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水鄉我的潛意識裏面總是會想到江南水鄉,可是朋友卻和我說,水鄉的美不止江南,有時間妳可以去鶴山市古勞鎮去看看,可我這樣壹個我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地方,臨行前還是有些猶豫不決的,朋友勸我,去了妳便知道這裏壹樣是水鄉,卻又不壹樣的美,最終我還是來了。
鶴山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中國著名的僑鄉之壹。王澤邦:王老吉涼茶創始人。胡蝶:三十年代的電影女明星,最早的中國“電影皇後”。梁贊:詠春拳師祖,竟然都來至於鶴山。而鶴山市古勞鎮,有壹個世外水鄉,那裏漁舟唱晚,魚塘古榕交錯,小橋流水,古勞水鄉也有了嶺南威尼斯之稱。
剛到的水鄉就被驚艷住了,就如被沙蚌包裹住的珍珠,未曾被發現。紅墻青瓦的房屋,錯落有致的排列在水塘邊,倒影在水裏,風吹過,泛起漣漪,整個畫面生動起來。坐上小木船上,順著壹帶綠水慢慢前行,堤上種植桑蔗,碧草連綿數裏,漁民撒網捕魚,壹片賞心悅目的田園風光。
搖櫓的船夫說,從六月開始,接天的荷花把這裏都淹蓋起來,船穿行在荷花中,觸手可得。雖未到花開時,但仍可以想像到滿湖花意之美。
屋頂的景象也是相當的有特色的,而且還蠻熱鬧的
在水鄉的展覽館裏,古老的廚房,條凳,木制飯桌上的漁家菜肴,傳遞看濃厚的生活氣息。在擺放著龍舟房間,墻上掛著兩面大大的龍舟旗。仿佛記錄著當地特有的三夾龍舟競渡,掛起龍旗,男人們在龍鼓的帶動下,整齊化壹劃艇,氣勢磅礴爭先的景象。
這是壹處人家,我初看的時候,總覺得這戶人家很搞笑,有壹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離開水鄉,十幾分鐘路程,來到詠春拳祖師梁贊的故居,詠春拳“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傳於葉問,盛於梁挺"。
進入詠春拳大門之後,就看到了這樣的壹個簡介,上面不僅有詠春拳的介紹還介紹了詠春拳的發展史
正中間這位就是梁贊,詠春拳的鼻祖,六大弟子雕像左右陪伴,最為人所知的葉問、李小龍排在右邊的第壹、二位。梁贊生平以行醫藥館為主,徒弟並不多,壹個葉問,加上個李小龍的徒弟,詠春拳也聞名世界了。
木人樁排列在旁,功夫從小就是男人的夢想,荷爾蒙激素大增,把電影裏看來的詠春拳三板斧“攤、膀、伏”,試了壹下,心裏默嘆,看來英雄夢只能在電影裏,甄子丹演的葉問裏實現了。成龍的電影中也把這壹項中國功夫繼續發揚光大了。
第二天才是重頭戲,龍口鎮霄鄉村牛肉節。原來龍口村的老祖宗,曾受北魏太武帝賜名“源賀”,並進爵“西平王”,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屬於南北朝時期古鮮卑族當中的壹支,到這裏開枝散葉,有700多年歷史了。
這裏至今仍保留有較完整的古建築,雖然經過歲月洗禮,從壹座座仍顯得氣派的舊建築看到,連窗戶上的墻面裝飾都雕花撰文,用料考究,做工精美,可以看出當年富庶。
村裏大大小小的水塘,民宅古榕倒影在水裏,壹棟變兩棟,兩棵變四棵,波光掠影,處處都是風景畫。
穿上民族服飾的少男少女載歌載舞,騎著高頭大馬,在清壹色古老的麻石巷道中穿行。看著女孩的身影,時光仿若倒流,好像回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部落。
喜慶節日必不可少的舞獅,小孩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敲起的大鼓,打起銅鑼,身板姿態倒也有模有樣。
來的時候正好趕上了牛肉節,吃到了這裏地地道道的美食不說,而且價格也是相當的合理,人均不到70元的價格,真是業界良心。
壹碗雲吞的味道也是相當的美味又地道
油炸的蛋散、煎堆,香酥可口的特色小吃,作為餐前小點。
當地有壹道特色菜,鮑汁牛蹄,先把牛蹄處理好,配上花生、辣椒、姜蔥,淋上鮑汁,小火紅燜。牛蹄較硬,經過長時間熬制,鮑汁入味,花生和配料的香味撲面而來。滿滿壹大盤,迫不及待夾起壹塊,口感爽脆且富有彈性,關節處的牛_,壹口咬下去滿滿都是膠原蛋白,味美養顏。
即然是牛肉節,牛肉必不可少。廣場上擺了近百張餐臺
回程前,買了壹個打木人樁的玩偶,向祖師爺致敬。
就如昨日離開水鄉,村口碩大的榕樹下,蔥蘢的樹冠與粗壯的樹幹無聲地訴說著它們過百的年紀,村裏的老人家坐在樹下,夕陽西下。旅行過很多地方,未曾再去,但今天這裏還有美麗的“蝴蝶”未見,更有接天的荷花,滿心期待,六月再見......
這裏不僅是水鄉也是詠春拳的發揚地,更是涼茶的發揚地,現在真是夏天來臨之際喝涼茶的好時節,這裏的涼茶還是在逛累了,休息的時候品嘗壹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