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要不要和孩子談生活的不易?

要不要和孩子談生活的不易?

前幾天,有篇文章在朋友圈流傳,好幾位朋友都轉了,看到標題,我犯起了糾結。這篇文章的標題是:《當妳向孩子傾訴賺錢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結束了》

我犯嘀咕的原因是——應不應該讓孩子知曉、甚至體會生活的不易?

如果生活的確不易,的確沒法滿足孩子的欲求,父母應當如何應對孩子提出的那些並不那麽容易承擔,同時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要求?如果生活的確艱辛,父母的確能力不濟,需要打腫臉充胖子滿足孩子的全部欲求嗎?

黎牛把悅谷理念從“以兒童為中心”改為“以兒童發展為中心”,多了倆字,差別何在,意思變了哪些?我們可不可以真的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如果,生活真的艱辛,如何面對孩子的要求?

“關於這個暑假,如何安排?”

這是姝兒想去阿啃的日本夏令營,問到我,我給到她的壹項“作業”。這個“安排”不僅時間安排,還包括事務規劃,費用預算,以及每壹項選擇的優點和缺點、好處和壞處。要求是:費用列EXCEL表,優缺點陳述和分析要寫下來。

話還沒說完,姝兒回過頭咧嘴壹笑:“好的,我知道要怎樣寫!這麽多年了,我還不知道妳的要求啊?!”

阿啃的日本夏令營從招生廣告出來的第壹天,姝兒就動了心。其實,我也想她能夠去,甚至我也想去,去幫忙打雜做義工都願意。

姝兒還想回成都,和同學約好壹塊兒吃成都的火鍋,據說是新出名的壹家“冒椒火辣”;又想去茂縣羌寨,九頂山露營是心心念念了好幾年的事,還想跟梅梅阿姨學畫,給外公過生日。

只是,所有這些願望都能得到滿足嗎?

規劃是五壹期間做出來的,其實,她已經刪減了壹部分內容,比如,去茂縣周爺爺家和露營沒寫上去,費用只列出了往返成都的機票、公***交通、生活費以及不多的額外花銷;悅谷本部夏令營只保留了國際營和美食營。

但是,即如此,如果這些心願都要得到滿足,這個夏天,我們要花掉兩三萬塊錢。

老實說,我承擔不起!

五壹假期的最後壹個晚上,她展示她的安排之後,我請她算了算我們的家庭開銷:房租、物管、水電煤氣,她的學費、舞蹈班課程費、春秋遊學、冬夏令營營費,學校的餐費、家裏的夥食費、咱倆的保險費,還有書籍、服裝、零食、偶爾的外出用餐,以及假期旅行、老人家生日節慶賀金賀禮等等。

計算是以年為單位,所以是自上壹年暑假開始統計。

固定費用如房租、保費等很好算,物管費剛交了壹年,物管工作人員送單據並收尾款時,小姑娘在場,那張五千多的紅色收據還攤在桌面。

至於夥食費、書籍、服裝零食等等,也不是完全沒數。自幼跟我逛菜場超市,帶著她比價格,算費用,看單據。三年級第壹次去家附近的小超市買黃瓜,回家就說“好貴啊,這樣壹根黃瓜居然要三塊多!”去年十月開始,恢復零花錢記賬的要求,每月五號之前給我上月消費清單並統計分析表,我支付本月零花錢,每晚壹天扣十塊。

至於這零花錢用得是否合理,是否購買了垃圾食品,這是她的錢、她的自由,我不管,也不批評。看統計表是作為監護人,我有知情權。但是,合理消費我會鼓勵,目前和她***同制定的規則是:每月零花在30元以內,獎勵30元,看電影購買書籍學習用品不計在內。

讓她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錢、自己的銀行賬戶,這是剛讀小學就開始了的工作,無論零花錢、壓歲錢、親友給的見面禮,還是如今寫公號掙的錢,都屬於她自己。只是如何用?多少用於儲蓄、多少零花、多少用作捐贈貧苦,這是通過溝通確定下來的事,按壹定的比例分配。儲蓄款成年之前由我代管,可以用作理財投資,如果想用作大宗零花,需要做出說明

另外,無論是我借她的錢還是她借我的錢,都要打借條,算利息。

記賬本身就是壹種壓力,賬務分析能讓她看到每壹筆錢的流向、消費的合理性、沖動消費的次數及比例。這工作中間因某些原因暫停過,自去年十月恢復以來,零食消費大降,至於曾經也荒唐過的打賞網紅主播壹類的事就再沒發生過了。

從教育的角度講,是希望借此幫助她建立物權觀,厘清人和人之間的界限,學習理性消費,減少攀比消費、沖動消費的頻次,為未來不透支財富、不做月光族打基礎,同時也是自我管理、延遲滿足、控制物欲的過程。

回到這次算賬,舞蹈班、悅谷每學期的遊學、冬夏令營也都是她自己決定要不要參加,然後自己去交費。錢從手中流過,印象深刻,記得很清楚。

寒暑假背包行走從六歲開始,最初帶著她做行李物品的規劃和打包,慢慢學習記賬;2016年初,嘗試整個行程的策劃,包括費用預算。做到現在十二歲,倒也駕輕就熟。今年春節江浙滬壹行就完全交由她策劃預算並記錄費用。(見文 《放手與陪伴,都是為了他們終能遠行——記女兒第壹次真正意義上的獨自旅行》 )

旅行結束後,用了半天時間來完成總結和分析,思考哪些行程/消費是合理的,哪些屬於不理性的浪費——包括時間的浪費、金錢的浪費。(見文 《不完美,依然是最好的成長歷程——記女兒第壹次獨立策劃的旅行》 )

姝兒用了壹個記賬軟件,手機裏保留著當日的總結,立馬調出數據。

再說去年暑假回成都,暑假結束前的漓江行走,甚至包括今年春節送外公的全套文房四寶等,她都參與了全部的過程。

還有那些突發的意外,比如前陣洗衣機壞了;這次春遊,我突然病倒在紹興,即使沒去醫院,僅火車票改機票返回廣州也多花了壹千多……

算完開銷算我的收入,還有家裏的存款。去年這壹年下來,我們動用了多少存款?

最後再來算算未來:妳希望高壹之後去美國讀書,早期大學是目前知道的最便宜的讀書計劃,就用這個計劃做預算吧,報考簽約大約需要多少錢,各種考試大概需要多少錢,在美國讀書連同住宿壹年大概需要多少錢,中間準備回來幾次?往返機票大概需要多少錢……

如果按照目前這種消費速度,到妳讀大學的時候,我們還能剩下多少錢?妳可能要自己打工掙學費和生活費,妳打算打幾年的工?

那麽,去美國讀書真的是妳的願望嗎?對比當下,哪壹個願望更為重要,妳打算如何去實現?

至於妳媽的養老,那是妳媽我自己的事,我相信我還有這點能耐養活我自己,無需妳擔心。但是,至少從目前來看,要支撐妳所有美好的願望,是有壹定困難度的。

賬算完,姝兒頓住了,沒說話,臉色很糾結,沈默半晌擡起頭:“阿啃老師的日本夏令營我還去嗎?”

“嗯,這個的話,妳自己決定吧!”

“我不知道,我想不出來!”

是真想不出來還是不願意做壹個並不會令人愉快的決定?

我未嘗不明白孩子內心的糾結,但是,每壹個人都要、也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而生活,就是壹連串的選擇,選擇的背後是責任,每壹次選擇都意味著為自己的人生負壹次責。面對難以抉擇的事,逃避選擇是本能,但把選擇權交給他人的同時也意味著把責任交給了他人,把自己的人生交給了他人。

那麽,孩子是否要成長為壹個有責任感,勇於擔責的人呢?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所以,這個決定我自然不能幫她做。

“如果這會兒想不出來就多想幾天,然後把妳的決定告訴阿啃老師,阿老師破例為妳保留了名額,無論去不去都要告訴他,不能影響人家招生。”

當晚,姝兒的狀態不是太好,但還能穩住情緒,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第二天,情緒基本恢復了,又問了我幾次日本要不要去,我仍然微笑著請她自己做決定,很堅定地拒絕替她拿主意。五月四號、周五,小起子私信我問姝兒去不去日本夏令營,我和小起子說,讓姝兒自己做決定,小起子直接找了她。

周五這個下午的確忙,悅谷美食社團正熱火朝天地做班戟,美食活動結束後緊接著又是三個小時的舞蹈課,下課回到家已是深夜十壹點——當然,時間其實是有的,往返舞蹈學校的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時間可以回復很多信息了。

睡前,我似是偶然地問到小起子有沒有找她,姝兒說:“哦!是哦,小起子今天白天找了我,我還沒來得及回復。”壹邊說壹邊掏出手機發信息,告訴小起子那個艱難的,仍然令她感到難過的決定。

只是至此,情緒已完全平復,看不出有怨意和太多的難過。當然,遺憾壹定會有。

我們這個小家,就咱娘兒倆,家庭事務自然是兩個人***同的事務,我認為孩子擁有家庭事務的知情權和決定權。

“人,天生就是用親身體驗來填滿生命的物種!”這是蒙臺梭利的話。

孩子只有體驗到真實的生活,才能對生活本身有更深的理解。所以,當孩子理性思維能力日漸成熟的時候,讓她更為全面地知曉家庭情況,交由她做更多更大的決定,也就是真實生活體驗的壹部分。

這有利於她規劃自己的未來、豎立目標、延遲滿足、控制物欲、合理化自己的消費,甚至於轉化出深層次的學習動機與動力。

但如果,孩子仍然堅持要去呢?

我有可能還是會滿足她的願望,只要不是艱難到當下就會沒飯吃。但是,夏令營結束後也壹定會在總結活動本身的得失的時候,和她壹起再算算家裏的經濟賬,做做預算,嘗試規劃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現在與未來。

當然,這首先是阿老師的活動真的非常棒,幫我免去了衡量夏令營值不值的功課,如果有錢,真的無需這麽艱難地糾結去還是不去的問題。

只是,人生,許多時候必須去做壹些妥協,更全面地分析和思考,推演未來,學會取舍,在所有的可能性中間選擇最不壞的那壹個。

我以為,孩子需要在這樣的過程中成長,這樣的過程能夠幫助她發展理性思維能力、綜合判斷能力,鍛煉時間/事務管理能力,以及承擔責任的能力,幫助她成長為壹個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即使某些時候的選擇不理性、不明智,也可以成為壹次學習的機會。

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我們要不要讓孩子知曉生活的艱辛?

我覺得,無論生活是否艱難,都需要讓他們體驗真實的生活。父母絕不能打腫臉充胖子,不顧現實滿足孩子所有的欲求,這是為未來理直氣壯的、驕奢的啃老族培養“人才”,無論於父母還是孩子都無半分益處。

只是,讓孩子體驗生活絕非“向孩子傾訴賺錢的不易”,不是抱怨,當然更不是把艱難生活帶給成人的怨怒之氣發泄到孩子頭上,使他們對生活充滿恐懼;用生活的艱難逼迫孩子內疚和焦慮,讓孩子聽話;用道德綁架孩子,對孩子施以心理控制,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