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幼兒園小班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壹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麽寫的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人體需要水分,要多喝開水。

 2、培養幼兒少喝飲料多喝開水的良好習慣。

 3、了解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

 4、初步了解水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鍛煉後、外出遊玩時、洗澡後、起床時等圖片,池塘裏的水、自來水、井水等不能飲用的水的圖片

 兩盆花的對比圖片(壹盆因澆水而發芽、長葉,壹盆因沒澆水而幹枯)。

 活動前,教師帶幼兒進行實驗觀察,植物澆水與不澆水的生長情況

  活動過程:

 壹、感知討論,了解水對身體生長的重要作用。

 1、通過回憶激活已有體驗,感受口渴後喝水帶來的舒適

 小朋友,剛才我們剛剛做完早操,鍛煉後妳們感覺嘴巴有點怎麽樣呢?

 (口渴)。

 渴了妳們會怎麽樣?(喝水)

 喝了水之後有什麽感覺?

 小結:對了,喝了水之後我們就不渴了,身體舒服多了。

 2、觀察兩盆花對比圖片,並回憶實驗

 師:這裏有兩張圖片,壹盆花發芽長葉了,另壹盆卻枯萎了。請妳仔細看壹看,猜壹猜為什麽。

 師:看看它們的泥土是怎麽樣的?(壹幹壹濕。)師:原來,沒有水喝就會枯死,就發不了芽、長不了葉。人也像花草壹樣離不開水,我們只有每天多喝水才能長高長大。

 二、了解什麽時候應喝水、哪些水不能喝。

 1、觀察圖片,了解鍛煉後、外出遊玩時、洗澡後等情況下人會想喝水,睡覺起床時也會想喝水。口渴了不喝水會很難受,小朋友想喝水的時候可以自己去喝水。

 2、了解有些水不能喝。

 師(出示圖片):這些地方的水我們能喝嗎?為什麽?

 師:池塘裏的水、自來水、井水這些水看上去清清的,但是都不能直接喝,因為水裏有細菌,只有燒開了才可以喝。我們保溫桶裏的水是燒開過的,所以可以喝。

 3、了解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

 師:口渴的時候妳最想喝什麽?為什麽?

 師:到底喝什麽對小朋友的身體最好呢?

 師:小朋友喜歡喝的可樂、雪碧等飲料裏面加了很多東西。喝起來甜甜的,是因為裏面放了很多糖,這對我們的牙齒不好,容易讓我們產生蛀牙。聞起來香香的,是因為裏面加了很多香精;看上去紅紅的、綠綠的很漂亮,是因為裏面加了很多色素。這些香精、色素其實都對我們的身體有害。只有白開水才是對身體最好的,最有利於健康的。

 4、評選“喝水小寶貝”。

 師:知道口渴了要喝白開水。想喝水的時候會自己去喝,就能被評為“喝水小寶貝”了。

 師:妳們想不想當“喝水小寶貝”?那妳要記得口渴了、想喝水的時候就要去喝。

 師:現在嘴巴有點渴了,我想喝水了。妳們也喝點好嗎?

  延伸活動:

 1、制作“今天妳喝了沒有”的記錄表貼在保溫桶旁,請幼兒每次喝水後用印章記錄在自己的標記後,周五評選“喝水小寶貝”。

 2、家園配合,提醒幼兒口渴時喝白開水,少喝飲料,養成健康飲水習慣。

  活動反思:

 習慣的養成是長期堅持的結果,本次活動能夠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喝水意識,但行為習慣的養成還得靠老師和家長的***同努力。

 故事引入,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註意力,壹系列的提問,和故事緊密聯系,是幼兒的回答啟發於故事,又回歸於故事。通過視頻短片,人們都在喝水,幫助幼兒了解,什麽時候要喝水呢?而不僅僅是口渴的時候。我充分利用了教室的資源,其中壹盆花枯萎好久了,可能並不是只因為沒有澆水,但幼兒能夠完全相信,是因為沒有澆水。在第三個環節中,有小朋友問我,牛奶,豆漿是不是飲料呢?純牛奶,豆漿小朋友可以喝,但也不能喝太多,不然會導致營養過勝。整個活動,小朋友能夠大膽發言,了解喝水的重要性,會主動要水喝,知道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但生活中還得我們的家長堅持督促幼兒良好喝水習慣的養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手感知物體軟與硬、冷與熱、光滑與粗糙等特征,並嘗試用語言表述。

 2.能按教師的指令摸出相應物體。

 3.有用手觸摸感知物體的興趣,發展觸摸感知能力。

  活動準備

 布口袋若幹:絨毛玩具、積木、絲瓜筋、糖果盒、熱水袋、盒裝冰牛奶數量各壹;網球、乒乓球、橡皮泥、竹板、核桃等,人手壹份;糖果、點心、冷果汁、熱豆漿若幹。

  活動過程

 壹、摸猜遊戲,感知不同物體的特征

 1.出示口袋壹(內裝絲瓜筋和糖果盒),感知粗糙和光滑。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壹個神奇的口袋,妳們想知道裏面藏著什麽嗎?老師不給妳們看,請妳們用手來摸壹摸。摸後要告訴大家妳摸到了什麽,摸上去有什麽感覺。

 (評析:教師運用“神奇的口袋”設置懸念,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

 (2)教師邀請幼兒上來摸壹摸、說壹說、猜壹猜,幫助幼兒準確表達觸摸的感覺。

 (評析:讓幼兒感知、猜想、判斷、表達,凸顯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和主動學習)

 (3)取出物品集體驗證猜測,並將物品拿給其他幼兒觸摸,說說感覺,再請幼兒找找、說說活動室裏其他粗糙和光滑的東西。

 (評析:找找、說說給幼兒提供了遷移、拓展感知經驗的機會)

 2.出示口袋二(內裝冰牛奶和熱水袋),感知冷與熱。

 師:神奇的口袋裏面會裝著什麽呢?悄悄告訴妳們哦,是冷冷的和熱熱的東西。

 幼兒按教師指令分別摸出冷冷的和熱熱的東西,再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熱的,哪些東西是冷的。

 (評析:材料的不同呈現方式,使得教學互動富有變化。說說生活中冷與熱的東西,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表達)

 3.出示口袋三(內裝絨毛玩具和積木),感知軟與硬。

 師:這個神奇的口袋裏面藏著什麽呢?

 幼兒摸出壹個物體後.說出軟或硬的特征,並在身上找壹找具有相應特特征的東西,如軟軟的皮膚、硬硬的牙齒。

 (評析:幼兒在自己的身上探究、感知,既方便又有趣,體驗也充分)

 小結:剛剛我們摸到了軟軟的玩具,硬硬的積木;熱的熱水袋,冷的牛奶;光滑的盒子,粗糙的絲瓜筋,小朋友的感覺真靈敏。

 (評析:對三對操作材料的特性進行總結,便於幼兒準確獲得事物特征的關鍵經驗)

 二、集體操作,鞏固已有的感知經驗

 1.聽指令摸物體。

 師: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壹個神奇的口袋,就藏在妳的椅子底下,把它找出來吧。

 幼兒按教師指令取出相應物體,如:請小朋友摸出和老師手上壹樣的東西(網球),說壹說網球摸上去是什麽感覺。

 請壹位幼兒從袋中取出壹物,發出指令,要求同伴摸出和他手上壹樣的東西。

 (評析:聽指令摸、說,是對前面經驗的鞏固運用,同伴之間的互動進壹步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聽語言描述摸物體。

 師:請把這些東西都藏到神奇的口袋裏,我們玩個更難的遊戲。老師說,妳們摸,看誰摸得又對又快。神奇口袋東西多,伸出小手摸壹摸,摸出壹個光滑的、硬硬的東西,是什麽呢?(是壹塊竹板,聽語言描述繼續遊戲)

 (評析:該環節難度加深了,適度的挑戰利於幼兒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小結:小朋友從神奇的口袋裏摸出了硬硬的、光滑的竹板,硬硬的、粗糙的核桃,軟軟的、毛毛的、粗糙的網球,妳們真厲害。

 (評析:總結是對幼兒經驗的再壹次提升,利於幼兒的準確表達,同時也能讓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認同與成功體驗)

 三、自選食物,體驗生活中的美味與快樂

 師:小朋友今天的表現很棒,老師為妳們準備了美味的'食物,每人上來選壹樣,告訴老師和旁邊的小朋友,妳選的食物是軟軟的,還是硬硬的;是冷冷的,還是熱熱的。

 幼兒享用美食,體驗生活的快樂。

 (評析:該環節回歸到生活化的真實情境,不僅讓幼兒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也進壹步鞏固、提升了本次活動中獲得的感知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討論,增強保護鳥類、愛惜生態環境的意識。

 2、理解故事內容,了解鳥類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豫備:

 1、多媒體課件

 2、幼兒看過有關鳥類與環境的圖書。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保護鳥類》

 (1)師:小朋友們,今天邵老師給妳們帶來壹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保護鳥類》

 老師邊講故事邊放ppt,故事講完後提問;

 (2)師:聽完這個故事,妳知道小鳥為什麽要罷工嗎?(由於獵人打死了小鳥的同伴)

 (3)師:獵人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麽不能傷害小鳥?(小鳥能吃害蟲,是人類的朋友)

 (4)小結:聽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小鳥能吃害蟲,保護森林,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能傷害它。

 2、了解鳥類與人類的關系:

 (1)討論:那妳還熟習哪些鳥?(幼兒自由回答)

 (2)小結

 師:老師這裏也有很多鳥類的圖片,我們壹起來熟習壹下。(結合ppt講述)

 捉蟲能手--燕子、喜鵲(妳知道它有什麽本領?);森林醫生--啄木鳥等;

 森林音樂家--百靈鳥、黃鶯、山雀等;捕鼠能手--貓頭鷹;

 會送信的鳥--鴿子;報春鳥--燕子、布谷鳥;

 會說話的鳥-- 鸚鵡;會舞蹈的鳥--仙鶴、

 會開屏的鳥--孔雀……

 3、討論

 (1)師:剛剛我們熟習了這麽多鳥,知道了他們對我們人類有很大的幫助,那有哪些保護小鳥的好方法呢?(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介紹(看到獵人捕捉應當制止,看到受傷的鳥,要出手相救,貼告示牌,廣場餵鳥、樹上放鳥窩、國外有鳥節等)。

 4、師:小朋友說了這麽多的好方法,今天請小朋友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壹起制作壹張"愛鳥卡",明天帶來學校,我們壹起把它掛在幼兒園的樹木上,讓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要保護小鳥好不好?

 故事:保護鳥類

 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有壹個國家叫呼呼國,那裏有美麗的森林、草原,到處能聽到小鳥在歌唱,看到小鳥在忙著捉蟲。

 有壹天,樹林裏忽然傳來了"砰砰"幾聲槍響,興奮地喊:"我打中了!哈哈!"小鳥們看到後都傷心地哭了,它們又失往了壹位好夥伴。小鳥們唧唧喳喳地開起了大會,決定舉行大罷工,什麽工作也不做了,離開呼呼國。

 這個消息給蝗蟲們聽到了,很多蝗蟲都飛來這裏,由於它們覺得這裏最安全。還有毛毛蟲、粘蟲等所有的害蟲都來了。"嚓嚓嚓"、"沙沙沙",樹葉沒有了、草地沒有了、莊稼沒有了、森林沒有了。

 沒有了樹木、森林,呼呼國到處是風沙;沒有了莊稼,人們要受餓;沒有了草地,牛羊也餓死了。因此呼呼國展開了壹場滅蟲大戰。小鳥們也來幫忙了,人們非常感動。

 從此以後呼呼國的人們不再傷害小鳥了,大家都關心、愛惜小鳥。呼呼國每個人都愛惜鳥類,這兒成了鳥兒們的樂園,害蟲不再敢猖狂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傾聽理解故事,學習象聲詞:嘀哩、汪汪、啪嗒、咚咚。

 2、能說出故事的主要對話“小熊醒來吧”和“我睡得真香啊”,用不同聲音、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3、感受小熊和媽媽之間的感情,體會母子間的愛和默契。

 4、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PPT課件;頭飾;各種小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壹、創設小熊睡覺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壹起到森林裏找小熊玩。

 2、(播放呼嚕聲)這是什麽聲音?

 3、原來小熊還在睡覺,我們來叫醒它吧!(小朋友壹起叫“小熊醒來吧!”)它沒有醒。究竟誰能把它叫醒呢?我請來幾個幫手和我們壹起叫醒小熊,妳們覺得誰能把小熊叫醒?為什麽?(出示小鳥、老鼠、小狗、小鹿、大象)究竟誰能把小熊叫醒呢?讓我們壹起來聽故事《小熊醒來吧》!

 二、分段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1、講述故事第壹段

 熊媽媽很早就起來幹活了。小熊還在睡覺。

 鳥兒唱:“嘀哩哩!嘀哩哩!”

 老鼠叫:“吱吱吱,吱吱吱!”

 小狗喊:“汪汪汪,汪汪汪!”

 小熊睡得很香,什麽也聽不見。

 “啪嗒!啪嗒!”是小鹿來了,小熊還在睡覺。

 “咚咚!咚咚!”是大象來了,地都震動了,小熊還在睡覺。

 (1)都有誰想把小熊叫醒?他們是怎麽叫的?(幼兒學習象聲詞:嘀哩、汪汪、咚咚,並鼓勵幼兒用動作大膽表現)

 (2)這麽多小動物都想把小熊叫醒?小熊醒了嗎?

 2、到底是誰把小熊叫醒的呢?我們接著往下聽。

 熊媽媽回來了,輕輕地對他說:“小熊醒來吧!”小熊聽得很清楚,回答說:“噢,媽媽!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來啦!

 (1)發生了什麽事情?(熊媽媽把小熊叫醒了)

 (2)熊媽媽是怎樣叫醒小熊的?她對小熊說了什麽?小熊又對媽媽說了什麽?

 (3)角色扮演,鞏固熊媽媽和小熊的對話。

 三、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愛

 1、小朋友,我們再來聽壹聽這個故事吧,壹邊聽壹邊想壹想,為什麽小熊的朋友都沒叫醒小熊,熊媽媽輕輕叫壹聲,小熊就會醒呢?完整講述故事。

 2、小朋友,故事的名字是什麽?

 3、為什麽小熊的朋友都沒叫醒小熊,熊媽媽輕輕叫壹聲,小熊就會醒呢?

 4、妳的媽媽早上是怎樣叫妳起床的?媽媽叫妳起床的時候妳感覺怎麽樣?

 5、妳想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

 四、和幼兒壹起表演故事,

 結束活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頭飾,我們壹起來講故事吧。(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五、養成教育。

 小朋友愛媽媽嗎?那我們就要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回到家幫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反思:

 活動內容淺顯易懂,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動形象的活動教具以及動畫課件很好地吸引了每個幼兒,讓他們始終保持聆聽、觀看和積極參與的熱情。在活動過程中,將故事分為兩部分出現,壹方面設置了懸念,增強了幼兒的興趣,另壹方面避免了因提問、思考集中出現而導致幼兒出現視覺和精神疲勞。在遊戲表演時,我沒有采用傳統的分角色表演,而是以集體表演的形式出現,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充分體現出以“幼兒為活動主體”這壹教學理念。

 遊戲活動時,幼兒的表現不夠大膽。主要原因是幼兒年齡小、入園時間短、對於這部分的生活經驗可以說是壹片空白,有的甚至連老鼠的叫聲都不知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壹、設計意圖

 水對於每位幼兒來說對非常的喜歡玩,壹次幼兒在洗手的時候,發現拿著海綿球在水池邊玩。吸引了不少幼兒,於是我將海綿吸水的特性和水聯系起來,壹方面讓幼兒了解海綿的特性,另壹方面讓幼兒利用海綿的特性來玩水,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2、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壹盆水,空盆,海綿

  四、活動過程

 (壹)猜謎,引出主題。

 摸起來軟軟的,坐下去壓扁它,站起來變原樣。(海綿)

 (二)出示海綿,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的特性。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

 ·摸上去不滑,用手捏壹捏很軟,而且能夠壓扁,壓扁後能變回原樣。

 ·看上去海綿中間有壹個個小洞洞。

 2、猜測今天拿海綿來做什麽?

 (三)出示壹盆水,幼兒想辦法將水註入空盆中。

 1、提出疑問,幼兒猜想。

 誰有辦法把水註到空盆中?幼兒自由討論。

 2、提供材料----海綿,幼兒嘗試將水註入空盆。

 不可以用手直接將水倒入空盆,只有海綿,妳們有辦法嗎?

 3、幼兒嘗試操作,並說出辦法。

 幼兒操作時,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

 將海綿放入盛滿的盆中,吸足水後,拿出來,放到空盆並用手擠出水。反復操作,水就註到空盆中了。海綿的本領還真大。

 (四)海綿的其他用途生活中有許多的地方,海綿都能幫上忙,比如:海綿拖把,海綿洗潔布等,它的作用可大,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