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遼蹄
燉蹄花是著名的成都特產。燉豬蹄又脆又爛,湯又白又濃。不要以為這麽壹碗清透的蹄子真的可以讓成都人不吃辣也能吃得盡興。沒看見旁邊有壹小碟剁椒豆瓣蘸醬嗎?當地人會扯下豬蹄蘸辣椒醬吃。就算怕吃辣,也不妨壹試。
洞口張涼粉
他們家有絞手,涼粉,面食。有白/黃果凍和煮果凍。雖然看起來像西北果凍,但是味道不壹樣。
最重要的是甜水。比手指還粗的面條真的很甜。當妳把它們完全混合在壹起時,它們會又熱又甜。每份小吃5-7元,量很少。想做主食的話,可以點個涼面和甜水面。
賀丹紅膏
普通的街頭小吃都能讓成都人為之而來。蛋餅的烘焙方法很簡單,就是將蛋液放入小平鍋中烘焙後,加入各種餡料,折疊即可。餡料有20多種,甜的,鹹的,辣的。點餐排行榜前三名分別是香辣牛肉、肉松和芝麻糖。
這是壹種很普通的街邊小吃,卻能讓成都人來這裏吃。蛋餅的烘焙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蛋液的混合物放在小鍋裏烘焙後,加入各種餡料,折疊起來。餡料有20多種,甜的,鹹的,辣的。前三名分別是麻辣牛肉、松肉、芝麻糖。
馬抄手
這是唯壹壹家能被成都人認可的老字號店。全城各種風味都有。這家店還有雞、蹄花之類的小吃。
樂山
馮三娘跳腳牛肉
嘉祥路7號,教育學院,營業時間:10: 00-20: 00。
蹺腳牛肉是樂山的名吃,起源於蘇集鎮。這家店是龍頭。店不是很好,但是量很足,湯也很豐富。最推薦的三種食物是:牛肉、毛肚、牛舌。
葉予言
東大街37號,營業時間:9: 30-20: 30。
這家店基本上是座無虛席。雞湯做的湯底比較辣,但是有點甜。有紅油和藤椒兩種口味。他們和花生農Rob還有糖做的煎餅還不錯。妳可以試試。
師洋西壩豆腐
之江路徐家邊小學斜對面,營業時間10:30-22:30。
它起源於西壩鎮,以其美味和鮮嫩而聞名。據說西壩豆腐宴可以吃壹年不重復。這家店很小,但菜單上有50多種豆腐和家常菜。
宜賓
宜賓燃面
人民路19號
味道真的很好。商店裏掛滿了名人的照片來顯示他們的名氣,所以店員可能會有點脾氣。6元壹碗的燃面,燉雞面,哨子蒸雞蛋也很受歡迎。
莊白肉
據說,很久以前,肉片被稱為“纏足肉”,因為它們太大了,必須用筷子圈起來。但是這個名字真的很不雅。後來改為“李莊白肉”,沿用至今。劉芬餐廳成立於1932年,坐落在惠光寺旁邊。是李莊白肉館的創始人。當地人會更推薦迎秋酒店。
貴陽
獨霸壹方的酸湯
酸湯,就是不加醋,不加酸菜,自然發酵。湯可以細分為白酸和紅酸。白酸用糯米湯發酵,紅酸用比聖果小的西紅柿發酵。酵母做的美食有很多種,最著名的是酵母魚。
魚分好後,吸收鮮味的湯底就成了最好的火鍋底料。與四川火鍋不同的是,酸湯的食材比內臟、魚、肉更加豐富多彩,創新的酸牛肉湯鍋也越來越受歡迎。還有酸湯粉,酸湯飯,酸湯飯豆腐來品嘗。
米豆火鍋
將蕓豆碾碎煮熟,再加入豬油作為火鍋的湯底。湯越濃。最後是吸收了各種味道的豆米湯底,非常好吃。
愛豆腐果
烤好的豆腐片從中間分開,加入黑木耳等其他配料。這個名字太傻了。據說和壹對無聊的戀人有關。
金牌羅記王昌面館
人太多了,去吃飯的人自覺吃面條,離開讓出地方。除了香腸,還有豬蹄、排骨、雞肝、豆腐、軟哨、脆哨等澆頭。越早越好,下午2點或3點以後,澆頭越少。
豆腐紫苑
將切碎的豆腐與洋蔥、蔬菜等配料混合,揉成橢圓形,放入鍋中炸制,外脆內嫩,蘸上酸蘿蔔和黑木耳制成的蘸醬。
蘇合酸粉
酸米粉是貴陽的特色,外觀比普通米粉更白更粗。素粉壹定是酸粉,但是註意素粉不是素的。湯底多為骨頭湯,有時加肉末和脆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