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水滸傳》中的108位梁山好漢,他們的籍貫都覆蓋了全國的哪些省份?

《水滸傳》中的108位梁山好漢,他們的籍貫都覆蓋了全國的哪些省份?

1、宋江:山東鄆城縣。

2、盧俊義:河北大名府。

3、吳用:菏澤市鄆城縣車市村。

4、公孫勝:薊州人氏。

5、關勝:河東解良。

6、林沖:東京人氏。

7、秦明:山後開州。

8、呼延灼:並州太原。

9、花榮:清風寨副知寨。

10、柴進:後周皇裔。

11、李應:鄆州人氏。

12、朱仝:鄆城縣人氏。

13、魯智深:渭州經略府提轄。

14、武松:清河縣人氏。

15、董平:河東上黨郡人氏。

16、張清:彰德府人氏。

17、楊誌:關西。

18、徐寧:東京人氏。

19、索超:北京大名府。

20、戴宗:江州兩院押牢節級。

21、劉唐:東潞州人氏。

22、李逵:沂州沂水縣百丈村人氏。

23、史進:華州華陰縣人。

24、穆弘:江州人氏。

25、雷橫:鄆城縣人。

26、李俊:廬州人氏。

27、阮小二:梁山泊旁邊石碣村人。

28、張橫:梁山泊旁邊石碣村人。

29、阮小五:梁山泊旁邊石碣村人。

30、張順:江州人氏。

31、阮小七:梁山泊旁邊石碣村人。

32、楊雄:河南人氏。

33、石秀:江南人氏。

34、解珍:登州獵戶。

35、解寶:登州獵戶。

36、燕青:北京大名府人氏。

37、朱武:定遠人氏。

38、黃信:青州慕容知府麾下兵馬都監。

39、孫立:瓊州人氏。

40、宣贊:郡王府郡馬。

41、郝思文:蒲東。

42、韓滔:東京人氏。

43、彭玘:東京人氏。

44、單廷圭:大名府。

45、魏定國:淩州人氏。

46、蕭讓:濟州人氏。

47、裴宣:京兆府人氏。

48、歐鵬:黃州人氏。

49、鄧飛:襄陽府人氏。

50、燕順:萊州人氏。

51、楊林:彰德府人氏。

52、淩振:祖貫燕陵。

53、蔣敬:潭州人氏

54、呂方:祖貫潭州人氏。

55、郭盛:四川嘉陵人氏。

56、安道全:建康府。

57、皇甫端:東昌府。

58、王英:兩淮人氏。

59、扈三娘:獨龍岡扈家莊。

60、鮑旭:寇州人氏。

61、樊瑞:濮州人氏。

62、孔明:青州人氏。

63、孔亮:青州人氏。

64、項充:徐州沛縣人氏。

65、李袞:邳縣人氏。

66、金大堅:濟州。

67、馬麟:建康府人氏。

68、童威:潯陽。

69、童猛:潯陽。

70、孟康:真定州人氏。

71、侯健:祖居洪都。

72、陳達:鄴城人氏。

73、楊春:蒲州解良人氏。

74、鄭天壽:蘇州人氏。

75、陶宗旺:光州人氏。

76、宋清:山東鄆城縣。

77、樂和:祖籍茅州人氏。

78、龔旺:東昌府。

79、丁得孫:東昌府。

80、穆春:揭陽鎮富戶。

81、曹正:開封人氏。

82、宋萬:梁山。

83、杜遷:梁山。

84、薛永:河南洛陽人氏。

85、李忠:濠州定遠人氏。

86、周通:青州人。

87、湯隆:延安府知寨官之子。

88、杜興:薊州。

89、鄒淵:山東萊州人。

90、鄒潤:山東萊州人。

91、朱貴:沂州沂水縣人。

92、朱富:沂州沂水縣人。

93、施恩:孟州牢房管營之子。

94、蔡福:北京大名府人。

95、蔡慶:北京大名府人。

96、李立:江州人氏。

97、李雲:江州人氏。

98、焦挺:中山府人氏。

99、石勇:北京大名府人。

100、孫新:瓊州人氏。

101、顧大嫂:登州人氏。

102、張青:彰德府人氏。

103、孫二娘:孟州。

104、王定六:建康府人氏。

105、郁保四:青州強盜。

106、白勝:鄆城縣東溪村。

107、時遷:高唐州人氏。

108、段景住:涿州人氏。

梁山在山東,所以山東人最多,***38人,其次是就近的河南河北,分別是14人和11人。

(壹)山東省38人

1、東平(鄆城):宋江1、吳用3、朱仝12、雷橫25、阮小二27、阮小五29、阮小七31、宋清76、白勝106

2、青州:花榮9、孔明62、孔亮63、周通87、郁保四105

3、東平(鄆州):李應11、扈三娘59

4、清河:武松14

5、沂水:李逵22、朱貴92、朱富93、李雲97

6、登州:解珍34、解寶35、顧大嫂101

7、陵縣(淩州,應為陵州):單廷圭44、魏定國45

8、荘平(濟州):蕭讓46、金大堅66

9、萊州:燕順50、鄒淵90、鄒潤91

10、曹縣(燕陵):淩振52

11、聊城(東昌府):皇甫端57、龔旺78、丁得孫79

12、寇州:鮑旭60

13、昌邑(茅州):樂和77

14、高唐:時遷107

(二)河南14

1、開封(東京府):林沖6、徐寧18、韓韜42、彭玘43、曹正81

2、洛陽(河南府):楊雄32、薛永84

3、安陽(彰德府):張清16、楊林51

4、信陽(光州):陶宗旺75

5、濮陽(濮州):樊瑞61

6、孟縣(孟州):施恩93、張青102、孫二娘103

(三)河北省11

1、大名:盧俊義2、索超19、燕青36、蔡福94、蔡慶95、石勇99

2、滄州:柴進10

3、正定(真定州):孟康70

4、鄴城:陳達72

5、定州(中山府):焦挺98

6、涿州:段景住108

(四)江西8

1、九江(江州):穆弘24、張橫28、張順30、童威68、童猛69、穆春80、李立96

2、洪都(南昌):侯健71

(五)江蘇7

1、南京(金陵建康府):石秀33、安道全56、馬麟67、王定六104

2、徐州:項充64、李袞65

3、蘇州:鄭天壽74

(六)山西6

1、運城(蒲東):關勝5、郝思文41、楊春73

2、太原:呼延灼8、楊誌17

3、上黨:董平15

(七)安徽4

1、合肥(廬陵):李俊26

2、定遠:朱武37、李忠86

3、兩淮:王英58

(八)陜西3

1、華陰:史進23

2、西安(京兆府):裴宣47

3、延安:湯隆88。

(九)湖南3

長沙(潭州):蔣敬53、呂方54

重慶(嘉陵):郭盛55

(十)天津2

薊州:公孫勝4、杜興89

(十壹)海南2

海口(瓊州):孫立39、孫新100

(十二)湖北2

襄陽:鄧飛49

黃州(黃岡):歐鵬48

(十三)遼寧、甘肅、北京各1人

鳳城(山後開州):秦明7

平涼(渭州):魯智深13

東潞州:劉唐21

(十四)籍貫不詳的5人:戴宗20、黃信38、宣贊40、宋萬82、杜遷83。

梁山好漢,四面會首,八方聚義,籍貫遍布全國多地,大家知道他們都是哪裏人嗎?哪個省的好漢又是最多的呢?

天罡

宋江(鄆城)、吳用(鄆城)、花榮(青州)、李應(鄆州)、朱仝(鄆城)、李逵(沂州沂水)、雷橫(鄆城)、阮小二(石碣村)、阮小五(石碣村)、阮小七(石碣村)、解珍(登州)、解寶(登州)

註意區別鄆州和鄆城,鄆城只是濟州下屬的壹個縣

地煞

黃信(青州)、魏定國(淩州?)、蕭讓(濟州)、燕順(萊州)、淩振(燕陵)、皇甫端(東昌府)、扈三娘(扈家莊)、鮑旭(寇州?)、孔明(青州)、孔亮(青州)、金大堅(濟州)、宋清(鄆城)、樂和(茅州?)、龔旺(東昌府)、丁得孫(東昌府)、宋萬(梁山)、杜遷(梁山)、周通(青州)、鄒淵(萊州)、鄒潤(萊州)、朱貴(沂州)、朱富(沂州)、顧大嫂(登州)、郁保四(青州)、白勝(鄆城)、時遷(高唐州)

山東·宋江

水滸傳講得是梁山泊的故事,山東是主場,所以好漢中有超過三分之壹都是山東人,山東幫在梁山穩居第壹。換個角度看,宋江有這麽多老鄉幫襯也能穩坐首領之位了,外鄉人盧俊義若敢爭首領,可能山東好漢們就集體不答應。

天罡

盧俊義(大名府)、公孫勝(薊州)、柴進(滄州)、武松(清河)、索超(大名府)、燕青(大名府)

地煞

宣贊(大名府)、單廷珪(大名府)、孟康(真定州)、陳達(鄴城)、杜興(薊州)、蔡福(大名府)、蔡慶(大名府)、焦挺(中山府)、石勇(大名府)、段景住(涿州)

盧俊義

河北幫比我想象得還要強大,以北京大名府為核心,不過河北好漢關系松散,盧俊義能得到的助力不大。

天罡

林沖(東京)、張清(彰德府)、徐寧(東京)、楊雄(河南)

地煞

韓滔(東京)、彭玘(東京)、楊林(彰德府)、樊瑞(濮州)、陶宗旺(光州)、曹正(東京)、薛永(河南洛陽)、施恩(孟州)、張青(彰德府)、孫二娘(孟州)

河南開封大宋禦河

河南幫規模不小是在意料之中的,畢竟光東京開封府的人就很多,代表人物林沖社交能力壹般,整體來看,河南老鄉們的凝聚力較弱。

天罡

戴宗(江州)、穆弘(江州)

地煞

童威(江州)、童猛(江州)、侯健(洪都)、穆春(江州)、李立(江州)、李雲(江州)

江州即為現今九江市

江西幫的成員幾乎都是來自江州,所以也可以看作是江州幫,穆弘是其中的領軍人物,並且江州幫都是親近宋江的,所以說宋江手中掌握的遠不止山東老鄉,連江西老鄉都是“壹見兄長,兩眼淚汪汪”,聲名在外的好處啊!

天罡

石秀(建康府)

地煞

安道全(建康府)、王英(兩淮?)、項充(徐州沛縣)、李袞(邳縣)、馬麟(建康府)、鄭天壽(蘇州)、王定六(建康府)

建康府、江寧府都是指現今南京

江蘇緊挨著山東,人員稍多也有地利的緣故。石秀這個拼命三郎想不到還是南方人,以他的悍勇風格感覺更像北方漢子。

天罡

關勝(河東解良)、呼延灼(並州太原)、董平(河東上黨)、楊誌(並州太原)、劉唐(東潞州)

地煞

郝思文(蒲東)、楊春(蒲州解良)

大刀關勝

山西人數不是最多的,但是高手比例真心是高!關呼董楊劉,個個都是悍將。所謂自古河東多猛將,果然名不虛傳。

天罡

李俊(廬州)、張橫(小孤山)、張順(小孤山)

地煞

朱武(定遠)、李忠(濠州定遠)

李俊作為江州幫的領軍人物之壹,並不是江西人,而是壹個安徽人。聽說安徽自古由於良田少,相對難發展,當地人多是外出開拓,吃苦耐勞。結合李俊後來遠赴海外,成為暹羅國主,還真品出些許味道。

朱武是定遠人,不禁讓我想到此處施耐庵是不是又用了影射筆法,明太祖朱元璋(朱洪武)當年離開濠州,遠赴定遠,帶著淮西二十四將拉起了最早的創業隊伍,從此逐步開創了大明基業。不過,李忠應該不會影射李文忠,畢竟李文忠那麽優秀,打虎將不配。

天罡

史進(華州華陰縣)

地煞

裴宣(京兆府)、湯隆(延安府)

九紋龍史進

陜西幫人丁較單薄,有個九紋龍史進撐門面,原本以為魯智深也是陜西的,結果搞錯了。

秦明(山後開州)、郭盛(嘉陵)

孫立(瓊州)、孫新(瓊州)

梁山好漢籍貫分布

歐鵬(黃州)、鄧飛(襄陽府)

蔣敬(潭州)、呂方(潭州)

魯智深(渭州)

四川、海南、湖南、湖北人數都不多,各有兩人。 不過最大的亮點是甘肅幫,只有魯智深壹人,果然花和尚才是最特殊的好漢,不是嗎?

山東省:宋江、吳用、花榮、李應、朱仝、李逵、阮氏三雄、解珍、解寶、黃信、單廷珪、魏定國、蕭讓、燕順、扈三娘、鮑旭、孔明、孔亮、金大堅、宋清、樂和、曹正、宋萬、杜遷、周通、鄒淵、鄒潤、朱貴、朱富、李雲、顧大嫂、郁保四、白勝、時遷

河北省:盧俊義、柴進、武松、索超、燕青、孟康、陳達、杜興、焦挺、石勇、段景住

天津市:公孫勝

山西省:關勝、呼延灼、董平、楊誌、劉唐、郝思文、楊春

河南省:林沖、張清、徐寧、楊雄、宣贊、韓滔、彭玘、楊林、淩振、陶宗旺、龔旺、丁得孫、薛永、施恩、張青、孫二娘

重慶市:秦明

甘肅省:魯智深

江西省:戴宗、穆弘、童威、童猛、侯健、穆春、李立

陜西省:史進、裴宣、湯隆

安徽省:李俊、張橫、張順、朱武、王英、樊瑞、李忠

江蘇省:石秀、安道全、項充、李袞、馬麟、鄭天壽、王定六安道全

海南省:孫立、孫新

湖北省:歐鵬、鄧飛

湖南省:蔣敬、呂方

四川省:郭盛

北京市:皇甫端

宋江山東,盧俊義河北,魯智深山西,可能山東多些,,

小說中水泊梁山所在地在山東,山東這塊寶地也孕育出了不少好漢,分別是宋江、宋清、吳用、花榮、李應、朱仝、雷橫、李逵、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解珍、解寶、顧大嫂、樂和、孔明、孔亮、黃信、鄒淵、鄒潤、朱貴、主富、龔旺、丁得孫、樊瑞、燕順、扈三娘、蕭讓、金大堅、李雲、郁保四、白勝、時遷、鮑旭。看來這將近三分之壹的妖星下凡時都說商量好的,見山東風景不錯就紛紛在此投胎了。

在外下的人數大戶就是河北省了,具體有盧俊義、燕青、武松、施恩、索超、淩振、柴進、宣贊、焦挺、石勇、杜興、陳達、段景住14人,而段景住的長相很有異域血統,不排除他祖上是從國外遷徙過來的。

河南省也有12人,分別是林沖、曹正、徐寧、張清、楊雄、韓滔、彭玘、楊林、薛永、陶宗旺、張青、孫二娘。

江州位於江西,這個篇章裏出現的好漢基本都是江西人,分別是穆弘、穆春、張橫、張順、童威、童猛、李立、戴宗、侯健。需要註意李俊雖然也是扛把子,但他其實是安徽人,同樣在安徽的還有朱武、王英、李忠。

江蘇省有7人,分別是石秀、鄭天壽、項充、李袞、馬麟、安道全、王定六。

我的家鄉山西也有不少人,打頭的自然是運城關勝,其余的還有呼延灼、董平、楊誌、劉唐、孟康、楊春。

陜西只有3人,史進、裴宣、湯隆。

四川是秦明和郭盛的地盤,湖南有呂方和蔣敬,妳說郭盛和呂布兩個人大老遠的跑對影山PK,也是很有情調。

湖北人有歐鵬和鄧飛,公孫勝是天津人,操著壹口天津話,孫立和孫新是海南人。

魯智深的身上倒是留著甘肅人的血液,自己的作風也很甘肅人。

郝思文施公沒說他是哪的人,既然和宣贊壹起***事,姑且把他當做大名府人也合適,當又能和關勝扯上關系,或許他也可以是山西人呢。

文/邏輯文史遊

歡迎指正和補充~

水泊梁山108人,在書中都有明確的籍貫。但北宋年間的地域劃分,經過時代更叠已變化較大。只能按照當今的省份來劃定。

壹、山東省 鄆城

1、宋江

2、吳用

3、朱仝

4、雷橫

5、阮小二

6、阮小五

7、阮小七

8、宋清

9、白勝

清河

10、武松

沂水

11、李逵

12、朱貴

13、朱富

14、李雲

青州

15、花榮

16、孔明

17、孔亮

18、周通

19、郁保四

20、黃信

東平

21、李應

22、扈三娘

登州

23、解珍

24、解寶

25、顧大嫂

26、鄒淵

27、鄒潤

陵縣

28、單廷圭

29、魏定國

濟州)

30、蕭讓

31、金大堅

32、杜遷

33、宋萬

萊州

34、燕順

曹縣(燕陵)

35、淩振

聊城(東昌府)

36、皇甫端

37、韓滔

38、丁得孫

39、龔旺

寇州

40、鮑旭

昌邑(茅州)

41、樂和

高唐

42、時遷

二、河南省 開封(東京府)

43、林沖

44、徐寧

45、彭玘

46、曹正

47、宣贊

洛陽(河南府)

48、楊雄

49、薛永

安陽(彰德府)

50、張清

51、楊林

信陽(光州)

52、陶宗旺

濮陽(濮州)

53、樊瑞

孟縣(孟州)

54、施恩

55、張青

56、孫二娘

三、河北省 大名府(北京)

57、盧俊義

58、索超

59、燕青

60、蔡福

61、蔡慶

62、石勇

滄州:

63、柴進

正定

64、孟康

鄴城

65、陳達

定州(中山府)

66、焦挺

67、杜興

涿州

68、段景住

四、江西省 江州(九江)

69、戴宗

70、穆弘

71、張橫

72、張順

73、童威

74、童猛

75、穆春

76、李立

洪都(南昌)

77、侯健

五、江蘇省 金陵(南京)

78、石秀

79、安道全

80、馬麟

81、王定六

徐州

82、項充

83、李袞

蘇州

84、鄭天壽

六、山西省 蒲東(運城)

85、關勝

86、郝思文

87、楊春

太原

88、呼延灼

89、楊誌

上黨

90、董平

七、安徽省 廬陵(合肥)

91、李俊

定遠

92、朱武

93、李忠

兩淮:

94、王英

八、陜西省 華陰:

95、史進

西安

96、裴宣

延安

97、湯隆

九、湖南省 潭州(長沙)

98、蔣敬

99、呂方

十、重慶市(嘉陵)

100、郭盛

十壹、天津市 薊州:

101、公孫勝

十二、海南省 (瓊州)

102、孫立

103、孫新

十三、湖北省 襄陽

104、鄧飛

黃州(黃岡)

105、歐鵬

十四、遼寧省 開州(鳳城)

106、秦明

十五、甘肅省(渭州)

107、魯智深

東潞州:

108、劉唐

按籍貫來說,梁山好漢籍貫起碼覆蓋了今天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北京、天津、海南、四川等14個省市。

以前的時候經常聽到壹句話,梁山108將,72位在鄆城。這句話聽起來是說梁山好漢大部分都來自山東鄆城縣。但讀過水滸傳之後,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這麽回事。

既然說省份肯定是以今天的行政劃分來說。梁山雖然位於山東,但108好漢大半不是山東人。好漢們籍貫所涉及的省份包括了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甚至華南的十幾個省市。

首先肯定是看山東省。經過初步統計,山東應該有38人:宋江、吳用、李逵、花榮、李應、朱仝、雷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解珍、解寶、黃信、單廷圭、魏定國、蕭讓、燕順、扈三娘、鮑旭、孔明、孔亮、金大堅、宋清、樂和、龔旺、丁得孫、宋萬、杜遷、周通、鄒淵、鄒潤、朱貴、朱富、李雲、顧大嫂、郁保四、白勝、時遷。

河南(16人):林沖、秦明、張清、徐寧、楊雄、韓滔、彭玘、楊林、淩振、樊瑞、陶宗旺、曹正、薛永、施恩、張青、孫二娘。

河北(13人):盧俊義、柴進、武松、索超、燕青、孟康、陳達、杜興、蔡福、蔡慶、焦挺、石勇、段景住。武松的籍貫有點疑問,因為從滄州到清河根本就不需要經過景陽岡,有人猜測清河不是今天的清河。

山西(7人):關勝、呼延灼、董平、楊誌、劉唐、宣贊、郝思文。

江蘇(7人):石秀、安道全、項充、李袞、馬麟、鄭天壽、王定六。

江西(7人):戴宗、穆弘、童威、童猛、侯建、穆春、李立。

安徽(6人):李俊、張橫、張順、朱武、王英、李忠。

陜西(5人):魯智深、史進、裴宣、楊春、湯隆。

海南(2人):孫立、孫新

湖北(2人):歐鵬、鄧飛

湖南(2人):蔣敬、呂方

四川(1人):郭盛

天津(1人):公孫勝

北京(1人):皇甫端

通過匯總,涉及到的省市應該有14個之多,甚至更多,因為其中有的人沒有明確指出他的籍貫,只是說了他在哪當官,比如單廷圭和魏定國等。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在北宋,海南仍然屬於莽荒之地,蘇軾就曾被發配海南,寫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來苦中作樂,但居然還有孫立和孫新兄弟倆不遠萬裏跑到山東來。北京在當時屬於遼國的地盤,梁山好漢裏居然還有皇甫端這個遼人。

盧俊義五虎八驃魯智深這些頂端戰力,居然只有花榮和朱仝兩個是山東人,山西卻有五虎之三。書中單獨作傳的梁山好漢,只有主角宋江是山東人,史進、魯智深、林沖、楊誌、武松、楊雄石秀等人居然都不是山東人。可能施耐庵認為山東好漢都沒啥可寫的。

更難以理解的是,梁山好漢來自五湖四海,但他們大都聽說的宋江,甚至有很多人就是沖著宋江的名聲來的。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小人物宋江是如何把自己及時雨的名聲傳播到河北、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半個中國,讓全國各地好漢聽到宋江大名就馬上倒地下拜口稱宋江哥哥的?要知道在三國演義裏,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臥龍鳳雛都需要別人推薦,才能為劉備所知。

梁山壹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出鄆城。其余多是富家後,只因不平山上行。

呼延灼,內蒙赤峰人。母親是蒙古族人,父親是山西太原人。是壹百單八將裏的唯壹有蒙古族血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