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滹沱河簡介滹沱河怎麽讀

滹沱河簡介滹沱河怎麽讀

1、河北滹沱河簡介2、滹沱河的河流簡介3、請介紹壹下滹沱河河北滹沱河簡介

1、滹沱河,古又作_池或滹池,當地人俗稱糊塗河,是海河水系子牙河的上遊支流之壹。

2、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橋兒溝村壹帶,向西南流經恒山與五臺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滏陽河相匯成子牙河後入海。滹沱河全長587公裏,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裏。

滹沱河的河流簡介

滹沱河古又作_池(音同“呼駝”)或滹池,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壹。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孤山村壹帶,向西南流經恒山與五臺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滏陽河相匯成子牙河後入海。全長587公裏,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裏。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主要集中在黃壁莊以上,以下無支流匯入。流域內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地處山西高原東緣山地和盆地,地勢高,黃土分布較厚;中部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礦;東部為平原。流域內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流經山區、山地和丘陵的面積約占全流域面積的86%,河流總落差達1800余米。瑤池以上為上遊,沿五臺山向西南流淌於帶狀盆地中,河槽寬自壹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緩慢。瑤池至崗南為中遊,流經太行山區,河谷深切,呈“V”形谷,寬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黃壁莊以下為下遊,流經平原,河道寬廣,最寬可達6000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兩岸築有堤防。

自然條件

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自東向西隨地勢升高而遞減,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於夏季。地表徑流主要由降雨補給。年均徑流量約22億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東坡產流較大,愈往上遊愈小。徑流的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多水年的水量為少水年的10倍。由暴雨釀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主要來自幹流和冶河,多發生在7~8月。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輸沙量2920噸。全流域已建有崗南、黃壁莊(見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利樞紐)、孤山、下茹越、觀上、雙乳山、石板、下觀、大石門、郭莊等大中水庫10座及眾多小型水庫、塘壩,洪水災害基本控制,灌溉、發電效益顯著。流域內礦藏豐富,尤富煤。有石家莊、陽泉等城市,經濟發達。革命勝地西柏坡(見平山縣)、蒼巖山風景區及隆興寺等名勝古跡可供遊覽。

請介紹壹下滹沱河

地上水-滹沱河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下滹沱河簡介,經正走入槁城。境內南堤長277千米,北堤長15.6千米,河寬平均為4000米,最寬處(西部縣界處)6000米,境內流域面積119平方公裏,設計行洪能力3300立方米/秒,最大行洪量11300立方米/秒(1956年)。

歷史上,滹沱河道變遷無常,且自明代以來,多始自槁城。據史料記載,唐《元和誌》稱滹沱河簡介:“龍門縣水在縣西九十裏,槁城水去縣二十九裏”。北宋《太平衰牢記》稱滹沱河簡介:“九門縣河在縣北四十九裏,槁城縣河在縣東二十九裏”。元代,徒至縣城北1裏。明成化年間“始迫城下”。弘治十四年(1501)河道北遷8裏,流向東南經晉縣南關而下。嘉靖年間,又自四公村向南逼近縣城西北隅,流至縣城東北隅1裏處,折而東南。清順治十壹年(1654),復自正公村東沖突而南,經朋學、東辛莊入晉縣境。康熙七年(1668),又從正公、陳村之間沖突。自此,滹沱河自縣城東北流向東南,經興安、陳村、東辛莊、裏莊、小常安、後營、南黃家莊過晉縣周頭入白牧河,後又北移。鹹豐元年(1851),滹沱河晉縣段大溢,由朋學至晉縣相古莊分道東下,寬數十裏,低處為急流,毫無正路。同年又自南樓村決口,經晉縣、束鹿東下。同治七年(1868),自縣城東北隅決口,遂改道東北直接合於天津白河,是為現河道。境內自小豐村入境,經崗上、只都、九門、南董、西四公、城關、興安、張村8個鄉(鎮),至東裏村出境。

1949年前,滹沱河水患頻仍,長期未能根治。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在中國***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上修水庫,下築堤防,每至汛期,則組織人民防汛,從根本上解除滹沱河簡介了滹倫河水患,戰勝了1954、1956、1963年滹沱河簡介的特大洪水。1980年以後,滹沱河常年斷流。

境內的滹沱河支流有白洋河和周漢河。白洋河發源於正定縣楊家莊,原經崗上村北、小豐村南,從雙廟村折而北入滹沱河。石津總幹渠修成後,白洋河改道,由故獻村北折而南,繞村東入渠。因上遊源泉已枯竭,現作排澇用,擔負著崗上鄉及正定縣部分客水的疏泄。周漢河槁城段舊稱只照河,上流為旺泉河,發源於正定縣。自正定縣固營村南入境,經黃莊、南屯、前堤裏村南至九門村西南折入滹沱河。歷史上,境內周漢河僅為宣泄之用。1949年後,曾開渠灌田,至1975年方援。滹沱河、周漢河已成為季節河。雨季,周漢河排澇,滹沱河也行洪。因此每逢大汛,周漢河之水受滹沱河洪峰頂托,宣泄不及,兩河之水連成壹片,易造成北大堤南屯段決口成災。1956、1963年洪發皆從這裏沖決。

;url=/Article%5FShow%2Easp%3FArticleID%3D499b=0a=24user=baidu