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辣火鍋底料;
魚丸、鵪鶉蛋、百葉、金針菇、午餐肉、蔬菜、豆腐、雞心(穿1顆代表心想事成,2顆代表心心相印,註意如果穿了3顆,後果自負哈)。。。什麽都可以,只要是妳喜歡吃的!
做法:
1、各種材料穿成串;
2、做壹鍋水(如果是平鍋就要盡量口大,如果是口小的鍋就要盡量深,總之要把所有的材料都能沒過);
3、水開後倒入火鍋底料;
4、根據食材的易熟程度,陸續放入串煮熟;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它的制作如下。
≮做法≯
1、在事先將礬、堿、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搓長條盤起來餳壹會兒,然後揪成40克壹個的小劑。
2、將麻仁用開水拌起來,將小劑粘上拌好的麻仁,搓成10厘米長的小條碼在盤中,碼3至4層再餳著。餳好後,拿起兩小條用手搓成均勻的長繩條2根,對頭折兩個來回成8根,兩頭捏在壹起,成兩頭尖、當中大的棗核形或扇形狀,用油炸熟即成。炸時鍋內花生油五成熱,拿著饊子麻花的捏頭處,將坯子下入油鍋來回擺動使其定形,待坯子稍硬挺後,整個入油中炸,炸成棕黃色即成。
北京焦圈
≮做法≯
用溫水化開鹽、堿、少許礬,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團後,用手反復壓揉面團,揉勻後放案板餳3個小時,然後把面團壓扁,用刀切成5厘米寬的條,取成條面坯置案板,用壹手按住壹端,另壹手托住面坯的另壹端,捋成長扁片,厚約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寬的劑(壹般50克面切14小劑),每兩個劑疊在壹起,用小炸刀中間切壹刀,兩邊不能切通,稍連壹點,油燒至五成熱時,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壹頭下油鍋,隨即用筷子從中間撐開,使之成手鐲形,定形後翻過來,炸至棗紅色出鍋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TIPS≯
除焦圈外,北京還有壹種叫半焦果子的小吃,其做法和焦圈差不多,僅炸制後的形狀不同,焦圈呈圓形,半焦果子是兩頭尖,中間大,呈棗核形,不如焦圈酥脆,用它夾燒餅吃,也是北京傳統的早點品種之壹。
糯米藕餃餌的制作材料:
糯米2000克,大米500克,湖藕3500克,精鹽2.5 克,辣椒粉5克,五香粉10克,菜籽油5000克(約耗500克)。
糯米藕餃餌的特色:
糍糯柔軟,外皮略脆,餡料松散,香而微辣,是湖南洞庭湖壹帶的風味小吃。
教您糯米藕餃餌怎麽做,如何做糯米藕餃餌
1.將大米、糯米壹起用清水浸泡4小時,淘洗幹凈,瀝去水分,入甑蒸約3O分鐘,在飯面上撣壹次熱水,蓋好再蒸約30 分鐘即熟。米飯倒人盆內,稍壓緊,用布蓋上保溫。案板上抹上壹層菜籽油,趁熱將飯分次置案板上揉勻,搓成圓條,***摘成100個劑子。
2.湖藕洗凈去節,剁碎成細末,盛人盆內,加辣椒粉、五香粉、精鹽拌勻。炒鍋置中火上,將拌好的藕末入鍋炒熟成餡料。
3.逐個劑子按成約3.3 毫米厚的圓皮,每張分別放上餡料10克,對折成半圓形,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將邊緣朝中間稍擠壓緊,使之呈三角形餃餌生坯。
4.鍋內加菜籽油,燒至七成熱時,將藕餃坯入鍋炸至金黃色時,撈出瀝去油即成。
糯米藕餃餌的制作要領:
1.蒸米飯時要用旺火,揉米飯時要揉勻;
2.油炸時不要炸過,以免焦糊。
米雪花泡的制作材料:
早稻米1000克,熟米飯500克,綿白糖450克,芝麻15克,菜籽油1500克(約耗300克)。
米雪花泡的特色:
形似扇狀,色澤白中帶黃,質脆松泡,味香甜,入口即化,故名“米雪花泡”。
教您米雪花泡怎麽做,如何做米雪花泡
1.將大米淘洗幹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取出沖凈與米飯拌勻,加清水1500克磨成細滑的漿,盛人盆內,加入綿白糖、芝麻拌勻制成粉皮(制法同湖南牛肉米粉)。
2.冷卻的粉皮切成相等的四塊(呈扇狀),置竹篩內晾於。
3.鍋內加菜籽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粉皮,炸至浮起、表面起泡時,撈出瀝去油即成。
米雪花泡的制作要領:
1.大米冬天可浸泡4小時;
2.油炸時不宜用旺火,以免焦糊。
面窩的制作材料:
大米4600克,芝麻50克,黃豆400克,蔥花500克,精鹽100克,芝麻油5000克,姜米100克。
面窩的特色:
色澤金黃,呈圓窩式,中間薄焦酥,邊圈厚柔軟,味正,含有蔥、姜、芝麻香,膾炙人口。
教您面窩怎麽做,如何做面窩
1.把大米放入清水盆中淘洗,去掉雜質,洗凈瀝出,仍放入盆內,加黃豆150克,用消水浸泡至水分滲透米內,瀝出,磨成細漿盛盆。
2.剩余黃豆250克盛入缽內,下清水浸泡至滲透。磨成豆漿,盛人缽內。
3.把大米漿盛入盆內,放入精鹽、蔥花、姜米攪拌均勻,再對入適量黃豆漿(在開鍋炸面窩時,邊炸邊加入豆漿,促使米漿發酵起泡)拌勻。
4.把芝麻油入鍋置旺火上,待油燒至八成熱,左手執鐵制圓形窩勺(中間凸出),先將芝麻撒入窩低,然後舀壹勺米漿放人窩內,用勺邊順著劃壹道勺印,呈空心窩狀,放入油鍋中炸,至壹面呈金黃色時,翻出鐵勺中的米窩,用鐵火鉗夾實翻面繼續炸,待兩面呈金黃色時,用鐵火鉗鉗出即成。依此法壹壹炸完。
面窩的制作要領:
1.米漿要加黃豆漿,加的時機要恰到好處;
2.油炸時油溫不宜太高,操作快速,變黃色即成。
炸糕粑的制作材料:
糯米4000克,大米1000克,黑芝麻100克,精鹽125克,植物油5000克(約耗600克)。
炸糕粑的特色:
湖北武漢名優風味小吃。
炸糕粑的特色:
色澤淡黃,外焦脆內糍糯,麻香味美。
教您炸糕粑怎麽做,如何做炸糕粑
1.將糯米、大米用清水淘洗幹凈,放入盆內,加清水浸泡8小時(夏季泡4小時),撈出用水沖洗幹凈。
2.將泡好的糯米、大米入籠,置旺火沸水鍋上,蒸熟取出,倒入盆內,加精鹽和開水攪勻,待水分滲入米內,用木棍振揉成糍飯,取出放在案板上,鋪成約3.3厘米厚見方的大塊,撒上黑芝麻,切成長約13.3厘米、寬約6.6厘米的糍粑100塊。
3.鍋置旺火上,加植物油燒到八成熱,放入糍粑炸,待兩面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即成。
炸糕粑的制作要領:
1.糯米、大米要浸泡充分,入籠蒸熟爛為宜;
2.用木棍攪至粘稠為佳;
3.炸時油溫不宜過高或過低。
三鮮豆皮的制作材料:
去皮豬肉(瘦七肥氣)350克,水發香菇25克,鮮蝦仁200克,水發玉蘭片100克,叉燒肉75克,熟豬油175克,凈豬心100克,料酒10克,凈豬口條100克,雞蛋4個,凈豬肚100克,精鹽35克,糯米700克,味精5克,大米200克,醬油50克,綠豆100克。
三鮮豆皮的特色:
武漢市素以烹制"三鮮豆皮"著稱的老通城酒樓,於1946年開業。由於該店的"豆皮"味美質佳,能適合各地方人士的口味,並以選料嚴格,用料齊全,制作精細,堅持特色而馳名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外地人常慕名而來,無不以壹嘗為快。
三鮮豆皮的特色:
色澤金黃透亮,鮮艷奪目,皮薄軟潤爽口,滋味鮮美,含有蝦、菇、肉香。
教您三鮮豆皮怎麽做,如何做三鮮豆皮
1.把綠豆磨碎置清水中浸泡4小時,去殼洗凈,大米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6小時,與綠豆壹起混合磨成細漿(綠豆二成,大米四成)。
2.將豬肉洗凈,切成約6.5厘米寬、3.3厘米厚的肉塊。豬肚、豬心、豬口條放入鍋內,加清水浸沒,在旺火上煮1小時左右,再放入豬肉合煮,加入醬油、料酒、味精、精鹽、清水500克燜燒,待燒熟入味,撈出晾涼,與叉燒肉壹起分別切成如豌豆粒大的丁。香菇、玉蘭片切成小丁,分別放入沸水鍋中煮10分鐘,撈出晾幹。鮮蝦仁洗凈。
3.炒鍋置旺火上,下入熟豬油燒熱,放入玉蘭片丁煸炒5分鐘,再放入香菇煸炒幾下,將煮肉鹵汁倒入燒10分鐘,再將豬肉丁、鮮蝦仁、口條丁、豬心丁、肚丁、叉燒肉丁入鍋合燒10分鐘,待鍋內原料全部燒熟入味,鹵汁漸漸烹幹,起鍋成餡。
4.糯米洗凈,在清水中浸泡8小時,撈出瀝幹水分,上籠用旺火沸水蒸熟。取出稍涼,即下鍋置中火上,加入熟豬油、精鹽、溫水炒勻,待糯米入味炒散時,盛在盆內保溫待用。
5.鍋置火上,用少許油和水刷鍋,待鍋燒至紅滑時,將綠豆米漿舀入鍋內,迅速用蚌殼把鍋心漿朝上向四周燙勻,成圓形豆皮,打入雞蛋4個,用同樣方法塗勻,蓋上蓋,減低爐火,烙1分鐘成熟皮。
6.用小鐵鍋鏟將熟皮周圍鏟松,用雙手把豆皮翻過面來,均勻地撒入精鹽,再將熟糯米在皮上鋪勻,再撒入炒好的肉餡及蔥花,把豆皮周圍邊角折疊整齊,將米及肉餡包攏,沿豆皮邊淋入熟豬油,邊煎邊切成小塊,迅速翻面,再澆入熟豬油,起鍋分別盛入盤內即成。
三鮮豆皮的制作要領:
1.綠豆米漿要磨的細面勻,無渣;
2.餡料要煨至入味軟滑,無汁;
3.煎時火不宜太大,上色不宜過重,切成的塊要大小均勻。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面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壹般在下午售賣。有詩說:“午夢初醒熱面茶,幹姜麻醬總須加。” 喝面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壹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為什麽要用這種吃法呢?這與品嘗面茶的風味有關。
柿面糊塌的制作材料:
精面粉、軟柿子各2500克,菜籽油7500克(約耗750克)。
柿面糊塌的特色:
香甜綿軟,顏色金黃。
教您柿面糊塌怎麽做,如何做柿面糊塌
1.將柿子去皮、蒂,放入面盆內,用搟面杖攪勻成糊,加入面粉攪拌,即成柿子面糊。
2.用手鏟將面糊攤入"糊塌提"內,壹同放入油鍋內炸至五成熟,待"糊塌"脫離"手提"時,翻過來復炸,待兩面呈金黃色即成。
柿面糊塌的制作要領:
炸制時油溫不宜過高,以免焦糊。
註"糊塌提"是用鐵片或鐵勺改制的外凹中凸、邊高2厘米的圓形手提。
哈哈。夠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