚來說,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知音吧。而對於所有的美食材料來說,被七公這樣的人所食,才是實現了最大價值的方式吧。

美食和廚師,都需要壹個懂他們的人。

3.

壹位名叫珍妮弗·L·斯科特美國的學生作為交換生去法國時,學到了許多法國女性生活的藝術,對時尚的品味等,她將這壹切寫下來,出版了壹本書,叫做《跟巴黎名媛太太學到的事情》。

她對於她的寄宿家庭對於吃這件事情的認真程度感到驚訝,她甚至稱之為優雅之家。優雅之家用餐起來是絕對是懷著對食物的十二分敬意,他們在整潔樸素的餐廳中,穿著精致考究的衣服,用家裏最精美的餐具,依次地享用精心烹制的主食,甜品。

有壹回,珍妮弗和優雅太太壹起在廚房裏做壹道草莓果醬餡餅的甜品,優雅太太讓珍妮弗把草莓放在排成行的果醬餡餅上。當珍妮弗做完這件事,等待優雅太太的下壹步指點時,優雅太太卻露出被嚇倒了的表情,她告訴珍妮弗:“妳必須藝術地、對稱地擺放草莓,讓它們均勻布滿整個盤子,要精準。”

珍妮弗再看了壹眼自己擺放地隨意且雜亂無章的草莓,不禁有點慚愧。

不僅是優雅太太壹家,珍妮弗發現,在法國,幾乎沒有人會在倉促之間進食。邊吃東西邊走路,對法國人來說,會是壹件很不文明的事情,他們提倡在用餐的時候應當全神貫註,心無旁騖,用餐過程應該是文明優雅的,更應該對食物報以尊重。

珍妮弗說,後來她每次面對食物不夠用心時,就會采取“珍饈策略”,想象自己到底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對待食物,是毫無意識地將他們塞進嘴巴,邊查看自己的手機,還是小心地拿好刀叉,疊好餐巾,細細地品嘗?顯然,妳對待食物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其口感和品質。

真正懂得吃,尊重食物的人,會用壹種虔誠的態度來對待食物,那麽食物反饋給TA的味蕾的感覺,TA所能通過進食來獲得的美妙感受絕非草率對待食物的人所能獲取。這種價值對於食物和食客本身來說都是雙贏的。

4.

蘇軾是宋代偉大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他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在詩歌方面,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詩詞方面,他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散文方面,他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但這些閃閃發光的頭銜僅是他開掛人生的壹部分,蘇軾最吸引人的還是他的生活情趣。

他曾經寫過壹篇《豬肉頌》,全文如下:

這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的出處。蘇軾寫東坡肉做法,自號東坡居士,蘇東坡的名號流傳千古,直到近千年的現代,東坡肉仍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食之壹。從這壹點便可以看出他不僅是個偉大的文學家,還是個很出色的美食家。

但是最為難得的壹點還不在於此。蘇軾發明東坡肉是在他被貶黃州之後,那時候的他先經歷了壹場生死大考驗,隨後被貶,在政治上可以說是郁郁不得誌,但是窘迫的生活條件,狼狽不堪的處境並沒有使他郁郁寡歡,反而激發了他苦中作樂的鬥誌。

在買不起羊肉牛肉的情況下,他發現了價賤如泥的豬肉,並發明了獨壹無二的吃法,這種對於美食的執著,對於生活的樂觀,構築了他的生活哲學。

慢火細燉,火候足時他自美,壹道東坡肉,反應壹種人生態度,壹種生活情趣。美食所需要的不僅是欣賞它的伯樂,更是那麽壹點耐心和細心。

吃不光是滿足味蕾的方式,對吃的態度更能折射出人生態度。所以我欣賞那些認真對待吃,並且懂得吃,並能夠從這件事中獲得樂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