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盤點古代太監的變態人格

盤點古代太監的變態人格

孤獨又無聊

太監每天只能生活在皇宮狹小的圈子裏,整天伺候人。生活很無聊,閑暇就是賭博喝酒來麻醉自己的神經。《明史·集火》記載了宦官的日常生活,說他們“吃住隱居,無所事事,睡覺多睡。”他們三五成群,喝酒擲骰子,看紙牌,玩多米諾骨牌,下棋下西洋雙陸棋,直到三更才睡覺。也有不能壹個人吃酒肉的,比如之前聚聚,輪流跑東,幫忙聚聚喝壹杯,談笑風生的都是俗不可耐的。醉酒後的爭執很多,從罵仆人到發怒,到對祖宗父母揮拳相向,為了贏。不過很容易和解,磕頭幾下,流幾滴眼淚,就是我壹如既往的開心。“這些太監活在無聊的年代,就像壹個沒有生命的木頭腦袋。

住在深宮的太監,雖然衣冠楚楚,香噴噴,卻沒有家,沒有知心朋友,沒有後代,沒有前途,沒有希望。生活對他們來說只是消磨時間。雖然有壹些宦官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登上權力的巔峰,但他們的內心仍然是壓抑和無聊的。壹旦有了權力,就想盡辦法賺錢,迫害官員,就是這種極其無聊的變態心理的表現。宦官死後,往往被裹上草席,扔到郊外。宦官的幽靈,伴隨著壹代又壹代的淒風苦雨,獨自徘徊在茫茫的原野。

迷信和禁忌

宦官大多沒文化,孤獨,所以迷信。明朝宦官劉瑾,總攬朝政後,在陜西興平(今陜西興平縣)大興土木,用石碑和石器為父母修建祠堂和陵墓。此外,玄冥宮建在史靜朝陽門外,以供奉皇帝田璇。為了維護“天道”的神秘性,劉瑾還禁止人們說“天道”,但由於他作惡多端,最後被以“無法無天之罪”剁了

在宦官們的口中,宮中的青銅鶴、水缸、花樹、古井,甚至壹塊石頭,都能化為精,顯為靈。至於那些有名有姓的神佛,就跟關君、真武大帝壹樣神聖,更不用說了。《前半生》中,溥儀記錄了清朝宦官的迷信:“他們自己也真迷信。張騫和他就是這樣的人。每當他有任何問題,他總是要閱讀玉Sagger下決心。壹般的宦官在祭祀廟神的時候也是非常虔誠的,也就是四種動物:長蟲、狐貍、黃鼠狼、刺猬。原來宮中供奉的神很多,除了佛、道、儒之外,還有'爹王、媽王',還有坤寧宮外的'神桿',上朝的馬,任何宮中的蠶,月亮、星星、牛郎織女,五花八門,唯獨廟神屬於宦官的保護神,不歸皇族供奉。據宦官說,廟神是皇帝封的二等仙府。壹個太監告訴我,壹天晚上,他在幹青宮的單筆上散步。突然,壹個戴著二等禮帽,穿著繡袍的人從後面過來,把他抓起來,扔到了丹陛下面前。這是廟神。太監不吃豬肉。據壹個太監說,吃豬肉是大錯,廟會懲罰他們用嘴在樹皮上摩擦,直到皮破為止。太監進了沒人去的殿,要先喊‘開殿!’剛開始開門,免得不小心碰到廟神,被懲罰。太監們在農歷正月初壹和十五以及節假日向廟裏的神獻祭。"

太監們都很輕信,認為自己之所以落到這壹步,完全是命運的安排。慈禧太後的貼身太監張德福經常對人說:“我是壹個有著黃金命運的人。我是白虎,我是父母,我是兒子。只有孤獨的仆人才是我的命運。”所以他壹生全心全意侍奉慈禧太後,從不貪財不貪名。宮裏稱他為土賢。

太監最怕被閹。北宋名臣錢昂,以功績卓著而聞名,嘗周琴。此時的童貫,壹開始還算幸運,為西河處理邊境事務,恃寵而驕,不顧他人。有壹次開會,童貫到了很久,錢昂上去問他怎麽回事。童貫說:“我當時太小,不會騎驢,動不動就跳,就想騎在馬鞍上,突然在朝廷耗了很長時間,就耽誤了。”昂曰:“秋之公也?”童貫曰:“雄業。”錢昂說:“沒辦法就別閹了。”童貫氣得無地自容,童貫用了東西後,就把錢昂流放到偏僻的地方。

忠於主人

宦官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只能做宮中的奴隸,別無選擇。妳能否飛黃騰達,交好運,完全取決於妳師父的遭遇。俗話說得好,師父得道,妳才能升天。所以這些太監對他們的主子非常忠誠。

北朝時,燕國的慕容寶有個太監叫趙四。後來慕容寶被他的叔叔慕容德取代,他想留住趙四,但趙四說:“過去關羽對曹公很重視,他仍然不忘前任主人的恩情。以為刑雖殘,但苛於國家,愛惜精神。犬馬有心,但人若乞,必去作秀。”趙思劍辭職後,沒有被殺,成了封建禮教的殉道者。

正因為宦官是皇帝的忠實奴才,所以歷代皇帝都相信宦官,尤其是明朝,攻擊宦官的人往往會受到無罪的懲罰。在明朝,特務組織東西廠和韋錦益都在宦官手中。他們偵察百官,作惡多端,甚至從官到民,“沒有壹個人不怕打架事件。”東廠甚至還掛著壹塊巨大的牌匾,上面寫著:“朝廷心腹!”

卑躬屈膝

宦官只是皇帝的奴仆,平時做的多是有失身份的卑微之事。所以在主人面前,總是要卑躬屈膝的討好主人。皇帝出門在路邊休息的時候,可以當凳子讓皇帝坐,睡覺的時候也可以當皇帝的枕頭。據《漢書·樊噲傳》記載,樊噲有壹次沖入皇宮時,看到了劉邦的《獨眠》。

清朝同治皇帝載淳最喜歡玩壹種叫做“踢狗”的遊戲。就是讓太監仰面躺在地上,張開嘴,往太監嘴裏撒尿。溢出的越少,級別越高,載淳就越高興。太監必須把嘴裏的“龍尿”全部咽下去。慈禧在捉弄宦官時,手段更是絕無僅有。高興的時候要打太監,這叫“像打”;不開心的時候要往太監頭上撒壹把火,說不定就掉腦袋了。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中說:“我發脾氣,不高興的時候,宦官就遭殃;如果我突然覺得幸福,想幸福,太監也可能倒黴。”所以宦官在主子面前要謹小慎微,卑躬屈膝。宋朝的小太監孫鵬給兒子洗腳時,總是驚呼“好香!”為了討主子歡心。

設法取悅各方,擺脫任何尷尬的局面

宦官生活在深宮之中,處於皇帝、妃嬪、外戚、王公、臣子的權力漩渦之中。如果他們不小心冒犯了任何壹方,他們可能會被殺。這讓他們發展出了壹套既能滿足雙方需求,又各方面都很精致的方法。

首先要做的,當然是拉攏妳的主子,和皇帝搞好關系。西漢宦官石賢是“壹個聰明的人,他聰明地學習事物,他能夠發現人們的小意圖,他內心深處是謙遜的。他拿著詭辯在中間傷人,怨恨它,看不起它,他受到了危險的懲罰。”當有人痛斥世賢的專制權力時,他在元帝面前痛哭流涕,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至於漢元帝不僅不懲罰他,還對他說了許多安慰的話,並給他豐厚的賞賜。

宦官往往能準確判斷哪個皇太子能在內宮登基為帝,所以往往采取長線釣大魚的策略,拿下皇太子。宣帝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西漢的宦官張合就把他收養到朝廷,教他讀書寫詩,為他娶了徐飛,耗盡家財,不遺余力。明朝官員劉瑾在武宗小時候就用各種手段刻意安身立命,深得武宗歡心,為他日後在朝廷獨攬大權奠定了基礎。

為了拉攏皇帝,宦官有時會借助皇帝妃嬪的力量。漢武帝的太監李延年向漢武帝推薦自己的妹妹,說:“北方有美女,絕世獨立。他們關心城市,然後是國家。”漢武帝很快就娶了這位美女,做好了交好運的準備。李延年因此受到皇帝的高度重視。

據說唐玄宗宦官高力士與玄宗寵妃楊貴妃關系曖昧,這也是他壹生信任玄宗的重要原因。明朝權臣魏忠賢因為皇帝奶媽爬到了權臣太監的位置。

總之,整天生活在內宮的宦官們,看到的是勾心鬥角的權力鬥爭,這讓他們練就了壹套與人交談、信口開河的本領。兩面逢源,四面玲瓏,才能在夾縫中生存。

將君主扣為人質

宦官有壹套挾持君主的技巧,壹旦有機會就會大顯身手。唐代宦官仇士良曾在離宮時對所有送行的宦官說:“皇帝不能閑,閑時必讀書,見附近有儒臣,必可訓,遠智,少趣,少樂。我善良,瘦弱,但我的力量是輕的。”為天下君子著想,養財養貨,則鷹犬馬滿。每天都會用鋁炫自己的心,奢侈到不知所措。妳壹定會排斥經典,洋務,壹切盡在我手,妳會感激妳的力量!”(《新唐書·周世良傳》)太監們聽了這話,都非常感激周世良的教導。

雖然討好主人的方式很多,但都是壹樣的,那就是主人喜歡的。明武宗是個浪漫的天子,他喜歡玩樂。劉瑾等宦官每天陪他打鷹打狗,聽歌舞,看角抵,因此很受皇帝器重。清朝宦官李入宮後,見慈禧太後十分註重發型,於是在宮外學習梳頭,反復琢磨,試圖進入梳頭室,在那裏大展身手,深得慈禧太後的寵愛,很快被提拔為總管,權力甚至超過了宮廷禮儀。

貪婪揮霍

太監是皇帝的奴隸,他們的薪水很低。但是,由於他們的特殊地位,隨著他們對王室產業的權力和管理日益增加,他們有機會參與經濟活動,並通過收受賄賂和敲詐勒索的手段,成為經濟暴發戶,獨斷專行。"他們的財富令人震驚。"

翻開中國歷史,擁有巨額財富的宦官真是多如牛毛。唐玄宗年間,京城壹半的院落都是宦官的。高力士的資產更加豐厚。童貫是宋代最富有的宦官。他在開封建了壹座大宅,裏面堆滿了各方面的捐助。他還在浙江浙江私占田地,家中藏美女。明朝的太監更是貪得無厭。明成化年間,他們抄了太監尚明的家。“那些拿了幾萬塊錢送到內府的人,每天都會很累。”弘治年間,大宦官李廣用巨款“首開地方,引玉泉山水繞之”。太監蔣斌的房子被抄的時候,得了黃金70櫃,白銀2200櫃,其他財寶更是不計其數。

那麽這些太監的巨額財富是從哪裏來的呢?它們壹方面來自皇帝的賞賜,壹方面來自敲詐勒索、貪汙受賄。明朝宦官李廣被殺後,內侍奉命抄其家,得到壹份賄書,書中寫道,有人送黃米幾百石,白米幾千石,共計幾百萬石。黃米是金的,白米是銀的。

宦官們不擇手段攫取大量財富後,以幾十萬或幾千萬囤積起來,使他們脫離了流通領域。或揮霍浪費,過著奢靡放蕩的生活;或者修建寺廟、神社等等。這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後果就是經濟蕭條,各種社會矛盾激化,最終導致封建王朝的滅亡。

玩政治。

歷代宦官都曾在亂世中發揮權力,他們往往在王朝的動蕩和戰亂中成為政治舞臺上的活躍人物。春秋時期,管仲死後,齊桓公重用宦官豎貂。桓公死後,豎刁和奸臣夷雅又立太子為國君,沒有損失,導致國家大亂。

西晉時,宦官董蒙熱衷於政治事務。在東宮侍奉家後,暗中傳遞消息,密謀廢太後,參與殺害楊軍、汝南王良、楚王魏王,因功被任意任命為武後安。因為司馬王子?不是皇太後生的,董蒙打算廢太子,派人殺了他。南朝劉宋時期小趙曄的宦官徐龍駒,壹天到晚和公基鬼混。後來發展成了總秘書,經常住在章廳裏,頭戴黃綢帽,蓋貂皮裘皮被子,坐在南面,給小批閱文件。

到了宋朝,宋徽宗在位的二十五年是北宋最黑暗的時期。宋徽宗先後重用了童貫、梁實誠、李嚴三位宦官,使宦官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梁世成專權時,丞相王符待他如父皇壹般恭敬,連有權有勢的蔡京父子都想奉承他。因此,有人說石梁成了“隱相”,即幕後總理。

明朝的幾件大事,如“民變”、“奪門之變”,都是宦官插手的。就連明朝開國皇帝朱迪的改朝換代,也得到了宦官的幫助。因此,成祖登基後,更多地使用宦官。

清代趙翼在《二十二史註》中對宦官專權的評價是:“東漢和明前的宦官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們還是竊取主權肆虐天下。到了唐代,宦官的權力淩駕於人主之上,立君、殺君、廢君,簡直是兒戲。”唐朝後期,穆宗、文宗、武宗、玄宗、宗彜、諾宗、昭宗都是由宦官建立的。皇帝討厭宦官,害怕宦官,離不開宦官,所以不得不用宦官。

殘酷的本性

宦官多來自罪犯、戰俘,或者當地的壹些流氓遊民。當然也有好人家的孩子被騙入宮,但不占大多數。這些人被閹割後,身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表變得陰險狡詐,缺乏陽剛之氣。而心理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常常失去人性,變得極其殘忍。

明朝的宦官信奉“吃小兒腦* * *再生”,所以殺了無數幼童。據《明代野收獲》壹書記載,“福建收稅太監采古策字,誤信方士之言:‘食小兒腦壹千余,其* * *可復興如初’。都是買幼稚,殺幼稚。時間久了,事情就人盡皆知了,人民不願意的,就偷出來送給他。四方失子不算,忽又變回來了,這些都是夜叉的化身。”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些太監的* * *,更是大方,完全是壹臉的土地流氓。《山堂集·中官入口》記載了明朝鄭德十四年1519的壹件事。“先是宦官吳京到了揚州,選了金碧輝煌的民居作為提督府,日後派駐。修正意思後,刷處女寡婦。人有闖勁,女人壹夜之間適合人。禁止夜間爭門逃跑...我通過秘密賬戶知道寡婦和妓女的家。半夜派幾個騎手開城門,傳呼開車。使大道燃炬,光明如晝。全世界進入他家之後,所有的猿猴都消失了,那些破墻毀屋的都是自己的,壹個也逃不掉。哭聲震天遠近,女人們被送到廟裏住下。其中兩個很生氣,拒絕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