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女性,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社會,李清照是壹個異數,她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只能與她相提並論。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是壹個弱女子,卻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當國破家亡時,面對朝廷那種不敢反抗的懦弱無能,她發出了鏗鏘的聲音:“人生如做人。”
她呼喚項羽這樣的英雄,但在“商女不知亡國恨,猶唱後庭花過江”的時代,在“暖風使遊子醉,鬧杭州汴州”的時代,項羽這樣的英雄在哪裏?沒落的北宋政府壹味逃避,得過且過,全國上下,今日宿醉明日憂。
於是,2008年,他去了杭州,過上了比黃驊還瘦的生活。
曾經壹個天真無邪的女孩,靠在門邊回首往事,她嗅著自己的童年,調皮又乖巧,過著小燕子般無憂無慮的生活。
生來與其他女孩不同,其他女孩,小家碧玉或教養良好,都靜靜地呆在閨房裏,全心全意地繡女紅。但她就像壹個男孩,整天跑出門外,跑到車水馬龍的街道,跑到有山有水的地方,用好奇的眼睛和好奇的心看著世界的壹草壹木、壹磚壹瓦。
十七歲那年,她去了壹個美麗的地方玩,忘了回家,於是她感覺到了,壹首《如夢令》像玉盤上的珍珠壹樣抖落了下來:“總記得西亭的夕陽,不知何去何從。壹直玩到盡興歸來,卻輸給了朱峰水池深處的水池。為渡口而戰,為渡口而戰,開創壹片鷗灘。”
想必現在的女孩子大多都有李清照這樣的情懷。
壹個連男人都羨慕的書香門第,李家世代為官,他的父親李出生於壹個學者。當時連蘇軾都很欣賞他的這三點,他在禮部當官,與黃庭堅、、和晁交往密切。母親王是狀元王的孫女。她端莊賢淑,學識淵博,具有優秀的文學修養。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李清照很難不成為壹名作家。
我還是壹個不懂世事的年輕女孩。我背了300首唐詩,花季也不發愁。我吐過蓮花,寫過幾千字。她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精致幹凈的小楷信手拈來;她喜歡王偉的山水畫,還經常研究朱的塗鴉。花鳥山水各有情趣。她有音樂天賦。她六歲時就會彈鋼琴。她演奏了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使在場的每個人都哭了。這樣壹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她的父親怎能得不到寶藏,於是她的父親不禁感嘆道:“如果我的清兒是個有男兒身的人,恐怕還不如尋尋覓覓來得容易!”
但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她是壹個無與倫比的獨立女性。她不想成為壹個男人。
十八歲那年,她的愛情來了。
畫著金色的龍鳳喜歡蠟燭,帶著金色流蘇的八角薄紗是紅色的宮燈,紅色的面紗被心愛的人慢慢掀起。正是冬天,壹位侍女特意送上壹朵梅花,祭拜天地,舉杯暢飲,她和新郎進入洞房。
新郎的名字叫趙明誠,是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也是壹個貴族家庭。他和她是青梅竹馬,但也彼此適合。就才華、外貌和家庭背景而言,他和她是天作之合。
婚姻不壹定是愛情的墳墓。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生活相當幸福。關鍵看兩個人是否心有靈犀,習慣相似。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對年輕夫婦在這方面堪稱典範。兩人都熱愛詩歌,經常互贈詩歌。作為丈夫的趙明誠並沒有嫉妒李清照的才華,反而感到慶幸。有時他很傲慢,不願低於他的妻子,所以他選擇了他寫的幾個詞,與李清照的詩混合在壹起,然後交給他的朋友陸德富評論。
劉德富壹遍又壹遍地玩它,說它寫得很好。趙明誠堅持要他選最好的歌,所以他說:“只有三句是優秀的。”趙明誠問是哪三句,他回答說:“墨濤不迷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寫給外國官員趙明誠的《醉花韻》是壹首相思之作。秋閨的寂寞和閨中的向往與惆悵躍然紙上。
此時,趙明誠越來越欽佩妻子的才華。
當時他還在國子監讀書,所以不能和她待在壹起。他每月只能在新月時回家壹次,所以他們把半月壹次的見面視為壹年壹度的七夕,這是極其浪漫的。
那年的元宵節,他去了歸心似箭。當我來到我熟悉的家時,我沒有看到她那麽想念。正納悶,壹個丫環來報說有公子來訪。他走出書房去迎接客人。趙卿女扮男裝,嬌滴滴地向他走來。他很好奇。這位眉清目秀,弱柳扶風的公子,似乎在什麽地方見過面,但記不清了。這時,兒子說話了,聲音溫潤如玉:“趙公子,妳不記得我了嗎?”我們曾經是三年的同學..."
說完,撲哧壹笑,這壹笑露出了馬腳,傻傻的他突然意識到,站在他面前的所謂公子竟是李清照偽裝成的男人。
後來,他牽著她的手走到熱鬧的街上,欣賞燈籠,品嘗美食,直到人群散去,他們仍然陶醉其中。
他是壹個收藏家。他對古玩字畫的興趣不亞於她對詩歌的興趣。
她理解他,在他的影響下,她對收藏產生了興趣。
收藏是有錢人玩的遊戲。趙明誠第壹次做官時,家裏並不富裕,但為了古董,他寧願“以簡單的衣服和蔬菜為生,也要做壹個窮人,擁有壹個獨特的領域。”。
她欣賞他的興趣,所以她用壹條柴靜布裙子代替了珍珠玉。
每當他們得到壹本罕見的古籍、壹幅名畫或丁毅石時,他們都會核對、欣賞並在整集上簽名,批評其中的缺陷,享受其中。
壹天,他偶然發現了壹幅王羲之的原畫。他愛不釋手,用壹個月的工資買了下來。
他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她,因為她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她欣喜若狂。
又有壹天,有人喜歡它,並帶來了徐希畫的牡丹圖。這對夫婦仔細鑒定了它的真品,但價格太高了。他們洗劫了房子裏所有值錢的東西,她摘下所有佩戴的飾品,拿到當鋪換成了銀子。最後,她買到了牡丹圖。
當他看著她平淡的臉時,他被深深地感動了。
對古董的研究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她對他說:“我們為什麽不寫壹本關於古董研究的書呢?”
他有這個意向,於是壹拍即合,她問:這本書叫什麽名字?
他沈思了壹會兒,所以我們稱之為《石頭記》。
也許是李清照最後的生活太美了,上帝嫉妒了,所以上帝給了她壹個“國破家亡”的悲慘結局。
就在夫妻倆沈浸在《金石錄》的創作中時,“靖康之恥”發生了。
宋的皇帝宗偉和李煜壹樣,都不在這個國家。他熱愛美麗和美酒,也是壹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偏偏他陰差陽錯出生在皇帝家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對古玩字畫的喜愛與李清照、趙明誠如出壹轍。
他派人到全國各地收集名花、奇石、美樹和珍寶,並把它們運到京都供他欣賞。運送這些花石樹的船只被稱為“花石班”。“石化幫”經過的地方與楊迪皇帝乘坐豪華遊輪南下揚州的地方相同。此外,還在京城修建了祭祀用的“唐明”,安置了九鼎用的“九成宮”和觀光用的“延福宮”。
物質上的奢靡最終導致國力衰弱和安史之亂。金軍趁機南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消滅了北宋。撿了個大便宜,領著宋皇族逃到了長江以南,這才松了壹口氣。在杭州,趙構成為皇帝,國家被命名為“建言”。
全國都在逃亡,李清照和趙明誠也不得不跟著逃亡。
然而,他們與普通的逃難者不同。他們只是卷起壹個包裹就跑了。他們要帶的東西太多了。這些東西是古董字畫,不是書。古玩字畫不同於普通物品,容易損壞,經不起移位之痛。在關鍵時刻,為了他們共同的努力,那些他們花了半輩子收集的古董字畫,李清照留下了書籍,這對於沈迷於書籍的她來說無疑是壹種心痛。
在逃跑的過程中,致命的壹擊擊中了這個柔弱的女人。她最愛的人趙明誠在南京因感染去世。
以前,我只是在別人的詩歌中感嘆國家的毀滅和死亡的悲痛,但我從未想到這樣的遭遇會發生在我身上。它來得如此突然和猛烈。壹個從未經歷過挫折的女人怎麽能承受得住?對李清照來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她可以失去任何人,但她不能失去趙明誠。他說他會陪著她直到死去。他是她的全部。她哭幹了眼淚,沒有叫醒趙明誠。
有那麽壹瞬間,她想跟著趙明誠,但她挺過來了。這個弱女子並不軟弱。
只是因為趙明誠的遺願未了,這本書只寫了壹半。
她下定決心要完成它,把它寫成壹本書,然後在他的墓前燒給他。
於是,她去了杭州,獨自住在西湖邊壹個破舊的院子裏,潛心寫作《金石錄》。
八年後,《石頭記》終於完成。這天下午,秋風秋雨都很傷感,李清照在素絹封面上小心翼翼地寫道:
《金石錄》30卷
宋代秘閣著,吳棟趙明誠著。
寫完之後,她有點累了,想在床上小睡壹會兒。但她壹躺下,往事就湧上心頭,她越想睡,就越睡不著,所以幹脆不睡了。於是,她穿上衣服下了床,倒了壹杯酒,試圖讓自己暖和起來。
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季節裏,壹個獨自飲酒的女人怎能不充滿悲傷呢?放在以前,她早就和趙明誠喝過酒了。那些美好的歲月,為何如此短暫?
壹擡頭,無意中看到壹只孤獨的大雁向南飛去。它的哀嚎劃破了天空,這哀嚎傳到了她內心最柔軟的角落。這只孤獨的鵝不就是她自己嗎?結果心裏的悲傷壹點點被抽出來,越拉越長。
低頭壹看,黃葉落滿地。那是壹朵枯萎的菊花嗎?院子裏,有兩棵梧桐,像壹對患難夫妻,但她,那落花,是獨立的。
為什麽時間這麽長?好不容易到了黃昏,又下雨了。我在哪裏可以發泄這無邊的悲傷?
於是,她拿起筆墨,流著淚寫下了《慢聲細語》:
尋找它,它是孤獨和悲傷的。冷暖交替時,最難停止呼吸。三杯兩杯淡酒,妳怎麽能打敗他?來晚了很急。郭艷很難過,但這是壹個老熟人。
黃色的花堆得滿地都是,枯槁殘損。現在誰能摘下它們?看著窗外,妳怎麽能壹個人黑暗呢?梧桐甚至下著毛毛雨,黃昏時分還在滴水。這壹次,多麽悲傷的壹句話?
這壹次,多麽悲傷的壹句話?
又過了十年,李清照這樣壹個絕世而獨立的人才孤獨地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