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小圓頂
佛頂宮的建築以供養為主題分為兩部分,即大穹頂和小穹頂,意為外供養和內供養。大穹頂長120米,形似佛教袈裟,與牛頭東峰遙相呼應,覆蓋地宮小穹頂,象征佛祖無邊加持。小穹頂像壹個佛的發髻,雙手合十的單壹造型,寓意成千上萬的信眾供養著佛。
:這個小穹頂的底部形似蓮花王座。整個蓮花寶座由象征佛陀無窮智慧的56扇飛天菩提門和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雲門如意柱組成,與小穹頂摩尼寶珠組合成“蓮花捧寶”的神聖形象。
2.蓮花王座
“佛頂崖上文殊聖山”因整個懸崖位於牛首山西峰佛頂宮袍護之下而得名。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根據北方石窟的形制,雕刻了大大小小13個石窟,下層以各種深淺浮雕和經文石刻為主。上下兩層組合成壹個巨型佛手,氣勢磅礴。
3.佛頂懸崖_文殊菩薩聖山
禪宗大觀南北長112m,東西寬62m。建築總高度46.5m,內部凈高約38 (41.2) m,空間面積6000m2以上,呈橢圓形。禪文化的核心是禪文化,由三部分組成:和尚的禪園,和尚的禪園,中間的蓮花劇場,共同展現了佛的壹生的故事。
4.禪宗大觀
千佛殿的主色調是紅色、黃色和暗金色。千佛殿整體空間呈穹頂狀,平面呈橢圓形。千佛殿的外圈被千佛殿廊所環繞,千佛殿廊在空間上包括地下三層。千佛殿是按照中國和西藏的五方五佛來布置的。以代表金剛佛的佛塔佛塔為中心,佛塔上的四尊波羅蜜多佛,環形走廊四周對稱的四尊佛像,會門口的十六尊佛像,四尊佛像,八位內外供菩薩,呈現出佛教密宗金剛第四供——曼陀羅的神聖景象。千佛殿中央最引人註目的是供奉佛祖頂骨的佛塔。塔高21.8米,造型以阿育王塔為原型,鍍金和氏璧。敦煌莫高窟中倒置的須彌山形柱子象征著中國和西藏幹凈而莊嚴的世界。
:0.1-1010000佛廊由地下三、四、五層組成。地下三層主要展示中國的佛教文化,有兩段經文和十六幅絲框工筆畫。第四層地下室展示印度佛教文化。走廊裏有20天,7幅漆畫展示了印度佛教教義的故事。進入地下五層,以佛本生和舍利文化為主題,包括展示舍利文化的多媒體視頻、十幅神仙搶十六尊的瓷畫、八座佛塔及相關實物展覽。
5.千佛殿
佛陀的儀式建築由幾個壁龕和不同形式的壁畫組成,主要供奉八佛中的其他四個,即生命的核心紀念碑,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藝美術大師。儀式層的“鎮樓之寶”是壹尊光芒四射的佛像,由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連和著名雕塑家共同創作。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工藝采用最純正的德化白瓷。每尊佛像表面鑲嵌巖石色金線,背光部分鑲嵌巖石色,有金、銀、玻璃、紅珠、瑪瑙等寶石。生動多彩,堪稱國寶。此外,天文臺
6.萬佛畫廊
廢墟宮殿位於地下44米。西藏宮殿的中心區域屬於壹個叫做西藏宮殿大廳的宗教場所。佛頂上的舍利子將長期供奉在西藏宮殿的正殿裏。舍利宮以暗色調為主,營造出莊嚴神秘的氛圍。長廊長66米。按照六波羅蜜內涵的布局,六波羅蜜是菩薩的六種行為,即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