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周末,壹行喜愛寫字兒的文友駕車疾馳於亳藥花海的鄉間林蔭小路,壹路聊天壹路感受著陽光透過樹蔭,斑斑點點的灑在車窗上的清涼……忽然間,遠處的天空黑壓壓地烏雲低低的壓過來,伴隨著壹道銀色的閃電,陣雨驟然而至。畫風忽然間如此奇妙的轉變,讓我覺得夏天真的是壹個可愛又頑皮的“小丫頭”。這陣兒突如其來的暴雨如同“小丫頭”在賣萌撒嬌後的大哭,傾盆大雨便在她的哭聲中瀟瀟灑灑的落下。聆聽著密集的雨點打在車前擋玻璃上叮叮當當的聲響,想著這個頑皮“小丫頭”的眼淚何時能罷休?還未聽夠呢,那個任性“小丫頭”的大哭在車子轉彎駛向齊莊生態園的南北路上時戛然而止,天空陰轉晴了。眼前仿佛來到壹個新世界,地面上沒有壹絲雨滴,空氣清新濕潤,兩邊的樹木已經把駛向前方的林蔭小道變成了壹條綠色的隧道。透過綠蔭仰望遠方的天空,夕陽從雲層下緩緩鉆出來,透著慈祥的微笑……
車子駛過齊莊生態園,往南又走了壹段,上了右轉的小路不久,便來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十八裏鎮宋菜園村。來之前聽文友說起宋菜園,我以為是宋卉姐家在鄉間的老房子,房子前面有壹個自家開辟的小菜園兒,合在壹起便是宋菜園。文友聽了笑起來,說宋菜園就像壹個鄉鎮裏的這個村兒那個莊兒壹樣,是壹個自然莊的名字。而我們來到的這個宋菜園就是宋卉姐的娘家,我們稍後要去吃地鍋菜的就是宋卉姐的舅舅家!好詩意好田園的名字啊,想必這裏的鄉親們每家都會圈出壹個小菜園兒,親手種下四季的時令蔬菜,養著壹群土雞和小貓小狗的寵物在家中,出門來到庭院中,便能看到它們在園子裏肆意嬉鬧著……宋菜園村的鄉親們是家家都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吧!向往著,向往著,心中莫名的對宋菜園生出許多好感起來。
下了車,我們在宋卉姐的帶領解說下,迫不及待地在村莊裏漫步流連起來。雖說剛剛下過雨,路面潮濕泥濘,但這絲毫擋不住我們探索遊覽宋菜園的好心情。壹邊瀏覽於泡桐樹、竹林及老宅子中間,壹邊聽宋卉姐聊著宋菜園子的歷史故事。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是蒼翠的綠蔭及竹林,讓我們倍感愜意,以至於竟沒察覺蚊子竟然在我們的腿上手臂上送了很多“紅包”。好吧!全當做宋菜園村歡迎客人們的特殊禮節了。
在壹間很有歷史感的青磚青瓦土坯茅草老房子跟前,大家駐足觀賞,紛紛上前與老房子合影。畢竟現在就是在鄉村,這種土坯茅草房也實屬少見。伴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外出打工的村民們在政府的規劃幫助下已經陸續回鄉修建了新房子,半數以上人家蓋上了二層小樓,拉起小院兒,樓前屋後綠樹成行,遮天蔽日,這炎熱的三伏天裏也能在這裏尋到陣陣清涼。雖說小樓裏居住的大多是他們的父母和孩子,但是逢年過節的日子裏,村裏所有人家便會呈現出老少歡聚的天倫之樂。壹行人邊聊天,邊呼吸著雨後的清新空氣,劉禹錫的《陋室銘》自然的映入我的腦海:“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徜徉在此,我便想在此句後加上:可以聽鳥鳴,賞竹海。無文山會海之忙碌,無伏案撰文之勞形。子曰,汝向往乎?
其實,來宋菜園,還有壹個讓我最向往的事兒,就是可以吃到正宗的燒劈柴的地鍋菜。說話間,宋卉姐的舅媽已經在喊大家回去吃飯了。楊秋姐壹大早在集市上購買的土雞和羊肉已經早早送到了宋卉姐的舅舅家,舅媽在我們遊覽村子時已經把這兩道硬菜燉上了。這會兒,壹進院子就聞到了地鍋羊肉,小雞兒燉粉皮兒的濃郁香味。聞到這個香味兒,讓我這個味蕾不敏感的人都饞到咽口水。看到廚房裏的兩口地鍋,讓我有壹種無名的親切感,想到了兒時在外婆家,她在竈臺上貼餅子燒菜,我在鍋肚對面邊添柴邊與她聊天兒的往事。拉過正在添柴的秀禮家今年金榜題名的大學生兒子,我如願以償坐到了地鍋肚子對面,向那燃燒著通紅火苗的鍋肚子裏添著劈柴,壹邊添劈柴壹邊可以和秀禮的兒子悄悄的揭開鍋,夾起壹塊羊骨頭或雞腿,先嘗為快!雖然鍋肚裏的高溫炙烤著我的臉,汗珠子不停的往外冒,但是心裏卻覺得安靜與美好。宋卉姐和秀禮的賢妻於老師壹個和面,壹個貼面餅兒,汗珠兒映襯著她們桃紅色的臉頰,顯得格外動人……忙著翻菜,端菜,擺餐具的文友們在不大的廚房和堂屋之間穿梭忙碌著,像極了電視劇中描述的大家庭成員們壹起做飯忙乎的場景,如此的熱火朝天,和諧***處不正是生活的樂趣嗎?
自古人生何其樂,偷得浮生半日閑。對於習慣於快節奏生活的我們來說,偶得的“詩與遠方”是多麽難能可貴啊!返程的路上,雨又開始下了。此時的夏雨已經不像來時“小丫頭”般的任性磅礴,而是宛若少女浣紗般的淅淅瀝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