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分析?分析什麽?怎麽分析?
這是分析師要面對的三個問題。
這也是本文要講的問題。
第壹部分:為什麽要分析?
當然是為了解決我現在面臨的問題。這是很多人脫口而出的答案。
是的,“以商解商”。從商業案例中,我們可以找到背後的底層邏輯,總結出底層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當我們在實際業務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借鑒他們的方法,由業務來業務。
餐飲行業,尤其是壹些以上班族為主的美食城,就餐時間相對集中,對送餐速度的要求也比較高。如何提高送餐速度,是很多商家面臨的問題。
可以問問壹些有經驗的人,也可以去壹些快餐店。沒有這些資源,研究商業案例是最快的方法。
以麥當勞創業史為題材的紀錄片《企業家》,講述了麥當勞從創立到成為連鎖巨頭的故事。麥氏兄弟通過調整廚具布置,優化流程,打造了“高速送餐系統”,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快速送餐的問題。
那麽,這些門店是否也可以嘗試優化廚房流程,打造自己獨特的高速用餐系統,從而提高用餐效率呢?
第二部分:我們在商業案例中學習什麽?
本文主要從時間橫軸和多維縱軸兩個方面進行研究。這兩個方面構成了商業案例的框架。13
13所謂的“時間橫軸”,是指壹個企業隨著時間的推移所經歷的不同階段。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很多業務壹般可以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我們在研究壹個商業案例的時候,不壹定要從初始階段到現在的所有階段都去研究。我們只需要根據自己的業務所處的階段,研究其業務案例對應的某個階段,省時高效。
再來說說“多維縱軸”。在企業的每壹個發展階段,都有壹些重要的轉折點,壹些生死攸關的決策,這些關鍵的決策可能在資金這個維度,比如如何引入投資,或者如何增加現金流;也可能是地域維度,比如在壹線城市開店,或者在二三線城市開店;或者整個環境維度,比如恰好國家在大力發展壹個行業,或者正在大修壹個行業。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維度,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同樣是導入期,資金雄厚的大公司打造品牌和小公司開始打造品牌,面臨的問題和采取的方法肯定是不壹樣的。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階段和維度,進行詳細的分析。
第三部分:如何研究商業案例?
根據我們的第二部分,商業案例的具體分析方法可以分三步走。
第壹步:先梳理整個案件對象的發展脈絡,在其時間軸上確定每個階段的起點和終點。這個基礎壹定要紮實。
我們可以通過電影、豆瓣、創始人傳記、網站、微信、知乎來梳理。對此,我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研究的案例很經典,那麽建議搜索影視相關的視頻。麥當勞、星巴克、臉書都有相關的紀錄片,可以幫妳準確快速的梳理出整個發展脈絡。然後就是壹些文字上的信息收集。
第二步,選擇妳需要學習的階段,然後重點突破以下幾點:
我可以從哪些維度去分析,哪些是我研究的重點維度;影響其重點方向的節點是壹些不為人知的點,但對後來者很有啟發;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通過關聯案例、對比案例來發現問題。
第三步:輸出強行輸入,尋找相關的物質支持和理論依據。
來源:妳可以求助的人;Get書籍;和其他人。
這樣,壹個案例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內容就形成了。
如果個人分析壹個案例,以上三個步驟基本完成壹個案例分析。如果您正在與他人合作完成壹個案例,您可能需要註意以下問題。
13
該團隊將進行壹項案例研究。最常見的場景是,組長說他負責調查哪個方面,妳負責調查哪個方面,我就調查哪個方面。對於壹個未知的案件,這種先入為主的大家調查分工,很容易導致兩個問題:1。就像盲人摸象,只看到了壹部分。如果沒有整體觀,很可能會導致四面分析,卻沒有抓住重點。2.如果壹個人臨時有事,會耽誤某壹方面的進度,導致缺角。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大家都去查資料,及時在微信上分享有價值的信息,每天晚上進行群內交流和碰撞。這樣做有四個好處:
1.避免重復收集數據,兩者收集的數據互為補充,節省時間;
2.大家都有整體觀,避免了個人因素造成的角度缺失。
3.固定時間交流,克服惰性,起到監督作用:這種方式迫使對方每天都有新的收獲,不然晚上怎麽跟隊友解釋。
4.信息交流,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最終對案例分析的重點達成共識。
綜上,我從為什麽學,學什麽,怎麽學商業案例做了壹個拆解分析。在以後的商業案例分析中,可以嘗試壹下,可能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