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兵蟹將――沒有戰鬥力的部隊
時間:4月27日-8月22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壹展廳
票價:免費
蝦蟹屬於甲殼類高等動物,親緣關系和身體結構相似。它的額劍和爪子像劍士和勇士,通常被稱為“蝦兵蟹將”。它們與人類密切相關。它們不僅是作家和藝術家的創作源泉,也是美食家的美味佳肴!2021 4月27日至8月22日,廣東省博物館特別策劃了壹場“夏冰·謝江”館藏原創展——蝦蟹盛宴,以饗觀眾。
螃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觀眾可能不知道它們的自然科學知識。展覽以展示蝦蟹類自然科學知識為主題,精選了化石標本、活蝦蟹標本及相關文物共370件展品。觀眾可以通過展品追溯蝦蟹的起源,分析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通過觀察分析了解蝦蟹的種類和特征,從而辨別蝦蟹的“真”與“假”。
展覽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蝦蟹溯源”,通過壹系列珍稀化石展示蝦蟹的祖先及其進化路線。蝦和蟹哪個先來?先遊泳還是先爬行?也許觀眾會在這裏找到答案。第二部分“認識蝦蟹”,展示了蝦蟹的基本知識。通過展示蝦蟹的形態結構、基本特征和棲息地,觀眾可以詳細闡述哪些節肢動物可以稱為蝦蟹。第三部分“夏冰·謝強的真假”是展覽的亮點。在近萬種以“蝦”和“蟹”命名的甲殼類動物中,只有部分成員可以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蝦和蟹。通過劃分蝦的四大科和蟹的主要流派,列出並展示了近50種蝦和250種蟹的活體標本和圖片,涵蓋了生活中最常見的物種,使觀眾掌握了辨別“真假”蝦和蟹的能力。第四部分“蝦蟹文化與美食”,豐富了整個展覽的內涵。主要展示與蝦蟹相關的文學、飲食和藝術創作,帶領觀眾從文學和藝術作品中體驗生活中蝦蟹的各種有趣故事和飲食文化。
展覽期間還將陸續舉辦策展人導賞、學術講座和科普教育活動,讓觀眾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對展覽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時,還將推出展覽文化創意產品和科普立體繪本,讓觀眾看完就能把展覽帶回家。
蝦蟹與人類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共同生活,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展覽通過展示蝦蟹物種,引導和呼籲人們保護蝦蟹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們的大自然。
這個展覽是免費的。目前,廣東省博物館所有會員預約在不同時間段參觀。請通過官方微信官方賬號提前預定門票。預約期間需佩戴身份證(原件)、帶有“粵康碼”或“穗康碼”的藍色或綠色口罩,體溫檢測合格後方可入館。
來源:廣東省博物館
010-10時間:5月13日至8月29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
票價:免費
自唐代以來,嶺南佛教中出現了壹些擅長文筆和繪畫的人。特別是明清時期,以自然僧人為代表的嶺南寺院僧人迅速崛起。閑暇時,他們致力於詩歌、繪畫和書法,並以海納洛夫斯寺為主要活動場所,或聚眾寫詩和講學。
本次展覽以嶺南寺廟僧人的書畫和最窄寺廟的文化藝術為切入點。壹方面系統梳理和呈現了嶺南寺廟佛教書畫的發展現狀和獨特價值。另壹方面,選取最窄寺作為典型案例,充分展示其在詩書畫、刻經、園林、盆景藝術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兩個方面各有側重,相互呼應。通過兩次相對的演繹,觀眾得以壹窺嶺南寺廟僧人在廣東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和特殊貢獻!
主辦單位:廣東省博物館
協辦單位:廣州市佛教協會、廣州海納佛寺、廣州美術館。
依托單位: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清遠市博物館、佛山市博物館、江門市江海區博物館。
來源:廣東省博物館
禪意風雅——嶺南禪寺和海匡寺佛教書畫文化藝術展
時間:2010 65438+2月12-20265438+8月8日0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二展廳
20世紀初,廣東發生了巨大的商業變革,追求洋貨成為人們消費的主流。因此,“舊貨”(舶來品)以及中外觀念、娛樂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民國時期開始趨同融合。辛亥革命後,男人們剪掉小辮子,梳壹小部分,穿上西裝。女性改良旗袍已成為壹個時代的象征和經典。在省會的街頭,在外國汽車和黃包車相遇的那壹刻,海外華人用相機記錄下久違的奇異風景。在太平廳(西餐廳)交錯的迎賓燈光中,在留聲機悠揚的英文歌曲中,上演了許多像電影壹樣的美麗片段。百年前的海淘是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的?對中國近代工商業的興起帶來了哪些影響和啟示?約伯邀妳回顧民國海淘生活。展覽將從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詳細解讀這個傳奇時代。
2008年7月在廣東省博物館有什麽展覽?
民國時期的海淘生活——20世紀初廣東的洋貨潮
時間:長期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票價:免費或不免費。
本次展覽的特別之處在於,壹系列令人耳目壹新的方形吊墜作為裝飾元素從序廳貫穿整個展覽。通過組合和光影效果,這些或成片、或成線、或成網的懸掛作品在展廳開始時從地面升到空中,仿佛連接天地,又像壹片藍色的海洋,牢牢地吸引了觀眾的註意力,並將他們引入壹個充滿自然元素的空間;而且,掛件時而滾動,時而沿著展覽方向徑直越過展覽,引導觀眾不斷前行;最後,懸掛件被鋪設在展廳四樓和三樓之間的空地上,海洋動物的標本掛在上面。各種海洋動物似乎在藍色的海洋中遊泳,下面還有壹個巨大的恐龍化石標本。恐龍似乎在藍天下玩得很開心。整個展覽根據相關內容分為七個相對獨立的展廳。最後,整個展覽以環保問題和各種環保紀念日的呈現而結束。它可以使觀眾饒有興趣地了解廣東的自然資源,輕松愉快地獲得自然科學知識。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油然而生。
特展廳介紹如下:
從1.0755到79000,利用顯示屏上連續顯示的大尺度模擬景觀、大尺度背景畫和高清地貌圖片,生動展示了丹霞山、湖光巖、西樵山、陽春山、深圳大鵬半島、封開山、恩平山、七星巖、鼎湖山、羅浮山、蓮花山等廣東7個國家地質公園,突出了廣東最重要的國家地質公園。
兩個。“我們的家園——地質地貌博物館”實際上與“地質地貌博物館”處於同壹空間。前者的展示櫃巧妙地嵌入在模擬的大型山體中。
三個。我們的寶藏——礦產資源博物館是壹個展廳,它在形式上與新館獨特的建築外觀相呼應。真正實現了“寶箱裏全是寶”的概念,讓觀眾在欣賞精美珍貴玉石的同時了解相關礦產知識。在展覽中,寶石、翡翠、有機寶石、人造制品和研究石主要以相應的原寶石、切割寶石、玉雕和相關文物展覽的形式進行介紹。同時,廣東在寶石生產、加工和貿易方面的龍頭地位突出。
四個。石寶殿的精神已經通過了100多種不同類型的標本,如蠟葉標本、包埋標本和塑化標本。中國中藥材主產區之壹的廣東展示了地道嶺南藥材和民間藥材,讓觀眾對何首烏、巴戟天、沈香、砂仁、陳皮、佛手、廣藿香、穿心蓮、化州橙等獨具特色的“南藥”有了初步了解,並傳遞了
5.嶺南本草-中草藥館介紹廣東地處熱帶、亞熱帶,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具有獨特嶺南特色的豐富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展覽分為山林生態景觀、灌木景觀、田野景觀、草原景觀和濕地景觀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使用了大量去皮的標本,並與相應的生態環境相結合,使遊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個知識窗口、趣味花園、互動問答等。被加入展覽不僅引起了觀眾的興趣,還教會了他們各種小知識,使他們更加意識到人類與野生動物朋友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6.陸生動物居民——陸生野生動物博物館利用新館獨特的大空間,營造浩瀚深邃的海洋環境,展現擁有中國最長海岸線的廣東豐富的海洋動物資源。展覽特別選取了幾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30多種海洋硬骨魚類、20多種海洋軟骨魚類、大量海洋爬行動物和海洋無脊椎動物。采用剝皮標本、骨骼標本、漫畫、圖片、多媒體等多種展示形式,將觀眾帶入壹個生動的海洋動物世界。穿插著有趣的公園和知識之窗,觀眾可以愉快地獲取知識。
七個。《海洋動物世界-水族館》以生物演化過程中的重大事件為線索,以各個地質時期的代表性化石和以恐龍為代表的大型脊椎動物古生物骨骼標本為載體,結合復原圖、科普漫畫、多媒體等形式,詳細描述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命從無到有、從無到有的漫長演化發展過程。它為觀眾提供了壹個了解古生物發生、演化和滅絕的知識平臺,呼籲人們熱愛自然,引發人們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關註和思考。
商業信息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和入場),周壹閉館(法定節假日及特殊情況除外)。
電話:020-38046886預約、傳真:020-38046880講解、電話:020-38046888預約(咨詢時間:每天9:00-17:00;預約傳真服務:24小時
交通:可乘坐公交886路、886A路、293路至冼村路南站下車,或乘坐公交40路、407路至廣州歌劇院西門站下車。乘坐地鐵3號線至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號線獵德站D出口;APM線前往大劇院站B出口。
廣東省博物館有什麽可看的?廣東省博物館壹月展綜述
廣東山美水豐嶺南富——廣東自然資源展
時間:長期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
票價:免費或不免費。
它是廣東端硯的故鄉。段曦硯,又名段曦硯,因產於古端州(今廣東肇慶市)而得名。它的顏色是紫色的,被稱為紫石、紫雲和紫英。由於其出色的觀賞性和實用性,它被稱為“四大名硯”(段曦硯、佘艷硯、紅寺硯和程妮硯)之首,是中國四大名硯之壹。
廣東省博物館有端硯65,438+0,000余件,是唐宋以來的主要藏品。在廣東眾多傳統工藝中,端硯是最古老的壹種,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它是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展覽中不可或缺的展品。
755-79000的展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展覽部分近200平方米。作為內容的延伸,還展出了其他種類的硯臺、石材和文具。展覽圍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內涵三個主題展開。通俗易懂,通俗易懂,力求在壹定程度上使觀眾對端硯和硯文化產生關註和興趣。
商業信息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和入場),周壹閉館(法定節假日及特殊情況除外)。
電話:020-38046886預約、傳真:020-38046880講解、電話:020-38046888預約(咨詢時間:每天9:00-17:00;預約傳真服務:24小時)
交通:可乘坐公交886路、886A路、293路至冼村路南站下車,或乘坐公交40路、407路至廣州歌劇院西門站下車。乘坐地鐵3號線至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號線獵德站D出口;APM線前往大劇院站B出口。
廣東省博物館有什麽可看的?廣東省博物館壹月展綜述
展覽四:紫石英寧-端硯藝術展
時間:2065438年5月08日。很久以前就管用了。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木雕展廳
票價:免費或不免費。
潮州木雕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民間木雕流派,主要流行於粵東潮州、潮安、饒平、汕頭、澄海、潮陽、揭陽、普寧、惠來等地。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它萌芽於唐之前,起步於唐宋,成熟於明末,興盛於清代,在抗日戰爭時期陷入衰退。新中國成立以來,潮州木雕幾經沈浮,在傳承與發展中獲得新生。歷史悠久的潮州木雕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2006年,潮州木雕正式列入中國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
潮州木雕以其豐富、復雜、精美、精巧和輝煌的藝術風格而聞名。造型各異的精美器皿、物品,富有生活氣息和深厚民俗風情的主題紋飾,生動精美的雕刻技藝,豪華華美的金彩繪畫技法,都生動地展現了潮汕人的時尚風貌和人文精神,獨具魅力!
商業信息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和入場),周壹閉館(法定節假日及特殊情況除外)。
電話:020-38046886預約、傳真:020-38046880講解、電話:020-38046888預約(咨詢時間:每天9:00-17:00;預約傳真服務:24小時
交通:可乘坐公交886路、886A路、293路至冼村路南站下車,或乘坐公交40路、407路至廣州歌劇院西門站下車。乘坐地鐵3號線至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號線獵德站D出口;APM線前往大劇院站B出口。
此外,省博物館4樓自然科學館內的恐龍博物館和水族館也相當壯觀。現在已經重新裝修並重新開放了~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有各種礦物、寶石和動植物標本可供觀賞,也很值得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