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山藥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生山藥具有健脾和胃、生津益肺、補腎固精的功效,常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愈、肺虛咳喘、腎虛遺精、白帶增多、尿頻等癥。熟山藥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於脾虛食少、腹瀉便溏。壹般來說,生山藥宜補陰,熟山藥宜健脾止瀉。生山藥主要是用勺子刮成泥,和熱米飯壹起吃,或者煮熟,對養胃補虛很有好處。山藥藤上的山藥豆煮熟後去皮,加少量糖,可止夢遺,補腎健胃。還可以將山藥洗凈切塊,加入排骨和蔬菜煮成湯,可以健胃健脾,促進身體生長。特別適合兒童經常食用,女性朋友還可以美容、美白和補鈣。
第二,棗
中醫認為,大棗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平中安神、健脾養血、寧心安神的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大棗能“補中益氣,滋養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悅色,通九竅,佐十二經脈,調和諸藥”。《食本草綱目匯編》中也有記載,大棗能“久服延年益壽,補中健腦,除煩解悶,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
不僅如此,早在中國就有“壹日三棗長生不老”的說法,可見中國棗的妙用。大棗不僅有益於脾,還可以補氣養血,非常適合女性朋友食用。而且,大棗也可以煮粥食用,或者切碎曬幹後泡水代茶飲。鐵鍋炒熟後泡水可以有效緩解胃寒、胃痛等癥狀。
第三,葡萄
中醫認為葡萄性平、味甘,具有補氣血、強筋骨、益肝陰、利尿、舒筋活血、暖胃健脾、除煩止渴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葡萄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它也非常適合脾胃虛弱、咳喘、胃痛、貧血、肝炎患者和孕婦。
中醫認為,每天喝兩三次十五毫升的紅酒可以暖胃解痙、散寒止痛、促進消化和有益心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容易腹瀉的人壹定要少吃葡萄,否則會讓腹瀉更加嚴重。
第四,甘蔗
甘蔗味甘,具有止渴生津、化痰止咳、解酒除煩、清虛清熱、止嘔止嘔的功效。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病後腸胃虛弱的人食用。喝壹杯鮮甘蔗汁加少許姜汁可以有效改善胃病引起的嘔吐和脾胃虛弱。特別是對神經性胃炎和慢性胃病引起的惡心有非常明顯的療效。
五、香蕉
香蕉性味甘寒,具有清熱生津止渴、潤肺滑腸、潤大便、潤腸降壓的功效。中醫認為“甜易腫”,所以太甜的食物,如香蕉,不適合扭傷的人,應在康復後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此外,香蕉也不宜吃太多。吃太多容易脹氣,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
在生活中,有很多甜的食物,比如蜂蜜和糯米,都是非常好的滋補脾胃的食物。當然,無論是甜食還是甜藥,都有不同的用法,因為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不能壹概而論。
中醫認為,“甘味”也可分為“甘溫”和“甘涼”。陽氣不足的人應選擇“甘味”的藥物或食物,如面粉、糯米、南瓜、蓮子、芋頭等。對於陰虛的人來說,最好選擇“甘涼”的藥物或食物,如綠豆、絲瓜、冬瓜、茄子、大白菜和黃瓜。
“脾為陰土”“喜燥惡濕”,故欲治脾病,宜選“甘溫”助其升發;然而,“胃為陽土”,“喜潤惡燥”,所以在治療胃病時,我們應該選擇“甘涼”來幫助他們健康。
此外,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春天最好多吃甜食。因為在《蘇文?《六藏象論》中指出:“肝與春氣相連。“換句話說,肝臟的生理活動和春季的陰陽變化是相互對應的。春天是肝氣亢奮的季節。
中醫五行理論認為,肝屬木,脾屬土,肝木太強,不能克制脾土,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從而導致積食或厭惡食物。而甘入脾,所以春天多吃甜食可以補益人體的脾胃。
適當吃甜食也可以養脾,但暴飲暴食會傷脾。如果妳吃太多甜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脾煮”。什麽是“脾膿腫”?“癤子”在這裏的意思是“熱”。脾癤即脾熱。換句話說,如果妳吃太多甜食,很容易使妳的脾氣停滯不前,使其長期抑郁並轉化為熱量。這種脾熱是“三多壹少、多食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的首發癥狀。壹旦不註意,就會發展成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