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玩都江堰,不要錯過青城南橋的美食。在南橋,美食有四絕,白果燉雞、青城泡菜、洞天乳酒、青城苦丁茶。還有其他的美食:特產河鮮、龍蝦、螺絲以及各種河魚和野菜。雖然每個遊客不壹定都能享受的這樣的美食,但這裏的辣味川菜可是讓人記憶深刻,舌尖體味至深。
都江堰南橋位於都江堰寶瓶口下側的岷江內江上,是南街與復興街之間的壹座雄偉壯麗的廊式古橋。原名為“普濟橋”,橋長約133米,4排5孔,曾多次損毀,南橋的最後壹次改修,仍為5孔,橋長45米,寬10米,各種彩繪、雕梁畫棟、民間彩塑、書畫楹聯溶為壹體,被譽為“水上畫樓”、“雄居江源第壹橋”、“覽勝臺”。
南橋原名為“普濟橋”,曾多次損毀,1958年經洪水沖毀後,1959年重建, 更名為“南橋”,現存南橋是1979年由灌縣政府城建委主持修建,橋頭闊面三間,牌樓式三重檐橋門廳型,屋面為筒瓦屋面,泥塑各類脊、瓜角、走獸、人物等,橋頭有木雕、吊爪、龍頭、過江花板、木雕掛落等。
2006年冬,南橋進行了古建築維修改造。橋跨部分設為木地板、橋頭用青石板淺浮雕鋪成。橋身增設了木雕及金柱上對聯。天棚改造為彩畫天花及卷棚仿古天棚。所有的木雕進行描金填彩,更新了額坊彩繪,壁畫,詩詞,對聯更換壹新,使南橋更光彩奪目。
都江堰南橋位於城南寶瓶口下跌內江咽喉,屬於廊式古橋。宋以前無考,始建無考。原名“淩雲橋”,後改名“淩虛橋”。清代易名“普濟橋”經歷了由繩橋、土橋到水泥與木結構結合的演變。南橋***5孔,長54米,寬12米,為橋樓似的民族建築形式。雕梁畫棟、民間彩塑、書畫楹聯溶為壹體,被譽為“水上畫樓”、“雄居江源第壹橋”、“覽勝臺”。
現存南橋是2009年改建完畢的,已斷斷續續改建過多次,橋頭樓閣,飛檐刺空。現在看到的南橋是最近的壹次改修,各種彩繪,雕梁畫棟十分耀眼。屋頂還有《海瑞罷官》、《水漫金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間的彩塑,情態各異、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