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有什麽有趣的地方?
滕王閣因初唐作家王波的《滕王閣序》而聞名於世。它與嶽陽樓、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壹代文學家韓愈曾撰文稱贊說:“江南美景很多,王騰亭是第壹個,稱得上壯麗而獨特。”因此有“江南第壹樓”的美譽。它與蓬萊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位居第壹。繼王波之後,唐代王緒寫了《王騰亭賦》,王中書寫了《王騰亭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成為壹段佳話。歷代文人以滕為題材的詩詞數不勝數,如張九齡、白居易、杜牧、蘇軾、王安石、朱、黃庭堅、辛棄疾、李清照、文天祥、湯顯祖等。王騰亭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當時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嬰被任命為洪州總督。歷代封建文人歡迎和招待客人的地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在亭子裏設宴,命大臣和文人墨客賦詩作詞、觀燈。在過去的1300年裏,王騰館曾被提升和廢除了28次,並最終在1926年被北洋軍閥鄧汝琢放火焚燒。可以說是看慣了春花秋月,被雨雪風化了。次數之多在中國建築史上絕無僅有。因此,與其他展館相比,王騰館是獨特的,體現了中國壹代又壹代人對美的不懈追求和不斷審視的精神。八大山人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位於青雲譜風景名勝區,胡美丁涵大橋旁,南昌市南郊華裏15號。它是中國最早的古代畫家紀念館。位於南郊定山橋畔,原為道觀。1959年6月改建為八大山人紀念館,館名由郭沫若題寫。占地面積約1公頃。碧水環繞,白墻古樹掩映。整個庭院的布局巧妙地借鑒了地形,富有江南古韻。因形而有山水、亭、廊、橋、池、山、花木,古雅幽靜。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山水寫意大師朱耷曾隱居於此創作。300年來,他的個性和畫作啟發了“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和張大千等畫家,他的藝術生命力經久不衰。從65438到0985,“八大山人”朱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十大文化藝術名人”之壹。青雲譜風景名勝區是壹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園林。它的前身是壹座道觀。據說早在2500年前,周靈王的兒子就在這裏開始了煉金術。西漢時稱為梅仙寺。東晉時期,有壹位道家凈明派,並創立了“太極觀”。唐代為“太乙觀”,宋代為“天寧觀”,清初定為“青雲譜勝境”。該遺址有兩座石頭建築:大門和第二個大門。大門的石額刻有“青雲譜風景名勝區”三個漢字,第二道大門的正面和背面分別刻有“純凈明亮之境”和“多秘少物之門”字樣。道觀主要由三個庭院組成,即關帝殿、呂祖殿和續祖殿。它與三個官方大廳相連,鬥姆館和喬媛,並被兩個內部房間包圍,即小米之家和鶴巢。300年來,道觀幾經興廢。解放之初,庭院荒蕪破敗。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繕後,於1959建立了中國第壹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公園裏的百年樟樹、苦菖蒲樹和羅漢松綠意盎然,枯枝敗葉,青磚灰瓦、白墻紅柱的寺廟格外安靜。茂密樹葉遮蔽的天光灑在小路上,明暗閃爍,野趣無處不在。壹彎荷塘清澈見底,倒映著籠修竹、魚兒嬉戲和鮮花搖曳。公園外,清溪蜿蜒,溪邊農田縱橫交錯,農家炊煙繚繞,宛如人間仙境。步入景區,猶如走進蘇州園林,置身徽州水鄉。放眼望去,寺廟殿堂、蜿蜒清溪、明凈如鏡的水面、蜿蜒曲折的岸邊、溪邊縱橫交錯的農田,可謂獨攬湖光山色的田園美景。青雲譜風景名勝區是江西唯壹保存完好的景明道教發源地,歷經周、西漢、東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走進花園就更美妙了。數百年的古樟樹、苦案樹和羅漢松蒼翠幹枯,青磚灰瓦、白墻紅柱的寺廟格外寧靜。亭臺樓閣、月亮塔盡顯歲月滄桑,徜徉其間,感受到兩千多年來神秘道教文化的深刻內涵。特別是桂花樹隨處可見,想象著秋天桂花盛開的香味。那時,被茂密的樹葉遮蔽的天光灑在小路上,香氣迸發,明暗閃爍。那該有多好。曲徑幽幽,茂密的竹林掩映在石刻陳列的八大山人藝術精品書畫碑廊中。邊走邊看,跨越時空的八大山人書畫藝術釋放出巨大的藝術能量。仿佛能聽到300年前詩人的獨白,喚回逝去的流光。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艾溪湖濕地公園是南昌市唯壹壹處典型的城市自然濕地。位於高新技術開發區艾溪湖東岸,占地2500余畝。北起城東壹路,南至北京東路,東至常棣路,西至艾溪湖東堤,毗鄰艾溪湖,面積4.5平方公裏。自2007年9月開放以來,公園種植了5萬多棵樹、4萬根竹竿、60萬平方米的草坪和30多個島嶼。計劃種植樹木160余株,已種植棗樹、梅花、紫荊、水杉、濕地松、毛竹等120余株。公園建成後,將逐步與天香園候鳥園融為壹體,成為鄱陽湖的候鳥通道。4.5平方公裏的艾溪湖水面也將與2500多畝土地共同形成自然立體的森林濕地系統,成為南昌繼梅嶺之後的又壹天然綠肺。2009年,政府將繼續在圓善公園建設設施,在大氣中規劃每壹個景點,精心雕琢每壹個景點,建造中心廣場、高爾夫練習場、氣象科學公園、森林博物館等。,使之成為海鷗齊飛的生態天堂和教育科研的科學基地。建成後將四季常青,四季有花,鳥語花香,遊人流連忘返。天香園天香園距離市中心的八壹廣場僅4公裏。它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是南昌人引以為傲的天然家園。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公園以江南民居藝術為基礎,集鳥趣、園藝、禪宗和書法於壹體。濕地、湖泊和沼澤交織在壹起。野生候鳥132種,數量超過18萬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的專家壹致認為,這裏的鳥類數量、密度和與人的親近程度都是世界第壹。2004年,天香園候鳥被確定為“世界候鳥保護與研究中心”,並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它也是盆景之國,有6000個樹樁盆景,其中大多數是年齡在100-900年之間的古老森林樹木。置身花園總是給人壹種擁抱綠色、回歸自然的感覺。天香園占地84公頃。在人為幹擾較輕的地區,以杉木、榆樹、櫸樹、骨等喬木為建群種,形成草、灌、樹相結合的半自然半人工植物群落,為鳥類棲息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目前,天香園的植物群落和鳥類已經融合成壹個獨特的“鳥、城、生態”系統,宛如自然形成。自1997以來,天香園優越的“城市綠洲”吸引了夏候鳥,如夜鷺、白鷺、中華白鷺、牛背鷺、池鷺等水鳥前來築巢繁殖。據統計,鳥類數量超過654.38+0.8萬,野生鳥類有32種。自2003年冬天以來,壹直有夜間蜜月和白色蜜月在公園過冬。有268對蜜月夫婦棲息在壹棵楝樹上。壹些已經成為“定居”居民的候鳥在大城市很少見。位於南昌市青山湖大道上的天香園,以江西民居藝術為基礎,集造園、禪宗、鳥趣、書法、茶藝於壹體,被專家譽為“文化生態的天堂”。它被中外園藝學者和專家稱為鳥類的天堂和盆景的海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的專家壹致認為,這裏的鳥類數量、密度和與人的親近程度都是世界第壹。金聖鐵塔的古老傳說是鎮火消災的瑰寶。建於唐代天佑年間(904-907年),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塔高49.89米,共7層8面,每層有飛檐,四面有拱門。它是南昌古代最高的建築。塔頂為青銅鼎,鼎壁上刻有水族動物和陰陽八卦。在1998塔的維修過程中,出土了佛教文物等數十件歷史文物。每年農歷十五都會舉行大型廟會,展示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和當地美食。塔院裏有壹個古戲臺、壹座文廟和壹個小農舍。古戲臺上每天都會上演傳統地方戲劇“采茶戲”,文廟內主要供奉孔子等先賢,香火濃厚。農家樂以古代南昌風格為背景,院內還有石磨等古代農具供遊客遊玩。金聖鐵塔出口旁邊有壹個民俗博物館,展示中國傳統陶瓷產品。遊客不僅可以參觀,還可以自己制作。杏花樓(即“水觀音閣”)位於城市的南湖,建於唐代。明朝鄭德年間(1506-1521),它是寧王朱的妻子的梳妝臺。萬歷年間,它曾是郭襄的壹座別墅,名為“興華樓”。有壹座“閑雲亭”,湯顯祖、劉應秋、吳應斌等人在此吟詠。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改名觀音閣。亭子有兩層樓高,站在湖邊,四面環水,通過壹座橋與岸邊相連。現為南昌畫院。百花洲(東湖)東湖位於南昌市中心,湖面約13公頃。自唐代以來,東湖壹直是著名的風景湖泊。唐代詩人韋莊曾吟詠:明代以後,分為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四湖,四湖之間以橋梁、涵洞相連。東湖中有三個小島,俗稱三洲或百花洲。現存的九曲橋、百花橋和海澄堤(又稱“蘇翁堤”)跨湖至通州,並有水木清華亭、中山亭、百花洲亭、蘇埔和文物廣場等著名景點。百花洲位於東湖中部。曾經有三大洲,其中兩個現在在八壹公園。“百花洲”是宋代詩人張瑜的詩。南宋紹興年間,張羽使臣張成在此建“吳江堂”十壹年(1746),彭家平《百花島》和《十景》中的“東湖夜月”和“素樸春菜”兩景均在此。楊眠寺是東南亞著名的古寺。位於民德路中段,東湖之濱,建於南朝梁田健時期(502至519)。該寺於1929年更名為“楊眠寺”。寺廟宏偉壯觀,寺廟後殿的原始巨型銅佛高5.3米,重36000斤。現代民歌“江西窮且貧,用銅三萬六千斤”指的就是這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它被熔成了毛主席的畫像。孺子亭位於城市西湖的中心。它建於三國吳永安年間(258-264年),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的名人徐質而建造的。解放後擴建為孺子亭公園,面積4.3公頃,水面2.1公頃。西山萬壽宮位於新建縣西山鎮,是壹座著名的道教宮觀。清朝非常繁榮。晉武帝康寧二年(374年),為紀念治水有功的名人許遜,在此建徐賢廟(萬壽宮前身)。宮中庭院寬敞,翠柏參天。朝聖者絡繹不絕,尤其是在農歷八月。西山萬壽宮四面環水。遊客不僅可以參與冥想,還可以在湖上劃船。東湖(八壹公園)位於市中心,面積26.27公頃,其中陸地6.4公頃,水域19.8公頃。中國* * *八壹起義是戰場之壹。建於1932。原名湖濱公園,於1946更名為鐘政(碣石)公園。1949被正式命名為其當前名稱。公園由東湖、百花洲和東湖東岸的土地組成。早在唐朝初期,東湖和百花洲就是著名的風景區。公園內有著名的景點和建築,如水木清華亭、素樸亭、官澳亭、九曲橋和劉地。“張羽十景”中的“東湖之月”和“素樸春菜”都在花園裏。梅嶺位於南昌市西北部灣裏區,距市區中心約15公裏。梅嶺在古代被稱為洪飛。相傳西漢末年南昌縣尉梅福棄官,後人在嶺上建梅仙壇,故改名梅嶺。梅嶺的總面積約為150平方公裏,主峰姚希湖的海拔為841米。這裏有99座山峰,50多個天然和人工湖泊、洞穴、怪石、瀑布、山谷、佛光雲、古樹名木,所有這些都是美麗、美麗、奇特和幽靜的,使其成為南昌郊區最好的自然風景。梅嶺森林覆蓋率達67%,夏季平均氣溫22℃-25℃,素有“小廬山”之稱。它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和中國古典氣質和道教凈明宗的發源地。自古以來,“洪雅單晶、西山積翠、神龍飛瀑、獅吼長空、童淵六景”(瀑布、梯田、瀑布、古墓、奇石、蒼鷺)壹直是文人墨客爭相吟誦的著名景觀。這裏有歷代名人留下的著名詩詞近700首,摩崖石刻數十處。此外,崔琰寺、天寧古寺、紫陽宮等數千座文明遠揚的古寺展現了梅嶺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為梅嶺寶貴的文化遺產。2004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梅嶺風景區的主要景點包括洪雅單晶、姚希湖、銅元峽、獅子峰、天寧古寺、神龍潭瀑布、崔涯廟、紫陽宮、渾源山莊、林彪別墅、皇姑墓、廟基橋和洪雅書畫院。洪雅單晶洪雅,相傳為黃帝的音樂大臣,史稱“淩倫”。他創造了十二個音調,被稱為中國音樂的鼻祖。傳說他在這裏挖了五口井打水煉丹,壹旦丹成仙,“洪崖丹井”便聞名天下。北摩崖石壁上的“洪雅”二字是清代康熙時期的摩崖石刻。歷經300多年的風雨,字跡依然清晰。南麂山南麂山,位於新建縣南麂鄉,是鄱陽湖中的兩座島嶼。這裏曾是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時的海軍基地。朱元璋墓和軍事顧問劉伯溫的釣魚臺遺址仍然存在。在島上看日出、日落和候鳥,景色特別壯觀。南昌民俗博物館位於紫谷路95號。目前是中國唯壹的省級民俗博物館。博物館展覽有四個主要部分:南昌婚俗、兒童服飾、吉祥圖案和中國民間繪畫。它展示了南昌的風俗、傳統習俗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