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龍溪
有著1700余年歷史的川西古鎮黃龍溪,位於成都市東南約30公裏處的雙流縣。正街、新街、橫街、上河街、下河街、復興街、等6條老街剛進行了壹年的閉關維修改造,全部鋪上了紅石街面,兩側建築也恢復了本色,古色古香。
黃龍溪古鎮內,明清時代的建築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紅石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無不給人以古樸寧靜的感受。鎮內還有六棵樹齡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雄渾厚重,給古鎮更增添了許多靈氣。鎮內現還保存有鎮江寺、潮音寺和古龍寺三座古廟幽深的老街,彎彎曲曲,街道兩旁有眾多小飯店,門前大多飄著壹面藍底白字的酒旗,什麽“魚香子”、“呂回頭”、“唐酥店”等,在風中不停地舞動著招徠著客人。古鎮的石磨豆花非常有名,幾乎每家都會做,但又各有特色。走過壹條街,又見壹道巷,腳下光溜溜的青石路,烏黑發亮的門板,古色古香的招牌,透著濃濃古意。
美食: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紅燒黃辣丁等是黃龍溪的特色食品,不可不嘗。最為享受的是雇壹條小船,100元左右,將各種美味叫上船來,壹邊品嘗壹邊欣賞兩岸風光,酒足飯飽時,正好到了大佛寺,即可上岸遊覽,船家便在岸邊等候,兩小時後又乘船返回古鎮。
2、悅來古鎮
悅來古鎮,位於大邑縣鶴鳴鄉,是通往西嶺雪山、花水灣溫泉的咽喉要道。悅來是壹個典型的川西古鎮,在悅來鎮上,壹切都是安靜詳和的,人們在慵懶午後的陽光下打著長長的川牌,坐在橋頭的小茶鋪裏,喝著三角錢壹碗的花茶,時間仿佛就此停滯,入眼的熱鬧和喧囂只幻作風動而心止。
悅來古鎮不大,只有四條街。而古建築主要集中在悅來正街和河壩街上,基本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川西小鎮建築風格,中西方建築風格元素融合的民居比比皆是,這是悅來古鎮不同於其他古鎮的特殊之處。
美食:悅來古鎮上有很多小飯館,當然最有特色的還是麻羊肉、奶湯羊肉、蒸菜和野生菌。
3、懷遠古鎮
懷遠古鎮位於崇州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古鎮不大,占地僅壹平方公裏。古鎮建築多為清代和民國年間建造,同時保持著四門四大街的格局,現存街道30余條,其中小北街、南街、下新街、正西街、臨江街等10余條保存較為完好。建築絕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則建築的多為穿木結構。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是懷遠古鎮的基本風格,而其具體街巷但有許多不同特色。
縱橫交錯的的二十多條大街小巷布滿了綢緞鋪、茶行、竹編行、油行、藥鋪逢上單日趕集,小鎮熱鬧非凡。懷遠最有名氣的“三編”:藤編、棕編、竹編,幾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壹件藝術品,沿街擺開,讓人眼花繚亂。懷遠擁有壹大批“三編”專業人才,據1985年初步統計,三編專業戶全鎮有1900余家,3000多人從業。在鎮子東邊的東華懷路壹段和文井新街下段,壹條全長900米的藤編壹條街正在興起,現有30余家藤編大戶在這裏開設作坊。
美食:來到懷遠,壹定要吃這裏的“三絕”:豆腐簾子、凍糕、葉兒粑。
4、街子場古鎮
街子在成都周邊的10多個古鎮中是排得上名的,依然沿襲了低瓦檐、木門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鎮構成,但比起那些寬闊馬路壹直修到家門口的古鎮來說,街子如麗江四方街般沿街兩旁流淌而下的清澈河水,顯出了街子亙古未變的純樸和古雅。
自駕車路線:出成都西門,經成溫邛高速公路,到崇州出口下高速,然後再經文錦江、元通鎮、上元到街子鎮。也可從成灌高速到終點,上去青城山的公路,經青城鎮、大觀鎮前往街子。
5、上裏古鎮
上裏鎮位於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距市區27公裏。上裏古鎮古時為南方絲綢之路,也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上裏居於兩河相交的夾角內,民間傳為"財源"匯聚的寶地。古鎮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木屋為舍,石板鋪街,還有"十八羅漢朝觀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橋"為代表的8座古石橋歷史悠久,風格各異。
壹到上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座建於道光19年的"雙孝節"牌坊。牌坊為四柱三間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細;梁上還刻有20多組百多個戲劇人物故事。牌坊是封建禮儀的遺跡,是當時宣揚韓氏"不失身不改駕,終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楊韓氏婆媳兩代守節,遵詔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國封建制度制度束縛婦女的見證,也是我國石雕藝術的精品。現在鎮上還尚存3座石牌坊,即這座省級保護單位"雙節孝"石牌坊,還有市級文化保護單位陳氏"九世同居"和陳氏"貞節"牌坊。
美食:上裏古鎮有壹道菜叫"烏骨雞燉山藥",味道鮮美,又滋補身體,25元/份。大肉噠噠也是特別香。
自駕車路線:從成都自駕車到上裏有兩條路可走:壹條是走成雅高速公路,在雅安北出口下,經下裏、中裏、上裏;另壹條是走成溫邛路到邛崍,先遊平樂古鎮和夾關古鎮,然後上山即到白馬泉。這是壹條環行線,自駕車可從壹條路去,然後從另壹條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