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十壹”國慶期間,常熟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廣泛組織機關單位、學校、企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及各行各業工作人員開展主題活動。
緬懷革命英烈
9月30日,市委書記周勤第,市委副書記、市長焦亞飛,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崇華,市政協主席王建國等市四套班子領導來到市烈士陵園(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寄托深切哀思和無限敬仰。
升旗儀式
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沙家浜風景區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和國成立71周年升國旗儀式。
壹面面紅旗迎風飄揚在常熟大街小巷
用最美的“中國紅”
向祖國真情告白
國畫展覽
在碧溪美術館,蘇州國畫院、碧溪街道等聯合舉辦“身邊的小康”蘇州國畫院走進碧溪中國畫作品展,生動展現全面小康路上新中國發展成就,激發愛國心、激揚報國誌。
“我與國旗合影”活動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國慶假期鄒城孟府天天都有“開筆禮”
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國慶假期,鄒城孟府景區精心準備了開筆禮活動,讓孩子們領略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邁出勤奮好學、尊師孝親的第壹步。
壹大早,在鄒城孟府景區,30多名小學生參加了壹場別開生面的“開筆禮”儀式,“正衣冠”、“朱砂啟智”、“擊鼓明誌”等壹系列特色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在這裏學習了壹些做人的道理,壹定要尊重師長、孝敬父母,和小朋友好好交往,要把這種傳統的好文化傳承下去。”學生鄭安妮告訴記者。
在開筆禮活動中,孩子們身著漢服、手執毛筆,在老師的帶領下,壹筆壹畫寫下壹個個“人”字,在壹撇壹那之間識字習禮,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今天學習了用毛筆寫‘人’字,老師也教給我們壹些做人的道理,我以後要好好學習,做壹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學生徐壹航說。
據了解,近年來鄒城市積極探索實踐“旅遊+教育”新模式,研學旅遊日漸成為產業新支點,引領旅遊新風尚。今年國慶假期期間,鄒城孟府景區每日天都有壹場“開筆禮”活動,讓孩子們在旅遊中研學,在研學中汲取營養。
“開筆就是寫壹個大寫的方正的‘人’字,這個‘人’字的壹撇壹捺,它是相互的扶持,作為壹個人要堂堂正正,站的正走的直,這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做人的道理。”
(家庭教育)
國慶中秋雙慶:萍鄉這所學校組織留守兒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為關愛農民工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壹定程度上彌補缺失的親情,幫助他們度過壹個健康快樂的佳節,9月29日,上栗縣長平中學《依托萍鄉市蒲公英誌願者協會開展留守學生研學實踐》課題組老師以中秋節為契機帶領60多位留守孩子到長平村月餅街體驗老月餅制作工藝,了解家鄉本地地方特色,豐富傳統文化知識。
長平中學副校長林小菊,萍鄉市蒲公英誌願者協會會長、長平中學課題組負責人陳麗及該校教師陳勇等人與留守學生壹同,溯源中秋文化、學習制作月餅。
長平村月餅街有著200多年的歷史,自古至今主要以三種原料形成,它們分別是酥料、面料和餡料。長平老月餅形制古樸,口味醇厚,酥綿爽口,甜而不膩,以“外酥內軟,香甜可口”而名聞四方。
在師傅們的指導下,同學們饒有興趣地學習手工制作月餅:準備好了三種必備餡料後,接下來就是搟面、包料和包餡……孩子們把包好的月餅壹個壹個在烤盤上擺放整齊,放入烤箱,設定好溫度後大概烤上七八分鐘,出爐,酥軟香甜的月餅就做好了。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用文字、圖片、繪圖、表格、思維導圖等形式呈現研學成果。雖然孩子們制作的月餅並不是那麽完美,但他們感受到了中秋節帶來的快樂和甜蜜。
留守學生劉晨說:“這次活動讓我品嘗到了家鄉的老味道,月餅很香。我要努力學習,壹定要讓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月餅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看著手藝人辛勤地做著月餅,店主十分好客,還送了我們新出爐的月餅,熱氣騰騰的,我的心是暖暖的!”學生楊可妮樂呵呵地說,“月餅是傳統美食,中秋節是傳統節日,我們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讓家鄉的特產能夠遍布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