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西遊記》中有哪些明顯的漏洞,分別是誰發現的?

《西遊記》中有哪些明顯的漏洞,分別是誰發現的?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壹,吳承恩依靠自己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作了壹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然而,《西遊記》中也有壹些方方面面的漏洞。有細心的讀者就找出了其中的幾個,其中三個還是小學生發現的。

第壹點:詩詞

《西遊記》第八十壹回中出現了壹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應該是唐朝中期唐德宗時期的李紳所作的《憫農》裏面的詩句。而《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年代在唐朝初期唐太宗時期,難道穿越了?

還有,到了宋朝才有的《鷓鴣天》、《蝶戀花》等詞牌名,在《西遊記》裏面也出現了,看來生在明朝的吳承恩先生還是難以擺脫時代的印記啊。

以上這些,都是專家和學者早就發現過的,不足為奇。

下面來介紹幾位小學生發現的《西遊記》的三個漏洞。

第二點:渡海

唐僧幾乎每到壹處都會說壹句話,即“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看起來沒什麽毛病,就是從大唐去天竺取經而已。

然而《西遊記》的世界觀設定中有提到這個問題,他們所處的世界也許和咱們所了解的“大唐”和“天竺”都不太壹樣。

原文提到:“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洲是何意?即“水中的陸地”,也就是四洲之間都是有大海隔開的。

然而根據後續劇情,可以了解到所謂的“西天”在西牛賀洲,大唐在南瞻部洲。唐僧連過壹個黑水河都費勁(徒弟沒法馱他飛),他又如何過這汪洋大海?

原著中似乎刻意避開了這壹點,似乎壹路走著走著就到了西天,畢竟他們壹路上是經歷了九九八十壹難的,然而對於古人來說,有什麽比航海更難?顯然這是壹個劇情漏洞,存在矛盾。

第三點:識字

同樣出自第壹回,其中有這麽壹段記載:“碣上有壹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猿喜不自勝。”

意思很直白,就是孫悟空在壹塊石頭上得知:他所在之地乃是所謂的“花果山,水簾洞”,值得壹提的時,他讀了這字後是“喜不自勝”的,所以他肯定是看懂了這字面意思的。

然而,到了孫悟空去菩提祖師那學習的時候,又有這麽壹段描述:“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

孫悟空連認字都要學,最開始又是怎麽能讀懂那石碑上的文字的呢?妳可別說他從石頭裏蹦出來,本就只認得壹部分字,那也太牽強了?吳承恩寫這“習字焚香”幾個字卻意外讓自己的設定陷入前後矛盾的尷尬之中。

,第四點:美食

喜愛美食的壹位小學小女孩發現:西行途中的師徒4人每次吃的食物都差不多,而且大多是江淮美食。比如:

第五十四回中提到,西梁女兒國國王的婚宴菜單:玉屑米飯、蒸餅、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黃花菜、紫菜、蔓菁、芋頭、蘿菔(蔔)、山藥、黃精……

第六十七回駝羅莊齋飯品目:面筋、豆腐、芋苗、蘿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飯、醋燒葵湯……

江淮壹帶的人對這些食物應該是比較熟悉的,而吳承恩正好是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今江蘇淮安)。

這僅僅是巧合嗎?

我們來看看唐僧(玄奘)師徒的西行路線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唐僧師徒經過的地方都是西北壹帶,包括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那裏的主食和江淮壹帶是大相徑庭,唐僧師徒怎麽可能在這些地方吃上江淮美食呢?

哈哈,原因只有壹個:吳老先生沒有去過這些地方,但又不得不在書裏面提到美食相關的內容,怎麽辦呢?只有將吳老先生熟悉的拿來“湊合”了。

上面介紹了幾位小學生發現的《西遊記》的三個漏洞。

“人無完人”,更何況是壹部由人為創作的文學作品《西遊記》呢!況且整部《西遊記》本身就只是壹個神話故事。再說,小說畢竟不是歷史,不用那麽較真。

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幾個小學生竟然能用這麽嚴謹的態度去對待壹部神話小說,且找出了很多專家都沒有看到的漏洞,就這份執著和良好的學習素養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