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承載著中國的食文化、年文化和禮儀文化等,內涵十分豐富。據《呂氏春秋·季冬紀》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壹天,擊鼓驅除“疫癆之鬼”,這是除夕的由來。那時的人們認為,年夜飯有逐疫、驅邪和健身的作用。而最早提及除夕這壹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寫的《風土記》:除夕夜,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夜達旦不眠為“守歲”。古人吃年夜,喜歡桌上放壹只燒得很旺的火爐,全家人圍著火爐吃年夜飯,因此被稱為“圍爐”。那麽在中國南北方的年夜飯有哪些區別呢?我們先來看看南方代表性的城市年夜飯都吃些什麽吧。
南方的年夜飯:
廈門火鍋、海鮮
除夕吃年夜飯,叫“吃廿九瞑”,大都愛吃火鍋(暖鍋),“圍爐”合家歡。火鍋有“壹品鍋”(整鍋壹格)、“鴛鴦鍋”(兩格)、“四色鍋”(四格)。從“壹品鍋”而形成名菜“壹品富貴”,湯是豬肉或雞鴨湯,主菜是金元寶(雞蛋)、銀元寶(鴿蛋)、整只蹄膀叫“壹團和氣”,黑刺參與墨魚用海帶綁在壹起叫“烏金墨玉”,雞鴨翅膀叫“鵬程萬裏”,冬筍叫“節節高升”,粉絲叫“福壽綿長”,魚丸、肉丸和發菜叫“團圓發財”,雞頭雞尾、魚頭魚尾叫“有始有終”,加上火腿腳爪叫“平步青雲”,末了吃長生果,意思是“長生不老”,吃柑橘,象征吉利。
由於火鍋熱氣騰騰,食品翻滾不停,不斷續湯,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燒越旺”。廈門人特別重視海鮮,如鰱魚(“年年有余”)、蠔仔、紅蝦、珠蚶、旺螺、海帶和發菜豆腐(“發財多福”)等,近年來又有啤酒火鍋、豆腐火鍋、丸子火鍋、什錦火鍋等應市。
香港盆菜、發菜蠔豉、年糕
在“吃”的方面,最具港味的招牌年菜當屬“盆菜”。
盆菜是香港人年夜飯常吃的菜,將很多食物壹起燒制,然後放在壹個大木盆裏全家壹起吃,是逢年過節、婚嫁添丁、壽誕喜慶之日品嘗。尤其是新年伊始,親朋匯聚***享“盆菜”,更預示這壹年都將財源廣進、吉祥富貴、諸事順利,而且吃得越多,福氣越多,吃得越飽,壹年都好。“發菜蠔豉”則是使用發菜與牡蠣幹壹同燜煮而成,取發財好市之寓意;而在節慶習俗中象征年年高升的年糕,更是香港春節期間少不了的傳統美食。
廣東好彩頭美食
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壹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余)、蠔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
廣東有的地方還流行在吃團年飯時,如有遠行的人未歸,則桌上擺未歸人的座位及碗筷,象征團聚,以示懷念。若有新婚夫婦,也多擺壹副碗筷,取來年添丁吉意。團年這頓飯,壹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豐盛有余有剩。
蘇州筍幹、魚肉圓、蛋餃
準備年夜飯前,傳統的蘇州家庭都會買些筍幹,早點浸發,筍幹有個“節節高”的好口彩。而“發筍幹”更討口彩,暗扣發財發達、來年大發。年夜飯中,魚肉圓、蛋餃是必不可少的,肉圓象征團圓,蛋餃色澤金黃又形似元寶,寓有招財進寶之意。粉絲也要備好,叫做“銀鏈條”,百葉包肉說是像“金磚”,都含發財之意。
在蘇州人的年夜飯中,青菜、菠菜等因為梗長,被叫做“長庚菜”。又因青菜呈暗綠色,故又叫做“安樂菜”。年夜飯中,黃豆芽是必須的,因其形狀像如意,所以被稱作“如意菜”。年夜飯上壹定要有魚,且不能將餐桌上的魚吃完。菜吃得再多,也要吃壹點飯,大人言之鑿鑿:年夜飯、年夜飯,壹定要吃飯,不然叫“年夜菜”了。還會在飯裏預埋幾個熟荸薺,吃飯時用筷子挖出來,稱“掘元寶”。
北方的年夜飯:
舊時北京、天津壹般人家做大米幹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就算是年夜飯。陜西則為4大盤、4大碗,4大盤為炒菜和涼菜,8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的年夜飯更豐盛,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年夜飯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壹帶,壹般人家是炒8個、10個或12個、16個菜不等,其主料是雞鴨魚肉和蔬菜。
贛南的年夜飯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壹般10多道菜,當地人講究4冷、4熱、8大菜、兩個湯。
1、餃子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壹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2、腌臘肉
臘肉在成都年夜飯裏的地位可絕對不低於任何壹樣肉類制品。壹般是由豬肉經過鹽浸漬數日,而後經過柏樹枝條樹葉熏烤和晾幹,最獨特的就是煙熏香的美味。
3、饅頭
對於北方人來說,饅頭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食物,過年蒸的饅頭與平時蒸的饅頭有所不同,裏面有很多說道,過年蒸饅頭的面發酵得越好,就預示著來年的日子越紅火,“發面”的“發”意喻“發財”、“蒸”象征生活“蒸蒸日上”。
4、餛飩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辟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5、魚
魚也是年夜飯不可缺少的,而且不可以吃光,要剩下壹點,寓意著“年年有余”。在銀川,清燉鯽魚和紅燒鯉魚是年夜飯桌上的常見菜,有“大吉大利”的意思。魚壹定要在宰殺之後放置2~6小時烹飪。在做紅燒鯉魚時,放些豆瓣醬,魚肉會很入味。
6、豆兒醬
北京人的年飯裏,還有壹道不得不提的傳統菜品--“豆兒醬”,這道菜對於老北京人來說還是家喻戶曉的。“豆兒醬”是壹種由肉皮、豆腐幹、黃豆、青豆、水芥做成的涼菜,清爽可口,用來佐酒開胃,再合適不過了!
7、生蘿蔔
北方壹些人家吃年夜飯還專門購買生蘿蔔,每人咬壹口,謂之“咬春”。因蘿蔔俗稱菜頭,取“有好彩頭”之意。
8、長面
當南方人吃湯圓的時候,中國北方壹些地區的飯桌上,面條也開始熱氣蒸騰了。年夜飯桌上的面條,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意味著健康長久的願望。中國人吃面的習慣由來已久,唐朝開始面條成了祝福新生男兒長命百歲的象征,沿襲到今天,中國人過生日就必吃面條了。而年夜飯桌上的則寓意長長久久。
不少地方在吃年夜飯的時候還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來),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鮮菜(三羊開泰),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壹年比壹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