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糾正幾個觀念:
發音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我壹直認為能說標準英語或美國口音很酷。和在美國留學回來做親子雙語老師的哥哥聊過之後,發現美國真的是壹個充滿了各種英語口音的大熔爐,各種口音都能表達出來。歌手約翰尼·卡什帶著美國南方口音演唱了壹堆格萊美獎歌曲。谷歌董事長皮才先生是印度哥們,操著濃重的印度口音指揮著世界頂級科技公司。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了最權威的講話,盡管他的母語不是英語。
不用擔心妳的口音會對孩子的口語產生偏見。有口音也沒關系。在英語國家看來,更重要的是把英語說清楚,讓別人聽得懂。
所以,妳不妨在口語清晰度上下功夫,說慢點,發好每個音節。如果妳不確定單詞怎麽發音,下載壹個可以發音的漢英詞典APP,查壹下音標,跟著讀幾遍就行了。
寶寶入學前妳的英語水平就夠了。
英語不標準不代表不會說英語。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家長,大部分初中英語水平都很好,也就是說,會說蘋果、狗、天空等基本單詞,只知道英語拼寫的規則。
我們有時會想象,對嬰兒來說,雙語太難了。其實6歲以下的寶寶需要學習的詞匯都是那些特別基礎的,父母的詞匯完全可以hold住。這些基本的英語單詞可以在親子閱讀、童謠、日常對話中教給寶寶。如果寶寶在幼兒園能輸出100左右的英語單詞,能用簡單的短句表達出來,這是相當不錯的雙語基礎。
而且,即使畢業多年後英語還給老師,成人的英語水平依然可以不斷提高,和寶寶壹起學習進步才是最好的優質伴侶。比如買壹套英語詞匯卡,把繪本裏不會的單詞找出來貼在家裏的冰箱上,和寶寶壹起學習。有終身學習能力,真正對英語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營造壹個喜歡英語的家庭氛圍。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啟蒙。
雙語寶寶是陪伴,不是教
對於雙語啟蒙來說,家長在家裏扮演的角色其實不是“老師”,而是壹個積極的陪伴者,也就是說,寶寶的英語學習某種程度上不是教的,而是陪伴的。英語有限的家長可以不看書聽,比如每天和寶寶壹起聽15分鐘的英語繪本和兒歌。
這裏聽繪本是100%投資。要邊聽邊和寶寶壹起翻頁,並隨著音頻指出繪本裏的東西,而不是壹邊聽繪本壹邊玩父母的手機。孩子很世故,家長也看得出來是不是真的看重雙語啟蒙。
我和童華順聽英文兒歌的時候,我會壹邊聽壹邊做自己的動作,甚至自己唱。她看到媽媽參加,就很有興趣參加。
不要問寶寶“這個/那個怎麽說”
我們如何教寶寶把漢語作為母語?看到什麽就告訴寶寶它的名字,對吧?學英語也應該如此。比如我帶童華順去超市看到香蕉,會直接說是香蕉。很多家長經常犯的錯誤是問寶寶“蘋果英語怎麽說?”“孫英語怎麽說?”
不要!威爾。是啊!這裏!樣本!這樣寶寶心裏苦,就會煩。這種問答方式特別容易誤導寶寶發展翻譯思維(靠中文學英語)。7歲之前,寶寶的大腦是建立英語思維的關鍵時期。大腦有像母語壹樣學習外語的能力,直接正常地告訴寶寶事物的英文名稱就行了。
建立壹個純英語環境的小宇宙
英語能力不是單靠練習或者被動的聽力刺激(所謂的磨耳)就能建立起來的。寶寶的語言能力大部分時間是通過對話獲得的。所以,父母有必要在家裏和寶寶保持壹定程度的英語交流。
最理想的方式是父母壹方說中文,另壹方堅持說英文,但對於英語水平有限的家庭來說有點困難。雙語啟蒙專家提出的另壹個建議是,每天固定壹個時間或者場景,養成在這個場景下只對寶寶說英語的習慣。比如每天睡前看幾本英文繪本,或者每天晚飯後花半個小時,只用英文交流或者營造純英文環境(唱兒歌、看動畫片、看書、玩遊戲)。
下面是幾個具體的練習方法,從輸入到互動對話,壹步壹步的學習:
01英語童謠
網上的免費資源太多了,比如超級簡單的歌,鵝媽媽等等。,這些也都在小米盒子裏。對於磨耳階段的孩子來說完全夠用,但是壹首兒歌壹定要反復聽,有空的時候會放出來當背景音樂。旋律熟了,自然會哼唱。
英語分級閱讀材料
分級讀物有很多種。我自己家給紅袋鼠的孩子買了BEC學英語。有光盤圖畫書和點讀筆。每本書都有壹個主題,童華順非常願意參與。此外,如牛津土豆系列、海曼系列、培生英語、Stepinto reading(即蘭登)、牛津樹等。,其實選壹套能讓寶寶學會的就很好了。壹般賣家都會裝壹個讀書筆直接買,所以適合懶媽媽不用自己學習和裝飾書包。
皮爾森的色彩更豐富,有故事情節,可以當小繪本。牛津樹壹般是孩子們的最愛,故事情節新穎有趣。唯壹的缺點是過去式的表達,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困惑,但總體來說,這是壹套值得入讀的書。這些書有配套的音頻,或者在喜馬拉雅山上找到。老人們看完書沒事就放音頻,時間長了效果就出來了。
總的來說,分級讀物還是比較枯燥的。讀這個的目的壹是積累詞匯和句型,二是培養親子共讀的好習慣。最好是用表演的形式用道具把每本書展示給孩子看,而不是坐在壹起看。孩子根本沒有耐心去執行閱讀。他覺得這是妳發明的新遊戲,參與度很高。
英語動畫
啟蒙初期,所有的英語都是跟朵拉學的。其他的,如米其妙吳渺,喬虎ABC,霍霍兔和旺旺隊,都有英文版。但是因為我們的母語已經很深了,寶寶的排斥性比較高,只能看語文和英語。英語中的佩內洛普或粉紅豬小妹完全不能接受。
04離線/在線機制
以為把孩子放在機構或者雙語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這種想法很幼稚。家庭教育永遠是父母以身作則的最好方式。不要只羨慕那些學習好的人,要看看背後父母付出了多少。大多數孩子的智商都在正態分布範圍內,實際差距是父母拉開的。
說起線下機構,我聽了不少。總的來說還是以跳為主,很多都是多媒體教學。但是如果我離開這種情況,我的寶寶就不能安靜地坐著。她喜歡情景互動,並能融入其中。課程也是基於主題的。按照ABCD記單詞的方式不適合我家寶寶。之前寫過壹篇體驗文章。詳情請看這裏:2.5 -3歲寶寶聽啟蒙機構的報告,但她很看重。......
在線機構可以隨時隨地和外教進行口語互動學習訓練,這顯然是目前比較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通過網絡與真正的外教壹對壹聊天互動。她把上課當成看動畫片的有趣事情,經常和老師開心地跳舞。壹邊玩壹邊和外教交流,不知不覺學到了壹套課程。而且不受線下機構課程時間限制,解決了家長在雙語陪伴上的先天不足,滿足了高頻需求。
而高頻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根據線下課程,單節課的費用從130-300元不等,而線上課的價格基本在40元左右。對比40元內1節課和130人民幣1節課,很明顯40元內的成本更有可能高。
而且在線機構不僅解決英語學習問題,還能起到很好的幫助家長降低焦慮的作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解決學習、社交、情感方面的問題。因為通過與外教的高頻對話,孩子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面對外國人時也不再擔心,人際交往變得輕松很多。
最後要說的是: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要堅持下去,不要總找借口打斷。有的同學天天背牛津詞典,最終成為大才子,那麽最可貴的就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日復壹日的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