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有許多的特色美食,小吃多的數不勝數,比較著名的有太原頭腦、太原稍梅、太谷餅、蓧面栲栳栳、太原老鼠窟元宵等等。下文是對這些小吃的簡單介紹,以供大家參考。
太原頭腦頭腦是壹種滋補食品,為太原特有的風味小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清代學者傅山為孝敬其母所發明。在壹碗湯糊裏放三大塊肥羊肉,壹塊蓮菜,壹段長山藥,湯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藥和羊肉的混合,美味可口,越吃越香。頭腦是用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長山藥、黃芪、良姜八宗物品混合煮成的不稠不稀的湯,故又稱作為八珍湯。在吃頭腦時,還要佐以腌韭,作為藥引。人們清晨起來喝上壹碗頭腦,既充饑活血,又取得了滋補之效。太原較正宗的是清和元頭腦。
太原稍梅稍梅是太原的壹種傳統風味小吃。常言道“稍梅好吃難和面,皮薄挑餡打花難。”可見制作稍梅技術難度之大,制作工藝之精良。山西的稍梅,歷史悠久,原來是山西農村有錢人家用作喜慶筵席的點心。首都北京的燒麥就源於此。稍梅的制作工藝很是復雜。打花要用特制的搟杖,山西人稱之為“棗錘”,專門用來打制稍梅皮的邊花。褶子打得越多,稍梅花牙就越美。好的稍梅皮薄如紙,圓如盤,邊花多,挑成的稍梅餡大、香醇、利口,放在籠裏,猶如朵朵雪梅。稍梅的制法要經過揉面、做劑、搟片、壓花邊、拌餡、上籠蒸制等程序。做好的稍梅形美味鮮,旅遊晉地的客人,鮮有不上門品嘗,也鮮有不交口稱絕者。
太谷餅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蓧面栲栳栳蓧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區的壹種面食小吃,以忻州的做法最為典型:將蓧面加壹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壹個,食指卷壹個,做成筒狀。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蒸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太原老鼠窟元宵太原老鼠窟元宵的字號原名“恒義誠甜食店”,由於地處鐘樓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稱。太原老鼠窟元宵,有“味壓群芳、譽冠並州”之美稱。走過百年歷史的“老鼠窟”壹直保持家店鋪的特色,不僅在制作工藝上代代傳承,標準唯壹,而且在元宵餡的品種上秉承了當年風味,主要有芝麻、桂花、玫瑰、花生四種味道。多年以來,老鼠窟元宵的選料、制作都非常講究,幾代傳承下來,標準從未變過。江米只選用晉祠花塔村壹帶產的江米,用水泡發後,用石磨碾碎制成面粉。餡料中的玫瑰花、桂花都要采集半開的花朵。滾元宵時,力道、方向都有講究。這樣做出來的元宵,才能筋道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