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雖然不算風景名勝,那裏的海雖然沒有我們的“母親河”那麽磅礴,那裏的山雖然沒有華山那麽險峻,但也別有壹番風味。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霞浦有什麽好吃的美食,希望大家喜歡。
霞浦晚熟荔枝
霞浦晚熟荔枝屬我國最北緣經濟產區荔枝品種,具有遲熟、醮核率高、優質等特點。近年來,在縣科技局指導扶持下,改良品種、科學管理,產量不斷增加,年均采摘量800多噸,產值400多萬元,為果農增加了收入。
霞浦種植荔枝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據縣誌記載,宋末文天祥參軍謝翺詩《故園秋日曲》壹句“食盡滿園綠荔枝”表明當時霞浦栽培荔枝已相當廣泛。縣誌記載,明代以前從福州傳入元紅品種,植於東吾洋沿岸地區。明代列為貢品,年納貢140公斤以上。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參加全國荔枝科研協作組,承擔荔枝豐產、穩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1991年在北京參加“七五”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獲銀獎。制訂的《霞浦晚熟荔枝》地方標準已由省質監局2001年9月發布。2003年再次被福建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局、福建省優勢果類發展規劃(2004-2010年)列為荔枝生長優勢產區,2006年被定為農業部南亞熱作名優基地。是農業部《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6-2015年)》特色果品荔枝優勢區域。霞浦晚熟荔枝主栽品種為“元紅”,荔枝分布的東吾洋內海灣,獨特的地理環境,造成了同緯度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適宜於荔枝生長發育,荔枝在域內表現大果、遲熟、質優、醮核、無霜凍等特點,多次經省農業廳、農大、農科院荔枝專家論證,霞浦荔枝地緣晚熟優勢明顯,為全國最北的荔枝經濟栽培產區。果實心形,果頂漸尖,頂端鈍圓,果肩微凸,果面鮮紅色,龜裂片隆起小刺;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質細滑,汁多化渣,甜酸適口,香氣濃醇;可溶性固形物17-23%,單果重20-25g,醮核率80%以上。
霞浦沙江牡蠣
霞浦沙江牡蠣 霞浦縣沙江鎮農業服務中心
霞浦沙江鄉壹帶產量較高。所制蠣幹,顆粒飽滿,呈金黃色,香醇甘美。
寧德大黃魚
體黃唇紅、肉質鮮美的大黃魚素有“國魚”之美譽,而寧德素有“大黃魚之鄉”的美稱,是我國大黃魚產業的發源地與最大規模的養殖基地,年養殖大黃魚近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出口量約占全國的80%。以大黃魚為主打品牌的水產業成為閩東地區的產業支柱,並引領寧德漁業產業走向規範與興盛。
霞浦海帶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位於福建省東北部,臺灣海峽西北岸,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著名的東沖半島之上。霞浦縣素以灘塗養殖聞名,擁有中國最美的灘塗風光。
“霞浦海帶,是全國最好的海帶,其口感之美,質量之優,舉世無雙,是集佳肴良藥於壹體的珍寶!”寧德市海洋漁業局的壹位專家這樣說。據了解,由於霞浦縣海域不存在工業汙染,同時海帶養殖的區域,都和大黃魚等海水魚養殖區域相鄰,擁有清潔、富含營養物質的海水,使得霞浦海帶不論從形態、口感、營養,都優於國內其他海域生產出來的海帶。
據霞浦縣誌記載,霞浦縣沿海水域在低潮線下2米~3米深度巖石上分布有野生海帶。20世紀40年代,三沙鎮沿海和海島鄉農(漁)民開始零星采收養殖,使霞浦成為南方最早采養海帶的縣。經試驗性養殖取得成功後,閩東海帶育苗室(後稱三沙漁業公司育苗室)利用自然光進行室內種海帶培育和采苗試驗,亦獲成功,並開始批量向海帶養殖區供應秋苗。上世紀80年代初,三沙漁業公司育苗室海帶夏苗在自然海區渡夏成功,大大提高了生產高產優質海帶的能力。經過50多年的不斷發展壯大、技術革新和苗種選育培養,霞浦海帶形成了獨有的品質特色。霞浦海帶產區已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列入“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霞浦榨菜
霞浦是全國三大榨菜基地之壹,霞浦的氣候、土壤都十分適合種植榨菜,出產的榨菜個大、肉質好,最大的可達3.5斤,許多回來探親的華僑都喜歡吃本地榨菜。霞浦縣把榨菜作為霞浦三大品牌之壹來抓,全力爭創“霞浦榨菜”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形成自己的品牌。
“霞浦的氣候、土壤都十分適合種植榨菜,出產的榨菜個大、肉質好,最大的可達3.5斤,許多回來探親的華僑都喜歡吃本地榨菜。”縣農業局經作站站長胡誌強說。為推動榨菜產業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今年,這個縣把榨菜作為霞浦三大品牌之壹來抓,全力爭創“霞浦榨菜”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時,農業部門深入開展技術培訓,在生產關鍵時節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生產,並引導種植大戶組建專業營銷隊伍,成立霞浦古縣鑫農榨菜專業合作社,穩定榨菜價格,及時解決種植戶在生產、銷售、加工等環節出現的問題。
在去年秋收過後,霞浦農業部門就積極引導農民把水田放幹、挖溝整田,種植榨菜,並為農民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看好榨菜行情的孫篤存也信心滿滿,給我們算壹筆經濟賬:按經濟價值算,種榨菜比種油菜、水稻等其他作物經濟價值就要好得多,每畝都要增加1000元錢;按時間來推算,榨菜更方便於大春生產,可在當年11月至第二年3月這段冬閑時間種植,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冬閑田”就變成了“掙錢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