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火鍋和牛肉丸
牛肉火鍋和牛肉丸可以說是潮汕的兩大招牌。即使潮汕牛肉火鍋已經遍布全國,最好的火鍋還是帶不動潮汕。
這幾年火鍋底料口味層出不窮,五花肉雞煲、黃油火鍋、酸菜火鍋、咖喱火鍋只有潮汕牛肉火鍋敢用壹鍋清水征服世界。有些地方,吃牛超火鍋甚至涮菜都要放在牛肉後面,以免影響牛肉的口感。
鮮嫩的食材是口感的保證,潮汕人對牛肉的把控要求很高,不凍不除酸就能保持那種鮮美。
宰殺當天,上菜不到四個小時,門外切肉,門內涮肉。這樣才能吃到牛肉的原汁原味,看似快。然而,正是烹飪中與時間的賽跑和香氣的侵襲,才使得等待變得最艱難。
仁、龍、雪花、肉嫩、五花趾、勺柄、胸釣每壹部分的味道都不壹樣,百吃不厭。花趾和牛腿筋分離,出肉量只有千分之壹,這是保證其酥脆口感的第壹步。鍋裏放沙茶醬,辣椒醬或者普寧豆瓣醬。筋收縮,脆中有壹絲堅韌。
吃鮮切牛肉只需要四個小時,但是吃壹盤牛肉丸就沒那麽簡單了。
好的牛肉丸在選肉的過程中非常用心,不與其他肉類混在壹起。切好的牛肉要經過上千次的捶打,才有了潮汕牛肉丸裏特有的牛筋。放入火鍋,吸足湯,壹口咬下去,汁水四溢,幸福感爆棚。
所以,來潮汕不吃點牛,真的是沒辦法全身而退。
潮汕人的早餐吃什麽?
北方人吃面條,南方人吃面粉,潮汕人更喜歡_條。這是潮汕人除了米飯和火鍋之外的另壹種喜愛的主食。純米糊制成的粉條,米香濃郁,口感厚實,又不失面粉的彈性。做_條有很多種方法,比如翻炒,幹混,喝湯_條。
牛肉作為潮汕的精華之壹,當然會出現在_條旁邊。不管是哪壹種,兩個Q彈的組合都可以稱得上精彩。
其實在潮汕,米粉、面粉、土豆粉等所有加工食品統稱為“鍋”。因此,壹切都可以做成Ku Ku Ku,除了直接做成Ku Ku Ku。芋頭粉,韭菜粉,老鼠粉.聽起來像是很黑暗的菜名,但每壹口都是驚喜。
美食果汁也是潮汕地區的早餐之壹。街上隨處可見賣它的小食攤。淋上鹵汁,再點點紅燒肉或者鹹菜。要趁熱吃,也不給妳太多時間拍照~
腸粉在廣東特別受歡迎,但不同地方的腸粉也不壹樣。廣式腸粉追求皮餡分明,蝦仁腸粉可能更常見,醬料通常只用醬油。潮汕腸粉更多樣化:食材豐富,醬料多樣,派系眼花繚亂。
淋上花生醬的潮州腸粉最有辨識度;普寧腸粉醬濃而淡,吃的時候可以舀湯喝;潮州在腸粉裏比較清爽,因為中間夾心多是青菜,還有香腸、香菇等配菜;腸粉是用來放鹵汁和燉湯的,是揭陽腸粉的特色之壹。
萬物皆可鹵
剛才提到了鹵汁,就要說鹵水了。
潮州鹵水有三大特色。第壹,鹵水底。除了普通高湯的甜味,還會在高湯中加入壹些海鮮幹。第二,鹵汁很特別。像南姜、炒蒜、魚露這樣的食材在其他鹵水中很少見,所以吃起來辨識度很高。最後是鹵水的成分。除了常見的豬肉、內臟和豆腐幹,潮州鹵水還有壹種非常特殊的鹵水獅子頭咕
在鹵汁中煮幾個小時後,立即掛在通風處,這樣鵝肉更幹更緊實,鵝味更濃。蘸點蒜泥和醋,把嘴裏的油膩壹掃而光,越嚼越香。
魚蝦蟹貝
海吃海,所以潮汕的海鮮存在感很強。
從生吃的角度來說,他們喜歡吃生的腌血蛤,蘸上蒜醋咬下去,但是鮮而不腥。鹽水蟹肉質細膩,當季的螃蟹更肥。除了這兩種,還有生腌蝦、薄殼、海蝦、竹排等。給潮汕人壹把鹽,就可以腌制整個海洋。四月是潮汕蝦米最肥的季節。
生魚是生吃的另壹種方式。潮州是中國少數幾個仍然保持這種飲食方式的地區之壹。在潮州,官塘魚是最有名的。切片是酒桌上的必備。醬油、蘿蔔泥和芥末是常見的蘸醬。相比日式生魚片,潮州食材更豐富:姜絲、蒜片、辣椒圈、芹菜片、青橄欖.不同的生魚配不同的蘸醬,最後吃不完的魚可以用來煮粥。喝完了喝粥,壹人壹碗,對健康來說真的有點朋克。
說到煮粥,潮汕砂鍋粥應該和潮汕牛肉火鍋壹樣神。潮汕砂鍋粥是專門用砂鍋熬制的鹹粥。食材多為海鮮,魚蝦蟹貝類無壹幸免。
用小火在砂鍋裏慢慢煮,簡單的粥變得軟糯香甜。米粒吸收了魚蝦蟹殼的海鮮,讓壹碗簡單的粥的味道更有層次感。
2010年-2010年,畢生研究嶺南文化的冼玉清教授,曾經盛贊潮汕美食的至尊文化。潮汕的功夫茶和養生湯是潮汕人的養生秘訣。所以來潮汕,壹定要體驗壹下。
廣東煲湯的技術可謂登峰造極。無論廚師還是家庭主婦,幾乎都能用老火煮壹鍋湯。潮汕人最註重食補,講究“夏秋祛暑燥熱,冬春禦寒”,食材遵循“藥食同源,擇時食用”的原則,以自然養生的方式備受推崇。把湯慢慢煮開,溫度全了。將食材與中藥混合熬湯,達到食補的效果。
功夫茶聞名世界,被譽為“中國茶道”。潮汕工夫茶流行於宋代,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被列入國家壹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本的煎茶道和中國臺灣省的制茶道都出自這裏。
功夫茶是什麽?貢茶的沖泡方法分為十六個步驟和二十壹道程序,它非常註重茶具,水質和制茶。對於潮汕美食家來說,貢茶不僅是壹種茶藝民俗,更是壹種生活方式。
潮汕地方茶分為單樅茶和南澳宋茶。鳳凰山是單樅茶的原產地,雲霧雨量充沛,所產茶葉香氣濃郁。南澳松茶,生長在南澳半島,種植在高山茶園,具有獨特的香味。很多潮汕人會選擇去南澳島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